对外投资

驻尼泊尔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警惕电信诈骗

发布日期:2022-12-19

近日,加德满都发生涉及中国公民的恶性治安案件,造成人员伤亡。驻尼泊尔使馆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向当事人提供积极协助,并敦促尼警方全力开展调查,切实维护在尼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此外,多名中国公民向使馆反映遭遇微信诈骗,不法分子盗用尼泊尔籍人员的微信号,声称更换了新手机需要登录微信,请求协助其完成验证,并索取微信关联手机号及验证码等。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谨提醒在尼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防范,增强反诈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联系使馆寻求协助。

联系电话

尼泊尔报警电话:100

火警电话:101

急救电话:102

交通事故电话:103

旅游警察电话:

1144或01-4247041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

+86-10-59913991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01-4431511


驻英国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发布日期:2022-12-16

近期,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接到多起中国公民求助,主要涉及财物被盗抢、人身安全受到侵害、遭电信诈骗、遇种族歧视等。驻英国使领馆对有关案件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核实情况,向当事人提供积极协助,并向英国有关部门或机构表达关切,敦促英警方全力开展调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在英中国公民安全与合法权益。

驻英国使领馆再次提醒在英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社会治安环境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加强自我安全保护。建议近期计划来英中国公民,详细了解目的地治安情况,充分评估安全风险,审慎安排行程。如遇危险或突发情况应及时报警,紧急情况下请联系驻英国使领馆寻求协助。

联系电话

英国报警、急救电话:999(非紧急情况报警拨打101)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

+86-10-59913991

驻英国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44-7810792326

驻曼彻斯特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44-161-2248986

驻爱丁堡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44-131-3374449

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44-7895306461


海外风险预警 | 阿富汗、肯尼亚、孟加拉国

发布日期:2022-12-15

阿富汗伊斯兰国分支袭击首都酒店致5名中国公民受伤,巴尔赫省、楠格哈尔省发生爆炸致数十人死伤,首都伊斯兰党办公室遭自杀式炸弹袭击,阿巴边防军在斯宾波达克-查曼边境再发冲突致7死17伤,恐怖主义、社会治安及国际关系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2月13日,阿富汗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7840例。12月13日凌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P)通过其媒体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酒店袭击案宣责。12月12日下午,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主要商业区莎尔诺区的桂园酒店(Kabul Longan Hotel)遭3名武装分子袭击并发生枪战及爆炸,阿塔安全部队封锁相关区域并击毙3名袭击者,该袭击造成多名阿军警死亡、包括5名中国公民在内的多人受伤。中国外交部敦促阿临时政府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确保中国在阿公民、机构和项目安全,目前喀布尔遭袭酒店内所有中国公民已得到妥善安置。另外,12月6日,阿富汗巴尔赫省首府马扎尔谢里夫发生爆炸事件,一辆载有石油工人的巴士遭袭,至少7死6伤。12月3日及6日,阿富汗楠格哈尔省首府贾拉拉巴德接连发生爆炸事件,至少11人受伤。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2月11日,阿富汗临时政府边防部队与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在两国斯宾波达克-查曼边境发生冲突,造成至少7人死亡、17人受伤。阿方称,此次冲突系意外事件,两国已开展会谈沟通,边境口岸关闭一天后重开。11月13日,该口岸曾发生类似冲突,两国安全部队交火并造成1名巴边防军死亡、2人受伤,随后口岸一度关闭。另外,12月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第6警察区(PD)的伊斯兰党(Hezb-e-Islami party)办公室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致1死2伤。同日,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第3警区(PD)的巴基斯坦大使馆及其使团负责人遭袭,1名巴安保人员受伤,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P)对此宣责。巴政府称此次袭击是“暗杀企图”,要求阿当局调查。分析人士指,据推测目前ISKP的规模已大致恢复至约4000人,为其2016年前后的水平。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9月7日宣布组建阿临时政府,时隔多年再次执政。塔利班组织于1994年在阿富汗兴起,1996年建立政权并实行伊斯兰统治,9·11事件后遭美军事打击下迅速垮台,武装力量散入各地。2002年6月,阿富汗成立过渡政府,2004年举行首次民主选举,在国际各方扶持下进入民主统治时期。2021年4月,美宣布从阿撤军后,美盟友和北约国家同时撤军,引发阿局势快速演变,阿塔重掌政权。过去30年间,阿国内战乱不断,政治斗争激烈,暴力事件频发,经济落后,民生问题严重。阿塔上台后,美国冻结阿富汗中央银行海外资产,导致阿外汇紧缺,物价上涨,民众贫困加剧,经济发展前景堪忧。阿临时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吸引外资、确保外国经济支持,但阿塔中央政权一直存在资金紧张和安全风险方面的挑战,因此除非阿塔在人权和打击恐怖主义等系列问题上取得进展,否则很难获得大规模外资和经济支持。分析指,阿有一半以上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300万儿童承受营养不良的风险。另外,阿富汗安全形势严峻,各地经常发生汽车炸弹、人体炸弹、火箭弹以及其他方式的恐怖袭击,且发生过袭击、绑架中国公民事件。自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掌权以来,阿全国激进分子袭击显著减少,国内主要威胁来自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P),该组织在首都喀布尔等地活动,同时向阿北部省份扩张并招募阿塔中的激进分子及北部少数民族,还针对塔吉克人加强宣传,令塔吉克斯坦政府对跨境冲突激化更为担忧;同时,其在阿境内无望通过攻击硬目标扩大战果,或针对阿平民、外国驻阿机构与外籍人士等软目标发动袭击,意图扩大国际影响,打击阿临时政府声望,并警告外国政府不要支持阿临时政府。此外,总部位于阿富汗潘杰希尔省的“全国抵抗阵线”(NRF)也对阿临时政府构成一定威胁,其持续发起抵抗阿塔统治的行动,但袭击范围仅限于东北部潘杰希尔省和塔哈尔省。2022年7月1日,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发布的安全提醒称,当前阿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恐袭风险高企,提醒同胞近期谨慎前往,已在阿中国公民和机构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加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准备,该提醒有效期至12月31日。目前,阿富汗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武装冲突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和国际关系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阿富汗各地,尤其是首都喀布尔等地,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与安全形势,提高防控意识,遵守当地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提前储备足够的粮食、饮用水及基本防疫物资,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避免谈论社会、民族宗教、政治敏感话题。中方企业管理人员应聘请专业机构,随时做好动态安全评估,了解项目动态安全信息,必要时应考虑暂时撤离危险地区。同时,应严格遵循阿富汗军警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肯尼亚反对派联盟首都示威,谴责总统暂停IEBC官员职务,马查科斯郡大学生集会抗议不安全状况及警方枪击学生案,曼德拉郡频遭索青年党跨境恐袭,莱基皮亚郡一高级官员遭劫匪入室抢劫与杀害,集会示威、社会治安及恐怖主义风险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2月13日,肯尼亚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3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5684例。12月7日和12日,肯尼亚反对派联盟“一个肯尼亚联盟党”在首都内罗毕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总统鲁托在12月2日暂停4名独立选举和边界委员会(IEBC)成员的职务,后者拒绝接受8月9日总统选举结果,称存在大范围舞弊和违规行为。另外,12月7日,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的学生在马查科斯郡集会示威,抗议不安全状况恶化并谴责警方在5日枪杀一名抗议学生。12月1日,一名学生遭犯罪袭击,之后有学生发起抗议活动。当局已关闭大学并建议学生撤离。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2月11日,肯尼亚东北部曼德拉郡竹镇(Bamboo)和贾比巴尔(Jabibar)之间发生车辆遇袭事件,造成至少2死3伤。袭击者疑似索马里极端组织“青年党”,伤者中有2名预备役警察。12月8日,疑似武装分子在该郡埃尔拉姆(El Ram)和法拉马(Falama)间绑架了一名正在运送医疗用品的当地居民,随后逃往索马里边境。曼德拉郡东邻索马里,由于管理漏洞,肯边境地区频繁遭青年党滋扰。该组织称,只要肯继续参与“非盟索马里过渡特派团”(ATMIS)在索行动,就会对其实施报复性袭击。另外,12月6日,索马里莱基皮亚郡泰马木(Taimamu)1名高级官员被劫匪杀害。据称,匪徒袭击该官员住所意图偷枪,之后将其开枪打死。当局逮捕3名嫌疑人。为应对安全情况,当局已额外部署超400名预备役警察与安全部队一起工作。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2022年8月9日,肯尼亚举行总统选举,15日肯尼亚独立选举和边界委员会宣布现任副总统鲁托获胜。但选举结果遭鲁托的竞选对手、前总理奥廷加质疑并提出申诉,其党派及支持者指控选举违规及不当操控,在多地举行暴力抗议活动,引发局部骚乱。9月5日,肯尼亚最高院驳回上诉,认定选举有效、鲁托胜选。虽然奥廷加表态尊重判决,但其支持者仍可能举行抗议集会。分析指,鲁托总统任上将面临“民生”、“气变”、“党争”三大治理挑战。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体属安全可控;但加里萨郡(Garissa)、拉穆/拉姆郡(Lamu)、曼德拉郡(Mandera)、瓦吉尔郡(Wajir)等东北部边境地区频遭索马里“青年党”跨境袭击,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肯尼亚民生问题突出,非法武器扩散,部族暴力冲突与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图尔卡纳郡(Turkana)、西波科特郡(West Pokot)、桑布鲁郡(Samburu)、马萨比特郡(Marsabit)、伊西奥洛郡(Isiolo)等西北部地区。受疫情及国际环境影响,该国经济问题日益严重,物价飙涨、失业率上升,犯罪活动及包括部落冲突在内的暴力冲突恐进一步加剧。此外,肯尼亚部分政客及民众的排外情绪长期存在,中方企业人员及中国公民因劳务等问题遭滋扰事件偶有发生。目前,肯尼亚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恐怖主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排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肯尼亚各地,尤其是首都内罗毕、蒙巴萨、肯-南边境、肯-埃边境、肯-索边境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政治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高度重视中央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禁令,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避免相关法律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形势,避免前往疫情风险区,避免恐慌情绪;提高防控意识,注意安全防备并预防本土传播的新冠病毒肺炎。在外人员应尽量减少出行,尊重当地文化传统,遵守当地有关法律法规;避免谈论宗教、政治、民族、社会敏感话题,采取必要防范措施,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提高驻地与随行安保等级。同时,应严格遵循肯尼亚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孟加拉国本月起至2024年初为孟大选年,AL及BNP朝野两党竞争激烈,全国集会活动密集,中使馆提醒公民加强安全防范,当局延长吉大港班多尔班县临时旅游禁令以开展安全行动,拉杰沙希专区运输从业者无限期罢工要求政府在相关禁令上让步,今年前11个月登革热病例超5.2万例,局部政治稳定性、集会骚乱、社会治安、工会运动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2月13日,孟加拉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203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2.9万例。12月1日,孟加拉国政府表示,1月1日至11月20日该国登革热病例累计超52,800例,较2021年同期28,429例大幅增长。全国八大专区均有病例出现,其中达卡专区(34071例)最为严重,其次为吉大港专区(6970例)和库尔纳专区(2904例)。另外,12月10日,孟加拉主要反对派孟民族主义党(BNP)在首都达卡举行大规模集会,要求现任总理哈西娜下台、提前举行大选并成立临时政府。有媒体称该活动系孟加拉国执政党人民联盟2009年上台以来该国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12月8日及13日,BNP在达卡、吉大港、科克斯巴扎尔与库尔纳等地举行全国抗议活动,谴责警方在12月7日达卡集会上的行动,并要求释放被拘留人士。12月7日,BNP支持者与警方在示威活动中发生冲突,造成1人死亡、50人受伤。之后,政府突击搜查BNP办公室并声称发现爆炸装置,同时拘留超400名反对派人士。近几个月来,孟加拉国执政党人民联盟(AL)与BNP间关系持续紧张,BNP呼吁提早大选,双方在各地举行政治集会以争取民众支持。在BNP持续三个月的全国集会期间,AL于12月1日、4日、7日、10日及13日分别在达卡、库尔纳、吉大港、科克斯巴扎尔集会呼吁支持,党首兼现任总理哈西娜出席多场活动。未来数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存在进一步动荡的可能性,活动高发敏感地区包括:苏拉瓦底国家纪念公园(Suhrawardy Udyan)、Naya Paltan区、BNP及AL办公室周边以及城市各主干道附近。另外,12月8日,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通知称,现在起至2024年初为孟大选年,期间各党派将密集举行各种集会活动,请在孟中国公民密切关注有关安全形势,切实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2月11日,孟加拉国政府继续延长吉大港专区班多尔班县Rowangchhari,、Ruma及Thanchi upazilas三地乡镇临时旅游禁令。10月18日及23日,政府先后颁布了该县四地乡镇的旅行安全警告,以便开展安全行动打击疑似激进分子,并于11月8日延长上述禁令。另外,12月1日,拉杰沙希专区的运输司机工会和车主发起无限期罢工,要求政府做出多项让步,包括现有的高速公路非法三轮车禁令。BNP为期三个月的反政府政治运动期间,发生多次运输业罢工。10月22日、11月5日、11月12日及19日,库尔纳、朗布尔、巴里萨尔、福里德布尔及锡尔赫特均出现罢工活动。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孟加拉国政局总体稳定,但主要反对党“孟民族主义党”已就其领袖卡莉达-齐亚被监禁以及2018年大选结果发起系列抗议示威。近期,受国际燃料价格上涨影响,孟燃料燃气持续短缺并波及电力供应,引发民众不满。此外,偷盗、抢劫甚至持械入室抢劫等严重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仍长期存在。2020年以来,孟已连续发生数起针对我公民和企业的抢、盗案件,造成我公民人身伤害甚至死亡以及企业巨额财产损失。随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于2019年5月先后宣布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与巴基斯坦境内“建省”,不排除孟加拉国成为“伊斯兰国”下一个目标的可能。受疫情影响,孟国经济发展放缓,2022年4月,世界银行与孟政府签署贷款协议,将提供2.5亿美元贷款用于“孟加拉国首次恢复和复兴发展政策信贷项目”(DPC1),以帮助孟从新冠疫情影响中恢复。11月,孟加拉国财政部长宣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同意分七期向孟加拉国提供45亿美元的贷款。目前,孟加拉国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示威冲突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恐怖活动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孟加拉国各地,尤其是首都达卡、朗布尔、库尔纳、吉大港、拉杰沙希及该国边境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各高危敏感地区,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政治暴力事件、安全事件与疫情灾情的跟踪报道,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备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提高驻地安保等级,以免遭受影响。同时,应严格遵循孟加拉国军警部门及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海外风险预警 |秘鲁、法国、阿根廷

发布日期:2022-12-14

秘鲁卡斯蒂略遭国会弹劾下台并被拘留,挺、反人士集会恐引骚乱,泛美高速等主干道多路段被堵,南部矿区或有停工影响矿石外运,中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全国迎第五波新冠疫情,50年来最严重干旱将对通胀造成压力,多地暴发H5N1禽流感,局部政治稳定性、示威骚乱及供应链中断风险、公共卫生安全及自然灾害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2月12日,秘鲁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43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21万例。12月1日,秘鲁卫生部(Minsa)宣布,鉴于新冠确诊病例数和因新冠住院人数大幅增加,可判定现已迎来第五波疫情,建议民众在封闭场所佩戴口罩。国家卫生研究所(INS)指出,第五波疫情由奥密克戎BA.5的3个亚变体引起,即XBB、BQ.1和BQ1.1。秘鲁卫生部长表示,如确诊病例数继续增加,不排除恢复强制佩戴口罩的措施,且不排除禁止年底举行公共活动和派对的可能性,违规活动的承办人将受制裁。另外,近日秘鲁国内政局出现异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12月12日,秘鲁库斯科省首府举行抗议游行,要求解散国会并尽快举行大选。同日,迫于民意,秘鲁新总统博卢阿特(Dina Boluarte)宣布将向国会提交一份提案,提议将总统选举提前至2024年4月。12月11日,秘鲁南部安达韦拉斯(Andahuaylas)发生抗议活动,两名青少年在警民冲突中死亡,另有四人受伤。秘鲁机场和商业航空公司发表声明称,因抗议者纵火导致安达韦拉斯机场关闭。12月7日,时任总统卡斯蒂略在国会召开总统弹劾动议听证会前宣布暂时解散国会、成立“紧急政府”,并号召尽快举行新一届国会选举。随后,国会通过弹劾动议解职卡斯蒂略,时任副总统博卢阿特接替前者职务宣誓就任总统,任期至2026年。同日,前总理奇诺提出辞职。决议公布后,卡斯蒂略的支持者在伊卡省、库斯科省、阿雷基帕省等秘鲁南部及北部地区主要高速上发起堵路示威,要求关闭解散国会并举行大选,导致泛美高速等通行受阻,货物运输中断。秘鲁南部铜矿集中区多地示威者抗议,抗议新总统并要求举行新的大选,未来不排除造成“采矿走廊”重要铜矿运输公路受阻、相关海港船只离港延误的可能性。秘鲁易受此类影响的大型铜矿项目为自由港旗下的塞罗佛得(Cerro Verde)“绿山”铜矿\五矿资源旗下的拉斯邦巴斯(Las Bambas)铜矿、嘉能可旗下的安塔帕凯(Antapaccay)铜矿以及哈德湾矿业(Hudbay Mineral)旗下的康斯坦西亚(Constancia)铜矿,四个铜矿项目占秘鲁总产量约50%。同时,秘鲁首都利马、阿亚库乔省首府阿亚库乔、库斯科省埃斯皮纳(Espinar)和万卡维利卡省首府万卡维利卡市出现相关集会游行。12月8日及9日,卡斯蒂略支持者在首都利马举行抗议示威。未来数日,首都及多省示威恐将持续,挺、反卡斯蒂略的集会或演变为破坏性暴力骚乱,各地路障将导致供应链中断问题。此外,尽管博卢阿特已宣誓就职,但下届政府组阁仍存不确定性,民众不支持率持续较高的国会或推动其下台以对新政府施加影响,恐再次引发更多社会动荡。12月8日,中国驻秘鲁使馆发布安全通知称,当前因政局变化导致秘国内安全形势面临挑战,提醒在秘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密切关注当地形势,提高警惕,避免围观集会、抗议等活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2月获悉,秘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秘鲁通货膨胀率略有上升,年通胀率达8.45%。秘鲁中央储备银行(BCR)行长Julio Velarde表示,BCR担心的不是通胀率不会下降,而是通胀将停滞在4%。BCR预计从2023年3月开始,通胀率将开始下降并在2023年下半年回落至1%至3%的正常范围。另外,2022年12月6日,因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持续旱情,秘鲁政府宣布该国14个省的111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农业和畜牧业首当其冲。中部胡宁省(Junín),种植土豆、玉米等作物的500公顷农田已处于严重缺水状态。农业专家表示,若干旱持续,另有11.6万公顷也将受影响。中南部阿亚库乔省(Ayacucho),已有5个月未降雨,导致大量动物死亡,土豆、藜麦、玉米等作物歉收。中部万卡韦利卡省(Huancavelica),干旱导致草场枯萎,7000多名牧民受影响。西北部皮乌拉省(Piura),牧民称因干旱损失3万头牲畜,请求该国农业与灌溉部尽快采取行动。如该轮干旱无法妥善解决,将对秘鲁通货膨胀再度造成压力。此外,2022年11月中旬以来,秘鲁因H5N1禽流感爆发而处于健康警戒状态,境内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皮乌拉、兰巴亚克、拉利伯塔德、安卡什、伊卡、莫克瓜、塔克纳和利马,本轮禽流感疫情系由北美候鸟迁徙引发。自11月24日秘鲁当局启动应对危机计划以来,已有超过1.35万只野生水鸟死亡。秘鲁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报告称,自2003年12月以来,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变种病毒已成为当地家禽死亡的常见原因。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秘鲁制度性政治危机长期延续。秘鲁实施以半总统制为特点的政治制度,国会为一院制,立法权实际由议会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主导,党派分歧已升级为立法与行政权的府院之争。当前,秘鲁政坛派别政治博弈不断,各层级政权机构腐败严重,地方政府易被犯罪团伙或贩毒集团所控制。从2016年大选到2021年大选,秘鲁在五年动荡中共经历了五位总统。2021年经过两轮角逐,代表自由秘鲁党的左翼政坛新人佩德罗-卡斯蒂略以极微弱优势当选,并成为秘鲁史上首位农民出身的总统。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内阁频繁打散重组,卡斯蒂略的领导力遭质疑,并身陷五项涉嫌腐败相关的司法调查。2022年8月,秘鲁检方宣布对卡斯蒂略开展第6项贪腐调查,并与警察共同行动,突击搜查总统府及卡斯蒂略的住宅,逮捕其多名亲信。12月,在面临第三次弹劾前,卡斯蒂略宣布解散国会遭拒,国会通过总统弹劾动议,称卡斯蒂略“违宪解散国会、篡夺公共权力”,因“永久性道德缺失”被解职,司法机构随后将其拘留,时任副总统博卢阿特宣誓就任总统。决议公布后,挺卡斯蒂略人士在国内掀起抗议运动,要求解散国会并举行新一届大选。女总统博卢阿特誓言在本届任期内组建更具代表性、更团结的内阁,但其优势不足以缓解府院紧张关系,也无法平息民众存在的挫败感,秘鲁政局不稳及社会动荡恐将持续。另外,秘鲁国内社会治安总体属安全可控,近年来,在秘鲁政府严厉打击下,有组织的大型犯罪和恐怖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但贫困、社会分配不公以及走私、贩毒等问题依然存在,犯罪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目前,秘鲁偏远地区的毒品贸易有增长之势,尤其是在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光辉道路”(SL)成员活跃的阿普里马克、埃内和曼塔罗河谷地区(VRAEM),反政府组织利用毒品种植与贩毒集团为其活动提供资金,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绑架和袭击无辜民众。此外,秘鲁是全球第三大产铜国,近年来围绕采矿作业环境影响、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当地原住居民反对采矿的抗议活动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目前,秘鲁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政治稳定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国家经济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秘鲁各地,尤其是首都利马及其周边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南部矿区的中资企业与中方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传统敏感热点与新冠疫情影响地区,提高警惕,严格出行管理,减少与陌生人员接触,避免单独出行,适度提高工作场所与随行安保等级,做好应急预案,以免遭受影响。在外人员应避免接近政党设施、矿区、原住民聚居地、法院、市政厅、议会大楼、政府或军警服务设施、当地学校、工厂、公共广场等周边地区,避免谈论社会、政治敏感话题,如遇民众集会、示威游行群体,应迅速撤离,避免示威游行升级为暴力事件。同时,应严格遵循秘鲁军警部门与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法国铁路工人工会3轮涨薪谈判未果,威胁圣诞假期再罢工,假日季临近独狼袭击威胁增加,2万球迷首都庆祝演变为“打砸抢”,法国半决赛前后恐再现类似骚乱,摩托车友会抗议政府管控新政,为应对新一轮反弹疫情将开放第四剂新冠疫苗接种,工会运动、集会骚乱、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及基础设施服务中断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2月12日,法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385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5.9万例。12月10日消息,法国铁路网在圣诞元旦假期可能面临罢工,其中部分线路或于15日至19日起罢工。上周,相关工会已与法国家铁路公司(SNCF)管理层就薪资问题展开3次谈判,但双方对加薪幅度存在分歧而未达成一致。工会方面称,将在12月13日左右决定圣诞元旦假期是否罢工,本轮薪资谈判旨在应对通胀问题,涉及近15万名铁路员工。12月2日至4日、7日至8日,信号工人工会等多家工会已开展两次全国罢工示威,严重影响法铁路网运行,包括巴黎-里昂与巴黎-波尔多南的TGV高速、巴黎-克莱蒙与里昂-南特的城铁,以及法兰西岛大区的C/D/N线和大东大区、奥克大区等5大区的公交线路。另外,新年假日季临近,有分析人士指,1月2日前后欧洲地区发生极端主义孤狼恐袭的风险略有增加。德国柏林和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圣诞市场曾于近年遭袭,节日前后需警惕伊斯兰激进武装组织、同情者或右翼极端分子实施小规模无差别袭击。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2月11日,法国瓦勒德马恩省首府克雷泰伊政府组织活动人士集会示威,声援伊朗反政府抗议者。12月10日,法国愤怒车友联合会(FFMC)在尼姆市Costieres体育场外举行抗议活动,谴责政府对两轮车辆的控制新政。12月10日,约2万名球迷在首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等地自发庆祝摩洛哥战胜葡萄牙,随后发生“打砸抢”破坏性暴力事件,74人遭警方逮捕。12月15日,法国将在半决赛对阵摩洛哥,政府料增强警力维护治安。12月8日,右翼组织“城墙”(Les Remparts)的活动人士原定在里昂示威游行,遭当局以涉及仇外侮辱和可能引发骚乱为由禁止。另外,12月9日,法国卫生部长布劳恩表示,第四剂新冠疫苗接种将向所有人开放。布劳恩强调,在圣诞假期前应展开大规模疫苗接种,以应对新一轮反弹疫情。他表示,为便利脆弱人群的疫苗接种,这部分人可将两剂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由6个月缩短至3个月。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法国政局总体稳定,2022年4月,现任总统马克龙获连任,再次战胜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但两者得票率差距大幅缩小,表明法国极右翼势力正强势崛起。6月,执政党阵营在国民议会选举中最终赢得577个席位中的245席,未能夺取绝对多数席位,议长等重要人物也在选举中失利。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与法国社会党、法国共产党、绿党等中左翼和左翼政党组成的左翼政党联盟获得131席,极右翼党派“国民联盟”获得89席,法国右翼传统党派共和党获得61席。7月4日,法国政府改组结束,由于反对党人士拒绝加入内阁,这意味着马克龙在第二任施政期间将在议会审议投票时遭遇困难。自2018年11月起的每周“黄背心”运动持续70周后,因新冠肺炎疫情与疫情防控措施而暂告一段落,但反防疫暴力示威活动仍时有发生。2022年9月下旬,法国发生持续大规模罢工行动,炼油厂、交通运输部门等多个工会组织跨行业抗议活动,参与人数高达十多万,导致国内出现部分燃料短缺与交通中断。11月中,法国总工会、工人力量总工会(Force Ouvriere)等再次开展全国多部门罢工,继续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并谴责生活成本上涨。法国国内社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重大刑事和暴力犯罪案件较少;但在巴黎、马赛、尼斯和戛纳等城市的某些旅游景点、公共场所和少数街区,针对华侨华人、中国游客、留学生等的盗抢案件时有发生。另外,2022年11月4日,惠誉评级公司将法国的前景展望评为“负面”,称这是基于能源价格的走势和宏观经济走弱的前景,并担心“政治分裂”和预算执行中的困难影响经济表现。目前,法国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示威冲突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安全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法国各地,尤其是首都巴黎、雷恩、里昂、图卢兹、尼斯、斯特拉斯堡、波尔多等中心城市的中资企业与中方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减少在各类集会场所、民族种族混居地、宗教场所、节庆场所、政府与军警服务设施、露天市场、大中型公交中转枢纽、西方人经常光顾的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餐厅等人群拥挤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习俗,避免谈论民族、社会、政治敏感话题,以免遭受影响。同时,应严格遵循法国军警部门及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阿根廷副总统克里斯蒂娜因贪腐案被判6年监禁且终身不得担任公职后拟提出上诉,支持者多地抗议示威,公务员协会、劳工工会等工会组织罢工抗议要求加薪,局部政治稳定性、工会运动及公共服务设施中断风险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2月12日,阿根廷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976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3万例。12月12日,支持阿根廷副总统克里斯蒂娜的活动人士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举行政治抗议游行。12月6日,克里斯蒂娜因贪腐案被判6年监禁,且终身禁止担任公职。克里斯蒂娜否认所有指控,暗示将提出上诉。由于其身兼议员职务享有司法豁免权,暂时不会入狱。宣判当日,克里斯蒂娜的支持者、左翼政党联盟“全民阵线”的活动分子在首都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省集会游行,一度造成七月九日大道沿线的交通严重中断。未来数日,布市或发生进一步抗议活动,示威敏感地点包括七月九日大道、方尖碑和主要政府大楼公署。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2月7日,阿根廷“公务员协会”(ATE)的活动人士在里奥内格罗省罢工抗议,要求加薪和更好的工作条件。当天,组织者关闭了全省公立学校,并拟封锁各地市中心的公共道路。12月5日,阿根廷劳工中央工会(CTA)等多个工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增加薪资和普遍最低工资等。12月2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众经济工人工会(UTEP)在该市集会示威,抗议对劳工福利事项等不满。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阿根廷社会总体保持稳定。2019年10月,阿根廷举行大选,中左翼“全民阵线”(FdT)总统候选人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与副总统候选人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成功当选阿新一届总统和副总统。2021年,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所属的执政联盟中左翼政党联盟在9月议会中期选举初选和11月议会中期选举中接连失利,现任政府施政压力加大,通过各种法案料面临更多阻力。2019年以来,克里斯蒂娜持续因涉嫌贪腐罪被司法机构调查。2022年8月,阿检方要求判处克里斯蒂娜12年监禁,引发其支持者大规模抗议。9月1日,克里斯蒂娜在家门外遭遇枪袭。12月6日,首都法院认定其“行政欺诈罪”成立,判处克里斯蒂娜6年监禁且终身不得担任公职。近年来,阿政治极化对立日益严重,经济状况持续恶化,民众对当前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失望,增加了下一届总统大选右翼势力重新上台的可能性。另外,2022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通过与阿政府达成的约4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协议,并于6月批准首次审查,允许立即向阿拨款41亿美元用于支付即将到期的债务。该协议为期30个月,IMF旨在以此增强阿根廷债务可持续性,帮助其应对高通胀、填补社会和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推动包容性增长。近年来,阿经济复苏缓慢、失业和贫困率高居不下,导致诸工会罢工示威频发,社会治安形势持续恶化,武装抢劫、绑架勒索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由于拉尼娜现象,阿根廷农业谷物播种状况连续第3年受影响,其国内面临近12年来最糟糕的农业种植情况,加上俄乌冲突扰乱了国际市场化肥小麦和其他商品的供应,推高了食品和燃料价格,对阿根廷这类发展中国家影响更为深重。目前,阿根廷的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国家经济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阿根廷各地,尤其是首都、科尔多瓦、罗萨里奥、拉普拉塔等中心城市,中方机构、在外人员与赴阿游客,在近期与未来数月,应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避免相关法律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形势,提高防控意识,加强个人卫生防护,避免前往疫情风险区,避免恐慌情绪;如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致电当地流行病机构或公共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治疗工作,切勿隐瞒病情或接触史,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应采取必要防范措施,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提高驻地安保等级,做好示威骚乱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并提前购买相关特定保险保障,以减少可能的经济损失。同时,应严格遵循阿根廷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驻慕尼黑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发布日期:2022-12-05

近期,多名中国公民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遭遇证件和财物丢失、被盗案件,严重影响其生活出行。驻慕尼黑总领馆还陆续接到临时赴德中国公民求助,其在回国前核酸检测中结果呈阳性,导致无法在签证有效期结束前离境而造成滞留。目前,德国各地圣诞市场陆续开幕,此类大规模聚集性活动可能会增加染疫风险。

驻慕尼黑总领馆在此郑重提醒在巴州旅居和临时出差的中国公民务必警惕各类社会治安风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一、请临时赴德人员做好行前准备,注意护照、签证等相关证件有效期,详细了解出入境相关规定,避免出入境受阻。

二、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应急自救及应对措施,与家人朋友保持通讯畅通。前往火车站、商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注意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前往不安全场所,夜间不要单独前往偏僻地点。

三、务必照管好自己的行李和随身携带的护照、钱款等物品。护照应随身携带,不建议将其放在行李包中。平时请备好护照资料页、居留卡或申根签证等身份证件复印件,并与护照分开存放。

四、发生紧急情况时保持镇静,迅速撤离现场或选择有利位置隐蔽,听从警方和安保人员的现场指挥。

五、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请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克服松懈侥幸心理,切勿放松防护要求。

六、如遇危险情况,请立即报警或向总领馆寻求必要协助。

联系电话

德国报警电话:110

德国急救电话:112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

+86-10-59913991

驻慕尼黑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49-89-724498146


海外风险预警 | 乌干达、肯尼亚、秘鲁

发布日期:2022-12-01

乌干达当局延长两地埃博拉疫情封控至12月中,多国加强旅居者跨境监测,调整新冠防疫措施取消出入境健康表申报,封控延期引发穆本德区政府抗议,多地军警设施遭袭政府料加强安保,公共卫生安全、示威抗议及社会治安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9日,乌干达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16万例,累计死亡病例3630例。11月26日,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宣布将埃博拉疫情中心——穆本德和卡桑达地区的封控措施再延长21天至12月17日,无警察许可不得进入两区,在区内继续实施19时至次日6时宵禁,禁止个人出行,市场、酒吧和宗教活动场所等关闭。乌卫生部数据显示,自9月20日埃博拉疫情暴发以来,累计141个确诊病例,其中55人死亡;19个确诊病例为医护人员,7名医护人员死亡。世卫组织等国际卫生当局尚未发布相关旅行限制建议,但非洲疾控和预防中心呼吁对行前21天住在乌干达的旅行者加强跨境监测,目前肯尼亚、尼日利亚、卢旺达、索马里、南苏丹、坦桑尼亚、泰国和美国已在入境点实施相关健康筛查。另外,11月21日,乌当局取消了出入境旅客强制填写电子健康申报表的新冠防疫要求,其他措施保持不变。完成疫苗接种的入境旅客无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未接种旅客必须出示行前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所有旅客须接受体温测量。进入餐厅和酒吧需出示疫苗接种证明,重新开放商业场所且不限关闭时间,但仍需遵守严格的健康协议。公共交通已正常运行,但只对已接种疫苗人群开放。已接种疫苗人群无需在不拥挤的户外佩戴口罩。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26日,乌干达中部区穆本德区政府抗议中央延长埃博拉疫情封控的决定,担忧对地区经济造成影响以及犯罪分子借机实施罪行。11月8日,有武装劫匪假扮卫生官员闯入穆本德区布韦库拉(Buwekula)的几处住所。10月31日,据媒体报道,当地监测埃博拉病毒的30多名卫生官员因涉嫌违反封控限制而在穆本德地区一宾馆被警方逮捕。作为疫情最严重的两个地区,穆本德和卡桑达从10月15日起就一直处于封控中,封控延长或引发当地居民持续抗议。另外,近期乌干达政府部署在各地的军警设施频遭袭击,料将加强安保措施。11月17日,有身份不明的袭击者杀害了乌干达金贾市某军营的一名士兵并偷走武器。11月13日,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基扬贾(Kyanja)地区一警察哨所遭一群身份不明摩托车骑手袭击。10月31日,乌干达卢韦罗区布西卡的一个警局遭袭,致2名警察死亡及武器丢失。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近年来,乌干达政局相对稳定,但总统年龄限制问题曾引发反对派系列抗议示威。2021年1月14日,乌干达同时举行总统、国会议员和地方政府领导人选举,现任总统穆塞韦尼获得58.64%的选票,赢得总统大选,再次连任;但反对派谴责所谓的选举舞弊,政治局势一度紧张。2020年11月,乌干达当局以违反医疗防护政策逮捕反对派总统候选人波比,曾引发首都坎帕拉和全国多地大规模示威骚乱,造成至少45人死亡,数百人被捕或被起诉。近年来,乌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持续恶化,针对华人的盗窃、抢劫时有发生;针对印度、中国及亚裔人员的排外抗议事件也偶有发生。此外,2018年11月起,活跃于邻国刚果(金)北基伍省(Nord-Kivu)的乌干达反政府组织“民主同盟军”(ADF)袭击活动有所增加,乌政府已向乌-刚边境增派军队,以防暴力外溢进入乌干达。2022年9月,乌干达发现埃博拉病例,世卫组织确认乌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驻乌大使馆于9月24日及10月17日发布两次通知,提醒旅乌华侨华人、中资公司员工充分认识严峻形势,增强防控意识,勿前往疫情爆发地区,滞留在穆本德和卡桑达地区的中资企业和中国公民要切实遵守相关防疫规定,做好防范工作。目前,乌干达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恐怖活动风险、武装冲突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乌干达各地,尤其是首都坎帕拉等地,以及西部乌-刚边境、南部乌-卢与乌-坦边境、北部靠近南苏丹边境30公里范围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密切关注乌疫情与安全形势,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旅行。中资企业应遵守当地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防范措施,避免在住处和办公室放置大量现金,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提高驻地与随行安保等级,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应提前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引入武装抢劫、绑架勒索预防危机管理解决方案,尽可能减少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同时,应严格遵循乌干达军警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肯尼亚反对党首都集会抗议当局罢免独委会专员,数据显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递增,当局加强行动打击首都犯罪行为,梅鲁郡农民抗议不安全形势引发骚乱,局部政治稳定性、集会示威、社会治安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9日,肯尼亚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3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5684例。11月30日,肯尼亚反对派“一个肯尼亚联盟党”在首都内罗毕集会,抗议政府罢免独立选举和边界委员会(IEBC)4名专员的计划。这4名专员拒绝接受8月总统选举的结果,并曾支持反对党推翻结果。未来数周,蒙巴萨、卡卡米加、基苏木和纳库鲁市也将举行相关抗议。11月24日,肯尼亚电力公司表示,因技术故障,全国一度大规模停电。据悉,故障可能是系统受干扰导致。另外,11月24日,肯尼亚当局表示,年初以来全国已有3500多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RTA),较2021年同期增长7.6%。事故原因通常是鲁莽驾驶、超速、车辆保养不善等。根据肯尼亚国家运输和安全管理局(NTSA)的数据,RTA死亡人数逐年上升,2020年约3400人,2021年超4000人,死者中最多的是行人和摩托车手。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6日,肯尼亚当局宣布逮捕了3名涉嫌在首都内罗毕中央商务区抢劫的武装劫匪团伙成员,同时向该区域部署专门的警察部队。同日,首都内罗毕一居所内发现一名外国人的尸体,情况不明。内罗毕是肯尼亚犯罪率最高的地方,常见暴力犯罪包括谋杀、性侵、武装抢劫和入室盗窃等。当局近期在锡卡路启动了为期三个月的行动,以拦截袭击司机的武装劫匪。另外,11月19日,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东北部约227公里的梅鲁郡布里区(Buuri)农业民众抗议不安全形势加剧,用燃烧的轮胎封锁道路并引发骚乱。该地区是全肯尼亚的重要农作物产区。11月18日,布里地区遭偷牛匪徒袭击,致1人死亡。此前,地方当局曾开会讨论梅鲁-伊希约洛郡接壤地区的不安全问题,并提高了安保队伍的警戒级别。首都内罗毕以北约270公里的伊希约洛郡(Isiolo)郡频发武装劫匪袭击、社区暴力和偷牛事件。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2022年8月9日,肯尼亚举行总统选举,15日肯尼亚独立选举和边界委员会宣布现任副总统鲁托获胜。但选举结果遭鲁托的竞选对手、前总理奥廷加质疑并提出申诉,其党派及支持者指控选举违规及不当操控,在多地举行暴力抗议活动,引发局部骚乱。9月5日,肯尼亚最高院驳回上诉,认定选举有效、鲁托胜选。虽然奥廷加表态尊重判决,但其支持者仍可能举行抗议集会。分析指,鲁托总统任上将面临“民生”、“气变”、“党争”三大治理挑战。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体属安全可控;但加里萨郡(Garissa)、拉穆/拉姆郡(Lamu)、曼德拉郡(Mandera)、瓦吉尔郡(Wajir)等东北部边境地区频遭索马里“青年党”跨境袭击,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肯尼亚民生问题突出,非法武器扩散,部族暴力冲突与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图尔卡纳郡(Turkana)、西波科特郡(West Pokot)、桑布鲁郡(Samburu)、马萨比特郡(Marsabit)、伊西奥洛郡(Isiolo)等西北部地区。受疫情及国际环境影响,该国经济问题日益严重,物价飙涨、失业率上升,犯罪活动及包括部落冲突在内的暴力冲突恐进一步加剧。此外,肯尼亚部分政客及民众的排外情绪长期存在,中方企业人员及中国公民因劳务等问题遭滋扰事件偶有发生。目前,肯尼亚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恐怖主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排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肯尼亚各地,尤其是首都内罗毕、蒙巴萨、肯-南边境、肯-埃边境、肯-索边境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政治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高度重视中央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禁令,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避免相关法律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形势,避免前往疫情风险区,避免恐慌情绪;提高防控意识,注意安全防备并预防本土传播的新冠病毒肺炎。在外人员应尽量减少出行,尊重当地文化传统,遵守当地有关法律法规;避免谈论宗教、政治、民族、社会敏感话题,采取必要防范措施,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提高驻地与随行安保等级。同时,应严格遵循肯尼亚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秘鲁总统卡斯蒂略任内第五次组阁,挺反人士首都对立集会,库斯科活动人士罢工吁政府交还当地旅游收益,首都医务人员游行抗议薪资,卡车司机全国堵路示威要求燃料补贴影响多条高速,局部政治稳定性、集会示威、工会运动及供应链中断风险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9日,秘鲁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422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21万例。11月25日,秘鲁总统卡斯蒂略主持新一届内阁宣誓就职仪式,任命前文化部长贝特西·查韦斯·奇诺为新任总理。这是卡斯蒂略去年7月就任以来第五次组阁,新内阁18名部长中包括6名新成员和12名上届内阁成员。目前秘鲁政府与国会关系持续紧张,内阁成员频繁更迭导致政局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11月20日,反对秘鲁卡斯蒂略总统的活动人士在首都利马的中心广场(武器广场)集会示威。11月10日,支持总统的活动人士在利马市五月二日广场及圣马丁广场举行活动。另外,11月28日,秘鲁库斯科省旅游局及省文化理事会(DDC)活动人士发起无限期罢工,要求联邦政府将收缴的马丘比丘遗址收益应从国库向该省划拨更大比例,并废除财政部管理收入的做法。抗议者或封锁当地旅游景点道路,并与警方发生冲突。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28日,秘鲁首都利马的医务人员从Arzobispo Loayza医院游行前往国家议会,表达对薪资的不满。11月27日,秘鲁卡车司机在首都利马集会,抗议影响运输业的各种问题,并要求政府提供燃料补贴。11月22日以来,秘鲁各地至少12个省的运输工人堵路示威,库斯科和阿雷基帕省的农业工人也加入行动,受影响道路包括阿雷基帕省和伊卡省的1S(泛美)公路、库斯科省的3S公路、阿亚库乔省28A公路和胡宁省3N公路。目前尚无物资短缺的报道,但首都利马在内的利马大区等中心城市已因罢工导致食品价格上涨。另外,11月17日,秘鲁教育工人联合会(SUTEP)成员在首都利马等地绝食抗议,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11月11日,秘鲁港口城市安孔的渔民协会成员在首都利马举行抗议,要求政府赔偿1月石油泄漏事件后受到影响的渔业工人。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秘鲁制度性政治危机长期延续。秘鲁实施以半总统制为特点的政治制度,国会为一院制,立法权实际由议会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主导,党派分歧已升级为立法与行政权的府院之争。当前,秘鲁政坛派别政治博弈不断,各层级政权机构腐败严重,地方政府易被犯罪团伙或贩毒集团所控制。从2016年大选到2021年大选,秘鲁在五年动荡中共经历了五位总统。2021年经过两轮角逐,代表自由秘鲁党的左翼政坛新人佩德罗-卡斯蒂略以极微弱优势当选,并成为秘鲁史上首位农民出身的总统。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内阁频繁打散重组,卡斯蒂略的领导力遭质疑,已面临两次弹劾,并身陷五项涉嫌腐败相关的司法调查。2022年8月,秘鲁检方宣布对卡斯蒂略开展第6项贪腐调查,并与警察共同行动,突击搜查总统府及卡斯蒂略的住宅,逮捕其多名亲信,政治斗争逐渐白热化。秘鲁国内社会治安总体属安全可控,近年来,在秘鲁政府严厉打击下,有组织的大型犯罪和恐怖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但贫困、社会分配不公以及走私、贩毒等问题依然存在,犯罪率仍处在较高水平。目前,秘鲁偏远地区的毒品贸易有增长之势,尤其是在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光辉道路”(SL)成员活跃的阿普里马克、埃内和曼塔罗河谷地区(VRAEM),反政府组织利用毒品种植与贩毒集团为其活动提供资金,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绑架和袭击无辜民众。此外,秘鲁是全球第三大产铜国,近年来围绕采矿作业环境影响、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当地原住居民反对采矿的抗议活动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目前,秘鲁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政治稳定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国家经济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秘鲁各地,尤其是首都利马及其周边地区、北部边境地区、南部矿区的中资企业与中方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传统敏感热点与新冠疫情影响地区,提高警惕,严格出行管理,减少与陌生人员接触,避免单独出行,适度提高工作场所与随行安保等级,做好应急预案,以免遭受影响。在外人员应避免接近政党设施、矿区、原住民聚居地、法院、市政厅、议会大楼、政府或军警服务设施、当地学校、工厂、公共广场等周边地区,避免谈论社会、政治敏感话题,如遇民众集会、示威游行群体,应迅速撤离,避免示威游行升级为暴力事件。同时,应严格遵循秘鲁军警部门与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海外风险预警 | 尼日利亚、南非、德国

发布日期:2022-11-30

尼日利亚全体进步大会党拉各斯集会声援该党总统候选人,河流州首府一车队遇袭致1人被绑3名警察死亡,扎姆法拉州、卡齐纳州多地发生武装劫匪袭击事件,ASUU薪资诉求至今未获满足11月再次抗议,贝努埃州一地与埃邦伊州疑因圣地亵渎发生社区暴力,当局推迟比夫拉原住民领袖庭审,其支持者或持续抗议,示威集会、社会治安、工会运动及族际冲突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8日,尼日利亚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26万例,累计死亡病例3155例。11月26日,全体进步大会党(APC)支持者在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拉各斯集会,声援该党候选人波拉·提努布(Bola Tinubu)参加2023年2月总统大选。11月24日,身份不明的枪手在尼日利亚河流州首府哈科特港的立交桥上袭击一支尼方车队。据悉,袭击者伪装成巡逻队,拦停两辆载有警察和哈科特港当地一家油气企业高管的汽车,随后开枪。3名随扈警察被杀,高管遭绑架。另外,11月25日,尼日利亚卡杜纳州官员证实,该州吉瓦区、比尔宁瓜里区和卡朱鲁区三地的四个村庄24日遭不明武装分子袭击,造成至少15人死亡。据悉,其中一个遇袭村庄的村民因拒绝武装分子勒索财物遭武力报复。11月20日,100多人在尼日利亚扎姆法拉州马拉敦(Maradun)和祖尔米(Zurmi)地方政府管辖区(LGA)被武装劫匪绑架。当局称受害者被袭击者当做肉盾以抵御空袭。今年1月至11月,扎姆法拉州安卡、巴库拉(Bakura)、布库尤姆(Bukkuyum)、帮贡杜(Bungundu)、古绍、马拉敦和祖尔米地区发生一系列盗匪袭击,已有超700人被杀或被绑。11月5日,尼日利亚警方宣布10月30日在卡齐纳州法斯卡里(Faskari)地方政府管辖区(LGA)一农场被绑架的21名儿童均已获释。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5日,尼日利亚大学学术人员工会(ASUU)在最大港口城市拉各斯举行联合抗议和特别大会。截至当日,ASUU与政府的劳资纠纷仍未解决,该组织之前曾指示分支机构可自行抗议。为抵制ASUU的行动,尼日利亚全国学生协会(NANS)计划组织对立主题示威,谴责ASUU罢工及政府的不作为。ASUU于2月14日发起罢工抗议政府未能满足组织诉求,10月14日宣布行动结束,但与政府间的关系仍紧张。11月7日至9日,尼日利亚贝努埃州阿多地方政府管辖区(LGA)发生社区暴力事件,多达30人死亡。据称,反政府武装民兵从邻近埃邦伊州进入阿多实施袭击,疑似与袭击者当地的宗族圣地遭亵渎有关。另外,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联邦高等法院近日宣布,无限期延后原定于11月14日举行的“比夫拉原住民”(IPOB)领导人卡努的审判听证会。10月13日,阿比亚州一上诉法院裁定,尼日利亚政府将卡努从肯尼亚引渡的行为违反当地和国际法律,对其恐怖主义的指控无效和非法。12月底前,IPOB支持者或在首都阿布贾和东南部各州举行每周一罢工行动等各类抗议,包括阿比亚州、阿南布拉州、埃邦伊州、埃努古州和伊莫州。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尼日利亚政局总体平稳,2023年2月25日计划举行总统选举,2022年9月28日正式进入竞选期,国内多地料举行政治集会和相关活动,对立党派支持者间或发生冲突及政治暴力,当局料加强安保措施,并可能采取临时宵禁等限制性政策预防大型骚乱。尼安全形势持续复杂严峻,东北部“博科圣地”恐怖势力持续活跃,自杀炸弹袭击与武装袭击事件多发。尼日尔州、卡杜纳州两州交界地区绑架犯罪团伙活动较前更为频繁,并可能流窜至两州其他地区作案,当地中方企业和人员成为武装袭击、绑架等目标的风险陡增。近年来,高贫困率、高失业率、民间枪支泛滥,导致社会治安欠佳,针对外资企业与外籍人士的抢劫、绑架事件时有发生,目的通常是“绑架换赎金”。绑架高发地点也在不断变化,传统高发区是尼日利亚三角洲地区,但近年在北部及西北各州也多有发生。2020年10月以来,尼日利亚爆发反对警察暴行的和平示威,并演变成数十年来对执政精英的最大挑战之一。2021年,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在纪念尼日利亚独立61周年的讲话中表示,该国面临的诸多问题是自1967年至1970年的内战以来最具挑战性的。部族、教派、地区等矛盾频繁引发械斗、骚乱等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尼中部“中间地带”多宗教信仰和各民族混居地区,社会矛盾异常尖锐、错综复杂,游牧部族与定居族群间常因牧场与水源纠纷爆发冲突。尼南部三角洲武装势力长期活跃,常袭击当地油气设施;南部几内亚湾海盗绑架与袭击风险仍较高,持续威胁海上安全和国际物流供应链。除新冠疫情外,全国多地常年流行的疫情包括:拉沙热、脊髓灰质炎、黄热病、霍乱等。2022年7月14日,外交部领事司和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领馆发布安全提醒称:当前,尼日利亚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博尔诺州、约贝州、阿达玛瓦州等地恐怖组织活动频繁,奥贡州、奥逊州、卡杜纳州、赞法拉州、尼日尔州等地接连发生武装绑架、抢劫等恶性安全案件,近期应暂勿前往上述地区。此外,谨慎前往科吉、拉各斯、高原、埃基蒂、阿南布拉、埃努古、纳萨拉瓦、贝努埃、埃邦伊、塔拉巴、卡诺、包奇、河流、克罗斯河、埃多、翁多、阿比亚、阿夸伊博姆、巴耶尔萨、三角洲和伊莫共21州,该提醒有效期至2023年1月6日。目前,尼日利亚的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族际暴力风险、恐怖活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示威冲突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尼日利亚各地,尤其是尼东北部、中间地带、南部等高危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各类安全事件与疫情的跟踪报道,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备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外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避免相关法律风险,避免前往尼东北部地区、什叶派与逊尼派混居地、政府与军营设施、政治集会场所、各宗教节庆场所、中部民族部族混居地、犯罪案件高发地区(尤其是高速公路、偏远农村灌木丛、几内亚湾海盗活跃区域)、疫情高发区、油气设施、学校、集市、难民营地、公交枢纽等,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适度提高驻地与随行安保等级。中方在外人员应提前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引入绑架勒索预防危机管理解决方案。同时,应严格遵循尼日利亚军警部门与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南非信用评级被惠誉定为垃圾级,非国大等执政联盟在反对党DA管理的约堡及比勒抗议,谴责法院一审判结果及市政服务不力,活动人士在开普敦抗议反对亚马逊建设项目,南非电力宣布下调限电措施至二级,邮政工人求涨薪并罢工,多个公共部门工会威胁罢工求加薪10%,三季度暴力犯罪率同比增长40%,集会示威、工会运动、社会治安及基础设施服务中断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8日,南非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40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0万例。11月28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南非信用评级定为“垃圾级”,并将评级展望定为“稳定”。惠誉指出,南非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受政府债务高企且仍在上升、增长趋势率低和不平等程度高的因素制约,将继续导致财政整顿复杂化。惠誉预计南非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1.6%放缓至2023年的1.1%,并到2024年仅温和复苏至1.7%。11月26日,南非执政联盟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ANC)、南非共产党(SACP)和南非工会大会(COSATU)的成员在豪登省约翰内斯堡市游行示威,抗议法院批准1993年暗杀前SACP领导人的凶手获得假释。该市由主要反对党“民主联盟”(DA)执政。11月25日,南非的非国大党成员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举行抗议活动,谴责DA领导的市政当局服务不佳。11月25日,活动人士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的亚马逊新办公室附近举行抗议活动,反对相关开发项目。今年3月,南非法院曾叫停亚马逊非洲总部建设,因其遭原住民后裔抗议。另外,11月25日,南非国家电力公司Eskom宣布,已将五级限电措施下调,月底前持续实施二级限电。11月20日至23日,该公司宣布全国限电从四级升级为五级。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24日及25日,南非邮政工人因薪资纠纷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都开普敦等全国9省的南非邮局(SAPO)外举行罢工,部分抗议者还前往工会大楼、国家财政部、国家通信和数字技术部及议会办公室等公署大楼。11月22日,南非公务员协会(PSA)、全国教育卫生和联合工人工会(NEHAWU)、警察监狱和民权工会(POPCRY)、南非警察工会(SAPU)、南非民主护理组织(DENOSA)、全国公共服务和联合工人工会(NUPSAW)和南非卫生和其他服务人员工会(HOSPERSA)等多个公务员工会罢工,要求政府加薪10%,同时威胁当局如7日内没有同意,将从12月2日起举行无限期全国罢工。上述工会代表该国约80万名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约62%的公共部门劳工队伍。另外,11月24日,南非警方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9月全国暴力犯罪事件较2021年同期增加40%,其中劫车案约6千起、增长率23.6%,犯罪率较高区域与一季度相同,仍为开普敦市、德班市及豪登省。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南非政局大体稳定,总体属安全可控。南非国内枪支较泛滥,犯罪率高居世界前列,持械拦车、入室抢劫、盗窃等犯罪频发;个别地区示威骚乱时有发生,常殃及当地中国公民、中资企业与华商,安全隐患长期存在。近年来,因经济持续低迷、高失业率(本轮新冠疫情前已高达29%)等问题,部分南非民众排外情绪日益高涨,排外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社区针对部分外籍人员的暴力活动不断,有的地方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在南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值得引起高度重视。2022年一季度,南非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9%,经济规模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但受疫情反弹及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国内物价不断上涨,民生问题进一步恶化,犯罪事件有所攀升。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暴力犯罪数量较2021年同期上升15%,其中劫车(19.7%)、武装抢劫(13%)和谋杀(22.2%)犯罪增长显著,西开普省开普敦市、夸祖鲁-纳塔尔省德班市以及豪登省约翰内斯堡市及其周边地区犯罪率最高。第二季度犯罪率继续上升,谋杀案数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11.5%,共有6424人被杀。第三季度较去年同比增长40%,其中劫车(23.6%)、谋杀(13.6%)、性犯罪(11%)、住宅抢劫(8.4%)。高密度、低收入地区因警力占比较低,最易受到犯罪行为影响。因恶性事件频发,政府应对不力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反对派及民间团体或发起集会示威。目前,南非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示威冲突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物资与服务短缺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南非各地,尤其是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德班、比勒陀利亚、布隆方丹等中心城市,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提高警惕,避免非必要出行,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避免相关法律风险;同时,应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发展形势,提高防控意识,加强个人卫生防护,避免前往疫情风险区,避免恐慌情绪;如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致电当地流行病机构或公共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治疗工作,切勿隐瞒病情或接触史。中方人员应提高驻地与施工现场安保等级,提前购买人身和财产保险,引入绑架勒索预防危机管理解决方案,以减少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同时,应严格遵循南非军警部门及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德国右翼人士莱比锡反美游行现警民冲突,亲库尔德组织及移居者首都游行要求德解除库工党禁令,环保组织首都抗议一度封锁机场高速与跑道通道,亚马逊工人罢工抗议薪资与工作环境,北威州多特蒙德市集会示威谴责警方暴力,示威冲突、社会治安与国际关系风险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8日,德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363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5万例。11月26日,德国右翼活动人士在萨克森州最大城市莱比锡和巴伐利亚街头举行反美游行,打出“让美国人回去”口号,要求美从德撤军并移除核武器。组织者称参与者超6000人,抗议游行队伍在前往美驻当地领馆途中遭警察拦截,随后警民冲突致多人被捕。德媒指出,上述游行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意味着怒斥华盛顿在德建立“占领政权”,同时指责朔尔茨政府卷入俄乌冲突。另外,11月26日,德国亲库尔德组织KON-MED和库尔德移居人员在首都柏林游行示威,反对以库尔德工人党禁令为形式的反库尔德种族政策,要求当局解除对库尔德工人党(PKK)持续29年的禁令,呼吁结束对库尔德人和PKK的刑事定罪。该示威活动口号是“废除库工党禁令,民主解决库尔德问题”,有2500人通过网站注册报名,根据这一线索,当局部署380名警察。最终,现场示威者最多时曾达到1400人,在游行结束时仍有200人。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8日及24日,德国环保组织“最后一代”(Letzte Generation)在首都柏林举行抗议,一度封锁勃兰登堡机场(BER)跑道附近的一条通道及通往机场的A113高速公路,谴责航空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要求政府当局采取更大行动应对气变。另外,11月25日,德国亚马逊仓库工人在首都柏林罢工抗议,参加全球抗议工资和工作条件的“让亚马逊付钱”活动。另外,11月24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关于卡塔尔人权状况的决议,要求卡塔尔和国际足联扩大对在建设2022年世界杯基础设施时死伤工人家属的赔偿。根据决议内容,欧洲议会敦促欧盟27个成员国,特别是那些拥有大型国家足球联赛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向欧足联和国际足联施加压力,严格执行主办国的人权和可持续性标准。11月20日,人权活动人士在柏林及科隆地区示威,分别谴责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的军事行动,及涉嫌侵犯人权的卡塔尔举行2022年世界杯。另外,11月19日,谴责警方暴力的活动人士在德国北威州多特蒙德市中心集会示威,抗议今年8月一名16岁未成年难民遭警察击毙。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德国总体治安状况良好,但部分地区盗抢案件呈上升趋势,扒窃、拎包案件对赴德中国游客构成较大危害;德国有大量外来移民,外国人犯罪问题较为突出,且近年来移民相关社会问题突出,(极)右翼势力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民粹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上升势头迅猛,德国东部地区屡次发生仇外排外势力袭击外国人(包括中国公民)事件。2021年9月,德国举行联邦议会选举;12月8日,德国联邦议院投票选举新总理,社民党人朔尔茨成功赢得选举,正式当选德国新一届联邦总理,取代此前执政16年的默克尔。受新冠疫情影响,德国经济一度陷入负增长,之后逐渐好转,但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供应危机,再次极大阻碍德国经济的复苏进程。目前,通往德国的“北溪-2”受政治因素影响,至今尚未正式启动,但其内部已充入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北溪”管道无法投运,将持续影响到2023年欧洲天然气供给,使天然气价格在很长时间内保持高位,料使经济陷入衰退。德意志联邦银行评估,如停止俄能源供应,德国经济在2023年将缩减3%以上。2022年11月,德国经济部预计,今年德国经济仍将增长1.4%,但明年将萎缩0.4%。目前,德国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经济与金融风险、潜在恐怖活动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德国各地,尤其是首都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德累斯顿、斯图加特、汉堡、科隆、不莱梅等中心城市,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备及预防本土传播的各类疫情,减少在政党设施、犹太教堂等宗教设施、公共广场、公共交通系统、交通枢纽、体育场馆、音乐厅、大型娱乐设施、购物中心、宾馆、酒吧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避免前往穆斯林移民社区、难民聚居地、族群冲突区、贫民区等高危区域,避免谈论宗教、民族、社会、政治敏感话题,以免遭受恐袭或警方行动波及影响。在外人员应随时留意当地媒体对疫情及防疫措施的最新报道。同时,应严格遵循德国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海外风险预警 | 伊朗、巴基斯坦、智利

发布日期:2022-11-25

伊朗全国示威浪潮持续且愈发暴力,近200个城市骚乱,活动人士阿塞拜疆驻德黑兰使馆外抗议致两国关系持续紧张,胡齐斯坦省一市场疑遭恐袭引发当地暴力集会,伊斯兰国对法尔斯省首府“光之王”圣陵遇袭案宣责,暴力示威、社会治安、国际关系及恐怖主义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2日,伊朗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75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4万例。截至11月16日,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抗议活动已持续50多天,且伊朗国内自9月起的示威浪潮没有任何减弱迹象,正变得愈发暴力并持续吸引各行业人员,近200个城市发生骚乱,特别是西阿塞拜疆省、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胡齐斯坦省和库尔德斯坦省。11月15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等主要城市中心举行反政府集会。11月12日至1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中央省首府阿拉克、库尔德斯坦省首府萨南达杰、西阿塞尔疆省萨尔达什特、法尔斯省首府设拉子举行抗议活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已发出警告,要求停止进一步示威活动。人权组织称,示威骚乱与警民对峙冲突已造成至少348人死亡,包括外国国籍和双重国籍者在内的超1.5万人被拘,至少5名示威者被判5至10年监禁、1人被判死刑。另外,伊朗劳工与学生团体发起一系列行动要求正义并声援示威。10月初,伊朗胡齐斯坦省阿巴丹县和布什尔省阿萨卢耶县的石油工人集会示威。10月30日,伊朗克尔曼省首府的钢铁工人宣布开始罢工。首都德黑兰等地的大学生示威、库尔德地区的定期大罢工也在继续。鉴于伊朗当局未能满足要求,本轮呼吁性别平等及社会经济改革的全国示威与罢工行动料将持续。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7日,伊朗活动人士在阿塞拜疆驻德黑兰大使馆外举行抗议活动,谴责阿总统阿利耶夫的泛突厥主义言论。10月21日,阿利耶夫表示,国外阿族的权利和安全对阿塞拜疆而言非常重要,阿将继续竭尽所能给与帮助。11月5日,阿驻伊朗大使对居住在伊北三省的阿族表示,阿利耶夫是“我们的总统”。10月以来,伊朗与阿塞拜疆两国边境局势持续紧张,双方先后在交界地区举行大规模军演,并互指对方发表敌对言论。另外,11月16日,伊朗胡齐斯坦省伊泽县(Izeh)一市场遭两名枪手袭击,造成至少5人死亡、15人受伤。官媒称系恐怖袭击。当晚,反政府抗议者在该县聚集并与警方发生冲突。未经证实消息称,示威者对当地神学院纵火。10月26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声称袭击了位于伊朗法尔斯省首府设拉子的什叶派十二伊玛目第三大圣地沙赫·切拉(Shah Cheragh)圣陵,造成至少15人死亡、40人受伤。据悉,伊朗安全部队逮捕了一名外国嫌疑人。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伊朗政局大体稳定,国内治安情况总体较好,但自2017年底以来,在境外势力的介入下,伊朗国内已爆发数轮大规模反政府集会示威,并衍生一系列矛盾冲突。随着美国对伊朗的持续“极限制裁”,国内民生问题料持续引发周期性抗议示威。此外,伊朗所有边境地区,尤其是西部和东部地区,分离主义、极端主义或激进主义武装组织的安全威胁始终存在,地区紧张局势与武装冲突风险持续高企。伊朗西北与伊拉克边境地区时常发生安全部队与库尔德激进组织及绑匪走私等犯罪团伙的冲突事件。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伊朗作为石油大国在外交领域得到更多话语权,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坚定,虽然欧盟积极推动伊核谈判,但美国在部分问题上并未转变政策和放松制裁,短期内谈判或难以取得较大进展。9月中,伊朗总统表示,必须保证解除对伊制裁,伊核谈判才会有进展。另外,冲突导致的油价上涨让长期遭受国际制裁的伊朗经济得到短暂缓解,但政府仍面临通胀高企、失业率增加等社会经济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民众不满情绪。尽管伊朗经济继续面临压力,截至6月,国内GDP较去年同期增长3.8%。2022年9月,一名库尔德女性涉嫌着装违规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间死亡,引发该国大规模持续抗议并演变为反政府运动,首都及库尔德地区发生骚乱,动荡蔓延至石油行业。伊朗当局指责外国势力干涉煽动,采取高压措施试图平息骚乱。目前,伊朗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国际关系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恐怖活动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伊朗各地,尤其是首都德黑兰、胡齐斯坦省、戈勒斯坦省、洛雷斯坦省、中部伊斯法罕、库姆等中心城市,以及西北部库尔德人、东部俾路支人(尤其是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南部逊尼派阿拉伯人等聚居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避免前往各高危敏感及受灾、受疫情影响地区,减少与陌生人员接触;减少在民族种族混居地、示威集会敏感地区、美国及其盟友外交机构与企业、节庆纪念活动场所、政府与军警服务设施、宗教场所与教育机构、能源设施与输油管线周边、露天市场、大中型公交中转枢纽、西方人经常光顾的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餐厅等人群拥挤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习俗,避免谈论民族、社会、政治、宗教敏感话题,以免遭受影响。同时,应严格遵循伊朗军警部门及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巴基斯坦瓜达尔权利组织持续抗议并威胁封锁港口吁政府满足社经诉求,袭击事件后阿巴边境口岸重开,伊姆兰·汗暂停PTI大游行吁支持者在拉瓦尔品第重聚,最大城市卡拉奇集会抗议电力供应持续中断,集会示威、国际关系及基础服务设施中断风险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2日,巴基斯坦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157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3万例。11月20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数千名“给予瓜达尔权利”(GKHD)运动的支持者在瓜达尔港附近举行静坐抗议,要求当局免除电费、获取安全的水与洪水救济措施、采取行动打击非法捕鱼。组织方称,将持续示威并威胁关闭瓜达尔港,直至诉求得到满足。11月8日,GKHD支持者一度封锁瓜达尔港外围。另外,11月21日,巴基斯坦当局重开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的查曼-斯宾波达克口岸。11月13日,一身份不明男子在阿边境向巴基斯坦边防军开火,导致1名士兵死亡、2名警卫受伤,之后口岸关闭。两国政府称该事件为恐怖袭击,目前尚无组织宣责。查曼-斯宾波达克口岸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西北方向约100公里,东南方向距阿富汗坎大哈市约100公里。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9日,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PTI)领导人伊姆兰·汗在联邦首都区的拉瓦特(Rawat)向支持者表示,暂时推迟前往首都伊斯兰堡游行,要求支持者于11月26日在伊斯兰堡邻近城市、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重聚。伊姆兰·汗没有提及拉瓦尔品第的集会是否是该游行的最后阶段,只表示届时将提供下阶段行动的信息。根据PTI早先发布的时间表,要求提前大选的全国游行原定于11月24日前抵达首都。巴基斯坦当局已在伊斯兰堡部署近1.3万名安全人员,尤其是政府公署主要所在的“红区”附近,以阻止抗议者进入。但在之前集会上,示威者封锁了伊斯兰堡和拉瓦尔品第间的几个进出点,政府为此加派安全人员并要求民众绕行其他路线。另外,11月18日,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市的抗议者举行示威活动,谴责卡拉奇电力公司(KE)电力供应持续中断,造成局部交通阻塞。该停电抗议活动可能持续至12月初。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2022年以来,巴基斯坦政界人士及社会民众两级分化日益严重,伊姆兰·汗民望仍保持高位,谢里夫总理联合政府面临多重政治和经济危机挑战。2022年4月,巴基斯坦时任总理伊姆兰·汗遭议会不信任动议罢免,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PML-N)党主席夏巴兹·谢里夫当选为新总理。自此,伊姆兰·汗持续发起示威,以迫使现政府解散并宣布新的大选日期。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影响,巴经济正经历通胀上升、外汇紧缩的不良状况。6月2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巴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确认巴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和优先无担保债务评级为B3。为争取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以获得金援,巴政府迄今已上调燃油价格、电价,加大征税并推出紧缩措施。8月29日,IMF宣布巴获得8.94亿美元特别提款权,或能暂时缓解巴经济困境,但油电价格上涨不止、失业率高企、物资供应短缺等情况恐加剧国内民众压力,激发更多不满情绪与示威抗议。经济问题也可能导致犯罪率激增,首都伊斯兰堡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2022年犯罪率大涨,入室盗窃和小偷小摸的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手提包和电话盗窃案。另外,虽然巴军警反恐行动取得一定积极效果,但宗教极端暴恐威胁持续,多地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俾路支武装组织BRAS联盟和信德革命军已宣布正式结成军事行动同盟,其共同目标是“解放”俾路支省和信德省,“俾路支解放阵线”(BLF)和“俾路支解放军”(BLA)还经常袭击中国资助的俾路支省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相关项目,未来走廊建设面临的激进分离主义威胁料持续高企。据巴基斯坦智库“和平研究所”(PIPS)报告称,2021年巴全国共报告207起恐怖袭击事件,较2020年增加42%;共造成335人死亡、555人受伤,死亡人数较2020年增加52%。2022年初以来,巴基斯坦恐袭事件呈多发态势,俾路支省境内民族分离势力有所抬头,“俾路支共和军”(BRA)与“俾路支联合军”(UBA)合并而成的“俾路支民族主义军”(BNA)以及“俾路支解放阵线”(BLF)频繁对安全部队、平民发动袭击。2022年7月,中国外交部和驻巴使领馆发布通知,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俾路支省和开普省,谨慎前往巴其他地区,提醒有效期至2023月1月15日。目前,巴基斯坦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恐怖活动风险、武装冲突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国家经济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及自然灾害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巴基斯坦各地,尤其是首都伊斯兰堡、奎达、拉合尔、卡拉奇、白沙瓦、海得拉巴、瓜达尔港、拉瓦尔品第等中心城市地区以及印巴边境地区,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避免非必要出行,注意安全防备及防范当地疫情,适度提高驻地安保等级,减少在各类宗教节庆场所、什叶派游行队伍、什叶派集会礼堂、什叶派清真寺、政治集会、政党设施、民族种族混居地、政府与军警服务设施、学校与医院、露天市场、大中型公交中转枢纽、西方人经常光顾的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餐厅等人群拥挤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习俗,避免谈论宗教、社会、政治敏感话题,以免遭受影响。在外人员应随时留意当地媒体的最新报道,关注极端分子的各类威胁信号。同时,应严格遵循巴基斯坦军警部门与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智利北方运输工会货车司机无限期罢工谴责不断遇袭及油价上涨,最大铜矿工人罢工抗议工作环境不安全,艾尔基省小贩暴力抗议迁移行动,当局延长阿劳卡尼亚及比奥比奥大区紧急状态至11月底,工会运动、供应链中断、示威抗议及社会治安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2日,智利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48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6万例。11月21日起,智利“北方运输工人工会联合会”货车司机开始无限期罢工,谴责卡车持续遭遇袭击并抗议油价上涨。组织方称,阿劳卡尼亚大区和比奥比奥大区的袭击最为频繁,届时将禁止所有货车出行,并可能用其封锁高速公路。另外,11月21日和23日,智利安托法加斯塔省的埃斯孔迪达铜矿(Escondida)员工举行罢工,谴责不安全的工作环境。Escondida是全球最大铜矿,隶属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及力拓集团。之前,必和必拓表示,该公司遵守安全标准与合同承诺,此次罢工系不正当诉求,但对双方开展劳资对话持开放态度。2017年,该铜矿工人曾举行创纪录的44天罢工,导致必和必拓损失7.4亿美元,目前该铜矿每年生产近110万吨铜。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7日,智利艾尔基省首府科金博的街头小贩在市中心举行抗议,反对警察将其迁至市场的行动。部分抗议者封锁道路并焚烧路障。另外,10月25日,智利参议院投票决定将阿劳卡尼亚大区和比奥比奥大区的紧急状态(SoE)延长至11月28日。此前,当局与马普切原住民社区之间持续发生暴力冲突,并偶尔涉及农林部门的工人和设施。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智利政治局势总体稳定,社会治安案件同拉美其他国家相比案发率较低。但近年来,由于失业与贫困等问题,以及外来移民大量涌入,社会治安也面临较大挑战,首都圣地亚哥等城市盗抢案件多发。2019年10月以来,首都圣地亚哥因地铁票价上涨引发骚乱,智政府采取打击暴力、改善民生、改组内阁、宣布举行制宪公投等举措逐步平息局势。2021年10月,国际调查记者联合会公布“潘多拉文件”,揭露多国领导人隐匿资产和逃税行为,智利前总统、中右翼联盟“智利前进”成员皮涅拉在列,引发该国舆论强烈反应。2021年11月,智利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35岁的左翼政党联盟“赞成尊严”候选人加夫列尔·博里奇,获得超55%票数赢得大选。2022年3月,博里奇上任,称将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计划实施多项改革,全力支持制宪进程,实行基于民主、人权、女性主义和陆地海洋环境保护的对外政策。7月,当局开启新宪法草案公示期。9月4日,智利举行全民公投,新宪法草案遭到否决。另外,智利南部比奥比奥大区、阿劳卡尼亚大区、河大区及湖大区的原住民马普切人长期寻求更多自治权利,与当局就土地管理存在分歧,反对土地开发、要求归还领土,“阿劳科-马列科协调者”(CAM)、“叛乱领土斗争”(WAM)等分离主义武装组织在该地区活跃,频繁袭击政府和安全部队的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商业和农业设施。2022年5月31日,智利众议院通过决议,CAM和WAM组织被列为恐怖主义组织。目前,智利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集会示威风险、恐怖主义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民族宗教文化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智利各地,尤其是首都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拉塞雷纳、科金博、特木科等中心城市,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传统高危敏感区域,密切关注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对各类安全事件与疫情的最新报道,远离各种集会活动和抗议示威,提高警惕,加强驻地安保等级,严格落实外出警卫随车等各项安保规定,遇突发事件须第一时间报告,注意安全防备。同时,应严格遵循智利军警及政府部门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布的最新指示行动。


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索马里

发布日期:2022-11-24

索马里安全形势持续严峻,多地频繁发生武装冲突、暴力袭击。

外交部和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索马里,已在当地人员和机构尽快撤离或转移至相对安全地区。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驻索马里使馆联系。

鉴于上述特殊情况,如中国公民坚持前往或留驻有关地区,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较高安全风险,并影响获得协助的实效。

联系电话

索马里报警电话:888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

+86-10-59913991

驻索马里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252-617023354


海外风险预警 | 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尼泊尔

发布日期:2022-11-23

澳大利亚悉尼交运工会宣布分歧仍存,再次罢工反对薪资等议题,活动人士全国示威响应自由运动集会,当局要求马士基旗下拖船运营商Svitzer取消17港口停工计划,西澳州护理工会与政府达成涨薪协议后取消罢工计划,环保人士多地示威,难民权利组织墨尔本抗议吁加大难民权保护力度,工会运动、示威抗议及供应链中断风险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1日,澳大利亚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1056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5万例。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的铁路、电车和公共汽车工会(RTBU)宣布,由于在薪资和安全方面仍存分歧,将在暂停罢工两个月后于11月21日、25日及12月2日再次举行系列停工活动,未来还可能在大悉尼地区罢工。行动将扰乱悉尼M号列车的运行,并严重影响T2、T3、T5、T7、T8的铁路服务。另外,11月19日,参与“全球争取自由集会”的澳大利亚活动人士在首都堪培拉、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凯恩斯、麦凯、北领地首府达尔文、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维州首府墨尔本、西澳州首府珀斯以及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举行全国示威活动。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8日,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裁定,马士基旗下的澳洲最大拖船运营商Svitzer必须取消原定于当天开始的无限期停工计划,且6个月内不能阻止工人工作,以免影响澳大利亚昆士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和西澳等主要城市和地区的港口的航运运营。之前,因Svitzer与工会薪资谈判失败致工人罢工,该公司于14日宣布18日起开始无限期停工以应对澳洲三大海事工会的罢工行动,禁止参与罢工的工人进入由该公司提供服务的5个州17个港口,并将其拖运船只停航。Svitzer公司称,罢工行动损害了其为航运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并对澳大利亚的供应链造成严重破坏,意味着从18日开始,任何船只都不会被拖入或拖出由Svitzer所服务的17个港口。分析人士指,该拖轮公司停工将中断每天10,000个标准箱的处理,或相当于大约40%的进出澳大利亚的集装箱货运。该事件起因系澳工会2021至2022年间共举行超1100次罢工,而Svitzer公司在2022年1月通过申请终止雇佣协议(对目前员工实行最高减薪47%)予以反击,澳三大海事工会在10月期间指责Svitzer为“恶意雇主”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另外,11月16日,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护理联合会的医疗工作者与州政府达成协议,获得加薪并改善工作条件的承诺,之后取消了原定于16日至30日在州内各公立医院举行的滚动停工行动。另外,11月9日与12日,“反抗灭绝”(XR)等环保组织活动人士在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及维多利亚州巴拉腊特市集会示威,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11月5日,“难民行动团体”等难民权利组织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首府墨尔本的州立图书馆前举行抗议活动,呼吁政府更大程度保护难民权利。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当前,澳大利亚政局基本稳定,总体社会治安状况良好。2022年5月21日,澳大利亚举行3年一次的议会选举,工党战胜已连续执政9年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赢得议会多数席位,党魁安东尼·阿尔巴内塞成为第31任总理,其或延续上一任总理莫里森的对华政策,在两国关系上继续采取较强硬态度。另外,自2015年以来,澳大利亚遭受恐袭威胁级别长期维持在“可能”等级(Probable,5级预警体系中的第3级),近年来已挫败十几起恐袭图谋,但小规模“独狼”恐怖袭击和各类犯罪活动,仍不排除偶发的可能。目前,澳大利亚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排外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经贸摩擦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澳大利亚,尤其是首都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等中心城市的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周,应提前做好行程规划,谨慎或避免前往示威敏感地区等,减少与陌生人员接触,减少在大型文体娱乐活动场所、政府与军警服务设施、宗教场所、露天市场、大中型公交中转枢纽、西方人经常光顾的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高档餐厅等人群拥挤公共场所的逗留时间,以免遭受影响。同时,应严格遵循澳大利亚军警部门及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哥伦比亚总统执政百日,挺、反政府人士首都等地对立主题集会,雨季引发洪水等次生灾害影响全国10省,波哥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玻利瓦尔省首府开展不限期安全行动打击暴力犯罪,今年已有25名外国游客在当地死亡,集会示威、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治安风险高企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1日,哥伦比亚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631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4万例。11月17日至19日,“国家自由圆桌会议”等反政府组织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等主要城市举行抗议活动,反对政府税改政策,亲政府支持者在附近举行对立主题示威活动。11月15日,现任总统佩德罗所在的“历史公约联盟”和中央工人联合会(CUT)等亲政府人士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等地集会游行,支持佩德罗政府执政百日内出台的各项举措。另外,截至11月17日,哥伦比亚持续受到四十年来最具破坏性的雨季侵袭,洪水与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已影响至少10个省份,包括安蒂奥基亚省、大西洋省、博亚卡省、利萨拉尔达省、乌伊拉省、考卡山谷省及昆迪纳马卡省,造成至少271人死亡。11月14日,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局称,雨季造成的恶劣天气可能持续至2023年3月。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5日,哥伦比亚政府宣布在玻利瓦尔省首府卡塔赫纳开展一项安全行动,以应对该市增加的暴力犯罪事件。当局将增派500名警力并成立一个专门的反绑架小队(GAULA),打击全省敲诈勒索和绑架罪行。政府表示,安全行动没有结束期,将视情延长。卡塔赫纳暴力犯罪事件集中在城市中心,犯罪率上升主要归因于帮派活动和毒品走私。警方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该市敲诈勒索案累计增加110起。11月10日,一名美国和越南双重国籍公民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首府麦德林市死亡,其亲属称受害者死前遭下药抢劫,当局未证实相关情况,目前正进行调查。过去几十年来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首府麦德林的犯罪率持续下降,但针对外国游客的抢劫案以及偶发的谋杀案数量较多。数据显示,2022年已有25名外国游客在麦德林死亡。另外,11月18日,哥伦比亚大西洋省首府巴兰基亚的出租车司机举行堵路抗议,谴责应用程序推出拼车服务以及对出租车司机的保险要求。11月8日,摩托出租车从业者在哥伦比亚玻利瓦尔省首府卡塔赫纳发起抗议活动,反对近日出台、为期一个月禁止搭载男性乘客的运营禁令。当局指该措施有助于降低犯罪率。11月5日,哥伦比亚昆迪纳马卡省西尔瓦尼亚(Silvania)的抗议者封锁了波哥大-希拉多塔高速公路的双向车道,反对当地的建设项目,造成交通中断。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2022年3月,哥伦比亚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没有任何政党在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半数以上席位,执政党民主中心党在国会两院的席位大幅减少,左翼政党首次取得亮眼成绩。5月,国内开启新一轮总统大选。6月23日,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正式当选新一任、史上首位左翼总统,任期四年。目前,哥伦比亚国内面临贫困、通胀、社会不平等、国内安全等诸多问题,非法武装力量猖獗。此前“民族解放军”(ELN)以及毒品团伙“海湾帮”(Clan del Golfo,CdG)曾针对大选加强“武装威胁”并对上述组织控制区域的商业活动和交通运输造成较大影响。截至2022年7月末,年内已有25名警察在CdG袭击中丧生,系自2017年以来针对该国安全部队袭击最为暴力的一年。另外,前“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虽与政府达成和平协议后解散武装转为“大众革命替代力量”(FARC)党进入政界,但仍有残余力量在北桑坦德省东北部卡塔通博(Catatumbo)地区活动,多以警局、警察学院等政府军警设施以及石油设施为目标。此外,因古柯生产与贩运带来的巨大收益以及部分地区长期贫困,诸反政府武装、犯罪组织的暴恐威胁持续。首都波哥大面临较高的暴力犯罪风险。目前,哥伦比亚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武装冲突风险、工会组织运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哥伦比亚各地,尤其是首都波哥大、第二大城市麦德林、第三大城市卡利等地的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谨慎或避免前往哥伦比亚与委内瑞拉边境地区、罢工示威及治安事件高发地、反政府武装与犯罪集团活跃区域,密切关注传统与社交媒体对疫情、各类安全事件与集会示威的跟踪报道,注意安全防备及预防本土传播的各类疫情。在外人员应缩短在政治集会场所、政府、党派或军警部门公署、设施或车辆、节庆活动场所、石油设施、武装分子遣散营地、学校校园、偏僻地区等周边逗留的时间,避免谈论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敏感话题。中资企业应采取必要防范措施,提前储备充足的燃料及基本物资,留意驻地周边异常情况及可疑人员,提高驻地与随行安保等级,做好绑架袭击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并提前购买相关特定保险,以减少损失。同时,应严格遵循哥伦比亚军警部门、卫生部门及当地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

尼泊尔大选当日多地骚乱,三党集会抗议抵制选举,登革热病例持续增加创历史新高,局部政治稳定性、公共卫生安全及社会安全综合风险持续预警

截至2022年11月21日,尼泊尔新冠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10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2万例。11月20日,尼泊尔举行全国大选投票,将选出联邦议会众议院275名代表,以及全部7个省议会的550名代表。这次选举是在尼泊尔面临六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进行。尼泊尔大会党领导的执政联盟和最大反对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分别与其他政党组成竞选联盟参加选举,是本次选举的主要竞争者。内特拉·比克拉姆·昌德(Netra Bikram Chand)与里希拉姆·(Rishiram Kattel)分别领导的两个尼共派系以及尼泊尔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布抵制选举,并在尼泊尔中央省马奥塔里区、蓝毗尼省鲁潘德希区、第一省孙萨里区和甘达基省卡斯基区举行抗议活动。大选结果预计于12月8日公布。投票当天,尼泊尔全国各地投票站部署超过30万名警察、准军事组织和军事人员维稳,但多地依然发生骚乱,包括远西省巴久拉区、蓝毗尼省巴迪亚区、巴格马蒂省奇塔万区、第一省潘切塔区和中央省劳塔哈特区。

ICOVER全球安投信息研究数据库还显示,2022年11月1日,尼泊尔卫生当局称全国登革热病例继续增加,10月1日至31日新增16582例病例,2022年累计病例数达46768例。其中,大多数尼泊尔病例(46594例)自7月雨季后出现,较去年同期的540例飙涨数倍,创历史记录。尼泊尔全国各省中巴格马蒂省上报的病例最多,达36441例;加德满都(13566例)、勒利德布尔(9295例)和马克万布(5045例)占该省病例数前三。另外,2022年11月20日选举当日前后,尼泊尔全国多地陆续发现简易爆炸装置和疑似爆炸物,军方对相关物品进行紧急排爆处理。其中,蓝毗尼省及第一省,曾于16日及17日先后发生爆炸事件,尼泊尔当局调查发现一起爆炸的嫌疑人与昌德领导的尼共(CPN)某个组织有关,并曾预谋在投票当日也发动袭击。未来数周,围绕尼泊尔选举的相关暴力活动或有所增加,结果公布前后不排除局部骚乱和示威冲突的可能。

点评

ICOVER平台专家分析,尼泊尔社会治安总体平稳,外籍人士所遇意外事件多为财物被盗,伤亡案件多为交通事故或极限运动、探险旅游遇险等。近年来,尼泊尔政局出现一定动荡,受政治利益而非意识形态影响,尼泊尔主流政党内斗激烈。2018年尼泊尔众议院分别由两次选举产生,合并前的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拥有近三分之二席位,合并后成为议会最大政党,结束了该国多年的政治动荡;两派合并时达成的谅解是,两派领导人轮流担任总理,各自执政两年半。但2020年以来,尼共共同主席奥利、普拉昌达以及高级领导人尼帕尔“三巨头”间的权力矛盾逐渐激化,逐渐在党内形成了由普拉昌达和尼帕尔派系组成的多数派联盟。2021年7月,尼共(联合马列)党主席奥利宣布辞去总理职务,总统班达里任命大会党主席德乌帕出任新总理,这也是德乌帕第5次出任尼泊尔政府首脑。2022年11月,尼泊尔举行全国大选。今年以来,党派斗争日益激烈,国内政治议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月,尼泊尔议会正式批准与美国签署的备受争议的“千年挑战计划”协议(MCC),导致执政联盟出现破裂,“尼泊尔民族人民阵线”宣布退出。6月,尼泊尔与美国的SPP协议草案计划再度引发各党派对执政党和总理内阁能力的怀疑和批评。另外,受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当前尼泊尔物价飙升,尼国内零售商品通胀率在8%以上徘徊,银行贷款利率也已上升到18%以上,国内民众不满情绪滋长。目前,尼泊尔主要风险包括: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局部政治稳定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国际关系风险等。

鉴于以上复杂情资与风险分析,ICOVER平台专家建议驻尼泊尔各地,尤其是加德满都谷地及尼印边境等地的中资企业与在外人员,应依法合规开展境外安全工作,切实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扎实开展有关专项工作,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密切关注“小散远软”薄弱环节。在近期敏感时期与未来数月,应密切关注当地媒体对疫情、抗议示威与安全事件的跟踪报道,严格遵守和配合尼防疫各项措施,积极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冷静,避免恐慌,避免谈论政治、社会及宗教敏感话题。同时,应严格遵循尼泊尔军警部门及政府有关禁令,并听从当局发出的最新指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