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
发布日期:2021-08-12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格局。其中,经常账户顺差1222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5%,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直接投资呈现净流入。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呈现3个特点: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同比增长。上半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3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货物贸易出口14536亿美元,同比增长36%,体现了国内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外部需求回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进口12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主要是内需恢复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438亿美元,同比下降43%。旅行、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是主要的逆差项目。三是直接投资延续较高顺差。上半年,直接投资净流入1237亿美元,主要是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796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59亿美元,显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平稳有序。
据介绍,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外部经济均衡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为我国经常账户的平稳运行和基本平衡打下坚实基础,有利于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
泰国修改半导体制造业投资优惠政策
发布日期:2021-08-11
据曼谷邮报8月3日报道,泰国BOI发布公告,对半导体制造业投资优惠政策进行修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类半导体制造业:前端半导体,包括电子设计、硅晶圆、晶圆制造,可享受10年公司所得税减免。后端半导体,包括晶圆排序、芯片组、组装、IC 测试,且机器投资额不少于15亿泰铢,可享受8年公司所得税减免。如果机器投资额少于15亿泰铢,享受5年公司所得税减免。第二类先进印刷电路板(PCB)制造业:包括柔性PCB或多层PCB,如PCB FAB、FA Lab、SMT、PTH、PCBA测试,且机器投资额不少于15亿泰铢,享受8年公司所得税减免;如机器投资额少于15亿泰铢,享受5年公司所得税减免。第三类印刷电路板组件 (PCBA) 的制造,包括组装、产品测试、包装和发货,且机器投资额不少于5亿泰铢,享受5年公司所得税减免;如果机器投资额少于5亿泰铢,享受3年公司所得税减免。另外,择优激励包括进一步投资于研发 (R&D) 的半导体项目将有资格获得长达 5 年的额外企业所得税减免。
完善境外上市监管制度,继续用好两种资源
发布日期:2021-08-09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会议提出,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这一部署不仅是中国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相关监管体系、规范相关企业行为的实际举措,也反映了中国继续用好两种资源、推进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
境外上市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无论在哪里上市,上市公司都必须符合上市地和经营地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在这一前提下,中国支持企业依法合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资发展。这种开放态度不会改变。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企业发展基于的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境外上市企业的行业和市场监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切实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顺应形势变化,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规范相关企业行为,是促进企业境外上市规范发展的应有举措,有利于防范化解相关风险。
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更加科学地界定政策执行的范围和标准,更加稳妥地推进监管措施的落地实施。在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愈加紧密的当下,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更需要加强监管合作与政策沟通,共同为市场提供良好的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
应当看到,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是在中国坚定推进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稳蹄疾,境外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度日益提升。境外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水平必将稳步提升。
上半年福建对外投资合作势头向好 外派劳务规模居全国第1位
发布日期:2021-08-06
2021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各级商务部门和对外投资合作企业发扬“蜜蜂式”精气神,在境外疫情依旧严峻的艰难形势下,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推进业务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外派劳务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上半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1066人次,同比增长65.0%,规模居全国第1位;月末在外劳务人员57692人,同比增长6.6%。主要亮点:
一是持续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维护保障在外劳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从境外疫情发生至今,5万多名外派劳务人员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二是深耕细挖澳门、香港两大劳务市场,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化危为机开拓“宅经济”等新领域业务。上半年共向澳门、香港派出劳务15225人次,占全部的72.2%。
三是福建中福、泉州中泉、福建外劳、福州国际等4家居全国前十的龙头企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合计派出劳务人员10365人次,占全省的近一半。
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大幅增长
上半年完成营业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79.5%,位居全国第18位,较上年同期提升3位;新签合同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9%。主要亮点:
一是积极帮助中电建航空港、中国武夷等龙头企业解决在人员派出、物资和设备运出等方面的困难问题,保障境外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建设,两家企业上半年完成营业额合计3.6亿美元,贡献了全省的58.2%。
二是支持推动企业发挥优势,大力拓展交通运输和电力工程建设国际市场,这两大行业承包工程合计完成营业额5.7亿美元,占全省的84.2%。
三是帮扶香港、肯尼亚、菲律宾、乌克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稳定建设,我省企业在这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工程承包营业额合计4.6亿美元,占全省的68%。
三、对外投资触底企稳
今年以来,福建省对外投资在境外疫情持续蔓延、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背景下,一度出现大幅下降,其中1-5月实际对外投资额同比下降39.1%。6月份对外投资显现企稳势头,当月新备案项目30个,是前五个月月均备案项目数的近2倍,1-6月实际对外投资11.0亿美元,同比虽仍下降27.9%,但降幅较1-5月快速收窄11.2个百分点,规模在全国排名稳定保持第8位。主要亮点:
一是各级商务系统加强对企业的精准帮扶,积极稳妥推进境外项目复工复产,重点跟踪监测的百大境外投资项目中,三分之一的已投产项目已实现盈利,近四成在建项目已恢复正常建设。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7家,投资额合计8.6亿美元,占全省的77.8%,其中仅紫金矿业、象屿集团、盛屯矿业和宁德时代等4家企业投资额就超过全省一半。
三是跨境并购活跃,新备案并购类项目2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6个,主要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医药研发制造等领域。
商务部:加大对俄新能源车出口,探讨开展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合作
发布日期:2021-08-05
商务部欧亚司发布的《俄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可考虑把握俄市场增长机遇,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加大对俄新能源车出口及在俄营销和推广,逐步扩大在俄市场份额;与俄探讨开展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合作,包括充电设施建设、管网优化、调度输配优化、智慧服务、边远地区供应等,共享新能源汽车市场新机遇。
报告称,目前,俄天然气汽车方面,一是保有量小,市场占有率不及10%,整体渗透率低于5%,轻型轿车新车销量占比仅0.2%,轻型商用车占比8%-10%、公交车占比11%-12%。二是增速较快,俄车用天然气消耗量年增长25%以上,加气站从2015年的200余个增至目前的500个左右,耗气量从4亿方增至9.5亿方,业内对市场发展前景较为看好。三是产能集中在重型车,目前俄天然气车年产量5600台,共127款车型,其中轻型汽车仅有4款,其余均为重卡、机械车辆、市政用车、客运车辆等。
俄电动汽车方面,一是市场规模有限,受寒冷气候影响,电动汽车在俄销售规模有限,主要停留在展示新产品、推广环保创新理念层面。截至2020年,俄电动汽车保有量约6300辆,渗透率仅0.01%。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尚处起步阶段,首都莫斯科市作为“电车先锋”,仅计划2023年前将市内充电桩增加五倍至600个,同时着手规划电动汽车停车位等工作。三是自主研发初见成效,俄“拉达”公司已推出本土电动汽车品牌Ellada,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成功研制城市电动SUV“卡马1号”、紧凑型电动车平台Zetta等。
对此,俄政府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出台规划,加大发放补贴。在出台规划方面,根据《俄能源发展国家规划》俄拟在2024年前将车用天然气耗气量提升至27亿方,加气站增至1273个,天然气汽车年产量7960台。俄政府拟每年拨款650亿卢布(约10亿美元),发展自动驾驶、混动、电动技术。2020年5月,欧亚经济联盟宣布对纯电动汽车实行零进口关税,执行期至2021年底。 在加大发放补贴方面,一是购车补贴。俄对采购天然气车给予定额补贴,以“拉达”品牌天然气轿车为例,补贴规模约占购车金额的10%左右;对电动车在内的环境友好型车给予购车贷款补贴,补贴规模最高可达25%。二是改装补贴。俄轻型轿车改装费用一般为5-8万卢布(约合650-1040美元),俄政府、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分别承担改装费用的60%和30%,个人实际仅需支付一成费用。
加速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转型
发布日期:2021-08-03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世界多国把绿色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碳中和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国际贸易投资中的绿色规则加速演进。
为加快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近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绿色发展意识,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碳排放,展现中国绿色领导力,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表示,“推进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不仅是进一步优化我国对外投资质量、提升对外投资效率的重要举措,更将是支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目标实现的关键选择。正是在这一重要现实背景下,《工作指引》应运而生”。
在吕越看来,推动中国对外投资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大写意”稳步迈向“工笔画”阶段,推动对外投资朝向以绿色化为重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十分紧要。二是“十四五”规划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开局之年的重点任务,这使得通过多举措并行、多领域共进来加快制定碳减排方案,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迫在眉睫。
事实上,近年来,在持续深化绿色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目标下,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绿色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等方面多举措齐头并进,成效斐然。
吕越举例道,在规则制定方面,中国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同各方商定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制定《“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在平台建设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在融资方面,2015年,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此外,中国还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等一系列深化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化进程的重要政策文件。
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如何着力?此次印发的《工作指引》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包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生产和运营、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打造绿色境外经贸合作区、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主体绿色转型、防范生态环境风险、遵循绿色国际规则、优化绿色监管服务、提升绿色发展信誉。
从这十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看,亮点颇多。吕越分析道,一是《工作指引》涵盖内容广泛,指向明确,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约束规范,在坚持绿色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导下,不仅鼓励企业从内部的生产经营、自主创新等多方面提供绿色化转型视角,更是从防范重大风险、遵循国际规则等企业外部强化政策要求。二是《工作指引》内容细化务实,对于切实解决企业境外投资中面临的包括环保标准不一等诸多现实性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举措将成为已有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举措的重要补充,并相得益彰。三是《工作指引》还从“提升绿色发展信誉”这一强化中国软实力方面给出重要指示,从而与强调优化企业自身绿色化生产经营能力等硬实力建设相辅相成。四是《工作指引》还创新性地提出建设中国企业绿色投资、绿色基础设施案例库,这将为中国对外投资绿色化进程的动态信息掌握提供重要支撑,并为下一阶段中国对外投资绿色化深化发展的研究提供大量一手资料。
作为对外投资合作领域的又一指导性政策,《工作指引》无疑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吕越认为,《工作指引》不仅鼓励和引导企业从内部的生产经营、自主创新等方面加强绿色化转型发展,更从防范重大风险、遵循国际规则等企业外部强化监管要求,形成了对企业跨境投资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系统规范。一方面,对企业自身而言,将会从绿色化生产经营方面加速行业对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淘汰,同时倒逼企业提升自身产品的环保标准,逐步对标国际化生产水平,优化旧有的低效生产方式,持续探寻更加清洁有效的生产模式与技术,进而不断加快企业的绿色化转型步伐;另一方面,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工作指引》将为打造更加绿色化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提升产业园区环保标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增强区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防范中国对外投资进程中系统性的生态环境风险,增强整体可控性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
海关总署发布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7-30
海关总署7月27日公布了《“十四五”海关发展规划》。这份《规划》为全面发挥海关在安全、贸易、税收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制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重视国际合作,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此次发布的《规划》包括三大板块10个部分,对“一带一路”合作、自贸区建设、口岸公共卫生、知识产权保护、国门生物安全和打击走私等多方面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海关总署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解涛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指出,《规划》对“一带一路”海关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境外“单一窗口”互联互通数量等指标都做了明确指示。“在与我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138个国家中,与海关总署签订常态化机制化合作文件的数量,’十四五’时期将由现在的53个国家提升到2025年超过90个国家。同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以及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计划在未来5年内,中国海关将签署40份常态化机制化的国际合作文件。第二项指标是与境外单一窗口互联互通国家地区和数量。2020年,与我国实现互联互通的境外单一窗口是新加坡,预计2025年将达到15个。目前海关总署正在与马来西亚、澳门等海关开展对接合作。”
这份《规划》还明确指出,要促进提升“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水平,支持欧亚货运大通道建设。同时,海关还将研究编制“一带一路”货物贸易指数,推进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互认,扩大食品、农产品等重点商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范围等。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说:“下一步,海关总署将在强化规划执行和落实上下工夫,从两个层面做好规划任务分工。同时,海关总署将进一步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制定出台《海关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推进海关发展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部门印发《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要求做好数字经济走出去风险防范
发布日期:2021-07-29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信部近日印发《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指引》。要求做好数字经济走出去风险防范。鼓励数字经济企业完善内部合规制度,严格落实我国法律法规有关数据出境安全管理的规定,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及国际通行规则,妥善应对数字经济领域审查和监管措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技术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支持企业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密切跟踪全球数字经济反垄断及加征数字税最新政策动向,做好应对准备。
孟加拉国投资发展局为投资者推出更多的一站式服务
发布日期:2021-07-27
孟加拉国投资发展局(BIDA)在一站式服务(OSS)平台中加入了14个新工具,以支持投资者进行护照管理和即时银行开户。
BIDA发布的新闻稿称,投资者还可以从BIDA的OSS平台上,申请获得工厂执照、原产地证书和贸易机构会员资格。BIDA在周三,与五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包括孟工厂和机构检查局、出口促进局、大都会工商会、城市银行有限公司以及移民和护照局。BIDA执行主席Sirazul Islam表示,与这五家机构签订的协议将包括为本地和外国投资者提供的14种服务。
目前,OSS平台上,已有15家机构的47种服务,BIDA已与25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自OSS平台成立以来,投资者已通过数字平台办理了约25000项业务。根据协议,孟护照和移民局将通过OSS平台协助延长签证期限,工厂和机构检查局将发放许可证以及更新或更正许可证,环境保护局将进行投资者注册和登记,并颁发原产地证书,城市银行有限公司将通过其Ekhoni账户和CityTouch数字平台,支持投资者即时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