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深化
发布日期:2021-09-14
贸易规模30年来扩大了85倍、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合作建设了20余个经贸合作区……自199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交往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年均增长16.5%。专家指出,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蓬勃发展,成为亚太区域最为成功最具活力的合作典范和东亚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
贸易规模快速壮大
30年间,中国与东盟贸易发生巨大变化。
贸易规模快速壮大。据海关统计,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由1991年的8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6852.8亿美元,年均增长16.5%,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年均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由44.5亿美元增长到3836.8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进口由39.1亿美元增长到3016亿美元,年均增长16.5%。2020年,东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连续第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5539.2亿美元,增长33.3%,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4.5%。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从出口看,2020年我国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2044.8亿美元,同期,纺织服装、钢材、手机、船舶、家具、水果、汽车和医药品等产品对东盟出口增势良好;从进口看,自东盟进口农产品、橡胶、石油、天然气、煤等初级产品和资源型产品保持较快增长。
9月11日,海关总署首次发布的中国—东盟贸易指数显示,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指数为241.09点,较2019年上涨19.64%,较2010年上涨141.09%。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该指数从贸易密切、贸易质量、贸易潜力、贸易活力、贸易环境等5个维度,建立了科学合理、具有中国与东盟贸易特色的指标体系,通过对贸易情况进行量化评价,直观展示双边贸易发展水平和发展前景,是双边贸易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关税减让助企享惠
近日,广西农垦明阳生化有限公司自东盟进口的淀粉在钦州港口岸通关,凭借提交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该批货物减让关税6万多元。该公司外贸业务负责人介绍,今年前7个月,公司东盟享惠进口额约2亿元、关税优惠额2000多万元。
专家指出,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我国海关牵头与东盟完成原产地规则升级谈判并顺利实施。对外全面加强与东盟各国海关的沟通和协作,积极推进原产地电子联网;对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进出口企业充分享受协定的关税减让政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享惠进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3.3万亿元,年均增幅27%;双方之间90%以上的货物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共计减让税款3149亿元。
优惠政策的激励下,企业信心更足了。普华永道9月11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发布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企业信心与展望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与东盟企业普遍看好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并对于从中获益抱有信心与期望。“预计在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多领域合作。”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说,“随着企业数字化改革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稳定发展,并带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经贸往来。”
跨境物流更加顺畅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新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印和中马“两国双园”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有效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双方跨境物流更加顺畅。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从2017年的“渝桂新”1条线路拓展为6个方向常态化开行,开行频次由每周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已成为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出边的主通道和RCEP框架下连接中国与东盟地区最快速、最便捷的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与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衔接,今年以来累计衔接发送1504个标箱,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可靠运力支撑,充分激发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潜力。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4省区市对东盟进出口812.2亿美元,增长28.7%,拉动我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4.4个百分点。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表示,中国愿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双方经贸伙伴关系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中欧班列保障国际产业链稳定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布日期:2021-09-13
8月31日,X8015次中欧班列(武汉)装载汽车零配件、电子产品、日用百货以及防疫物资在吴家山站鸣笛始发,今年开行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驶向德国杜伊斯堡。
“中欧班列开行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负责人介绍,中欧班列自2020年5月起连续16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自2021年5月起连续4个月单月开行超1300列,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030列,发送集装箱96.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2%、40%,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7.9%,较去年提前2个月实现年度开行过万列。
——提早实现年度开行过万列的背后,是管理优化、效率提高,口岸通过能力大幅提升。
“我们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压缩班列换装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抓好‘数字化口岸’系统应用,今年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突破4000列。”中国铁路阿拉山口站货装车间副主任高强说。
今年以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满洲里等口岸站实施扩能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中欧班列进出境通道能力。1至8月,西、中、东通道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分别增长37%、15%、35%。铁路部门还积极配合口岸监管部门,落实便利化通关举措,提高通关能力和作业效率,有效压缩了运输时间。
——提早实现年度开行过万列的背后,是产品优质、品质提升,援企稳链服务扎实推进。
“能否按时将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高级经理王博算了笔账,铁路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光伏产品专列,较以往运输方式不仅运输时间缩短了一半,还节约了不少仓储成本,“中欧班列大幅减小了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已成为我们交付欧洲客户的常态化物流方式。”
今年以来,加强与外贸企业对接,动态掌握物流需求,各地铁路部门纷纷精准制定运输方案。
在河南,首趟意大利米兰至河南郑州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圃田车站,郑州始发中欧班列境外目的站点增至10个;在福建,首趟“大红袍号”中欧班列从武夷山陆地港驶往俄罗斯莫斯科,促进“万里茶道”融入“一带一路”;在山西,直达法国巴黎、直达土耳其梅尔辛的中欧班列首次开行,货物品类覆盖金属制品、农产品、机电设备等几十类……
目前,中欧班列已铺画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70多个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实现境内外生产协同联动,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运输支撑。
——提早实现年度开行过万列的背后,是重点保障、应运尽运,在国际抗疫合作中彰显大国担当。
“对于抗疫物资,中欧班列做到了快装快运、应运尽运。”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副主任刘颖斌介绍,今年以来,南昌铁路部门累计通过中欧班列向德国、波兰、俄罗斯、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运输314个40尺柜的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负责人表示,国铁集团将国际合作防疫物资运输纳入中欧班列重点保障范围,实行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已累计向欧洲国家运送防疫物资1280万件、9.9万吨,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中欧班列运输需求将保持高位运行。”该负责人表示,铁路部门将加强中欧班列运输组织,优化班列开行方案,完善境外通道布局,加快信息集成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首次出炉!看在这五国中资企业的发展动向
发布日期:2021-09-10
9月8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会期,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联席会议首次发布了新加坡、俄罗斯、德国、尼日利亚、日本等国的中资企业发展报告。
该系列报告深入分析了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遇,除了向国内外展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绩和对驻在国的积极贡献,也就中企与驻在国的投资合作提出了建议,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对外投资的高质量发展。
中企在新加坡:
需加大吸纳各国人才
进行属地化经营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也是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但近10年来,中国对新加坡投资累计不过400亿美元,对新投资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发展报告(2020年版)》显示,新加坡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中资企业尝试在新投资兴业的主要动因,绝大多数中资企业均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法律法规和营商环境,并未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但需要看到的是,招聘合适员工难度加大、充分沟通的效率较低是中资企业在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在新中资银行业、汽车制造、共享办公等行业均受到较大冲击,企业数字化转型有难度。对此,报告给出了相关建议是加大吸纳各国人才,进行属地化经营,推动数字化转型,调整经营思路和投资业务和开展跨行业融合。
中企在俄罗斯:
农业、跨境电商
成为合作新增长极
随着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俄在农业、金融、科技、网络电商等新兴领域合作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在俄发展的中国企业呈现出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引领带头作用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合作生力军的特点。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报告(2020年版)》关注到了两国投资合作出现的新变化,例如,中国企业的投资领域从传统的能源油气、农林开发延伸至汽车、家电、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对俄投资更加多元化、投资运营更加规范;为支持IT行业发展,俄罗斯将IT业社保费率由14%降至7.6%,所得税税率由20%降至3%,俄成为全球IT业税负最轻的国家之一,农业、跨境电商成为合作新增长极;自去年以来两国科技合作全面深化,总额10亿美元的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启动运营,双方在5G、云服务、智慧出行等领域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中企在德国:
投资数字化和高新技术
领域的企业数节节攀升
与中俄两国新兴领域合作发展迅速有所不同,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投资中,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仍处于领先地位。《中国企业在德国发展报告(2020年版)》表明,德国营商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中资企业的认可,中资企业在德投资逐渐成熟。
报告同时关注到,近年来赴德投资数字化和高新技术领域的中企数量也在节节攀升。德国的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专业技术人才是中企选择投资德国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当地雇员在企业中比例上升,中企在德的经营水平和本地化融入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报告称,未来,德国政府简化办事流程将有助于当地政务环境的改善,中德教育合作水平的提高将更好地吸引中企在德发展。
中企在尼日利亚:
望完善合同执行和法律服务
据《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发展报告(2020年版)》显示,目前,有上千家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发展,企业与营建项目分布在36个州与联邦首都区,鉴于经济上的较强互补性,中资企业在尼日利亚发展情况总体向好。报告总结了中资企业在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能力建设、贸易畅通、农业农村等领域帮助尼日利亚发展的案例,同时提出,在尼发展的中资企业有期望完善合同执行和法律服务、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保障与便利、完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中尼政府间合作等相关诉求。
中企在日本:
在产业链复杂的产品领域
可互利互补
近年来,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在日中资企业数量及其在外资企业中所占比例皆有上升。在日中资企业涵盖贸易、制造业、金融、保险、物流、运输、旅游、信息技术、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在日本当地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在日本发展报告(2020年版)》显示,近年来,在日中资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尤其是在汽车、机械等产业链复杂的产品领域中,日中依然拥有互利互补的关系。
报告认为,日本营商便利度总体较好,基础设施完善,法律制度健全。近年来,日本政府不仅出台了系列宽松政策,具有较完备的经济及商业统计数据,还有公益性组织及协会机构积极协作,这为中资企业在日本发展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中资企业仍然面临着日本经营企业的行政手续复杂且条目众多,语言及保护主义限制因素,融资不易,优惠政策少,电子化、线上办公普及程度较低等问题。
中墨合作脚步不停歇 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发展
发布日期:2021-09-03
“墨西哥是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重要的全面战略伙伴。近年来,中墨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各领域合作进展顺利。墨西哥在汽车制造、电子、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制药等领域都颇有优势,希望有更多中国企业进入墨西哥,也希望中国消费者能多了解墨西哥的产品。”在近日举办的“2021中国-墨西哥投资合作国际在线论坛”上,墨西哥驻华大使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如是说。
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说,新冠疫情令全球经济遭遇了挑战,但黑夜遮不住黎明,在一系列的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下,中国成为了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不仅如此,今年以来中国向墨西哥提供了几批疫苗,中国还和墨西哥联合开展国际抗疫协作。聚力相助,这些真诚和友好都生动诠释了两国的情谊。
8月20日,中墨高层工作组第九次会议召开,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国商务部和墨西哥经济部关于建立投资合作联合工作组的谅解备忘录》,未来两国将加快推动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两个谅解备忘录,积极研究更新中墨投资协定,并将进一步加强抗疫合作,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多边合作。
面对疫情冲击,中墨两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双边经贸合作逆势增长,已全面超过疫前水平,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增长46%,中国对墨投资增长95%,重大项目频频落地,合作领域不断拓宽,疫苗合作卓有成效。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中方愿与墨方加强在上述领域合作,推动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介绍道,墨西哥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地处北美和拉丁美洲之间,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墨西哥签署了美墨加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欧盟内部的自贸协定等多项贸易便利化协定,在贸易政策方面具有优势。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仅产品能够通过墨西哥顺畅到达北美、拉丁美洲、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还能够带动欧洲与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是一个加强全球产业布局完美双环的机会。相信,中国投资商和墨西哥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说。
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表示,近年来,墨西哥吸引中国投资增长势头很好。目前已有900多家中企落户墨西哥,不仅在高铁等墨政府的基建项目中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实际上,中国企业的投资已经参与到墨西哥各个不同行业的发展中,这也充分表明墨西哥是一块很有吸引力的高地。
最近一段时间,一项数据将墨西哥推至热议:今年上半年,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3218.1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达32%。
对此,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坦言,最近也听到了“如果中美双方发生贸易战,墨西哥在其间坐收渔利”的说法。“美国和中国都是墨西哥在全球的重要贸易伙伴,我们需要在与双方的双边关系中保持良好的平衡。实际上,如果中美两个大国没有发生冲突,不仅中美两国获益,墨西哥也会获益。从长远来看,我们更希望的是促成三方都有所收益的局面。”
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表示,墨西哥拥有先进的工业、农业和制造业,尤其现在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这是很好的机会。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来墨投资,也希望有更多医疗设备生产、医药研发生产等优势产业来到墨西哥。
墨西哥蒙特雷市投资局局长赫克托·蒂杰里娜介绍道,蒙特雷不仅是墨西哥东北部新莱昂州的首府,也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跨国公司基地,靠近得克萨斯州,有通往美国边境、墨西哥湾等地的高速公路和货运铁路,航空业也飞速发展。过去一年间,超过一半的外商企业都扩大了在蒙的投资范围。
“近几年来,很直观的一个感受是,中国正加大在蒙特雷的投资。3年前,中国的投资占比排名还在靠后的位置,现在已经位居第四了,如果加上未执行项目的话,中国在蒙的投资占比已位居第二。”赫克托·蒂杰里娜对此颇有感触,其中既有科技研发公司,也有汽车制造、家电制造和家具生产等实体企业,比如近期海信就确定会在蒙投资建厂生产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产品,预计可雇佣当地员工7000多人。此外,联想、海信、滴滴、均胜电子、河南科隆等中国企业都在蒙特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对蒙特雷感兴趣。”赫克托·蒂杰里娜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说,墨西哥有先进的工业园区建设,现在墨西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在成长期,很多中国投资商都关注该产业。
全面深化中俄交通运输领域合作 推动两国运输合作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21-09-02
日前,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受两国交通运输部长委托,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和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国务秘书兼副部长兹维列夫共同主持会议。运输合作分委会铁路、汽车运输和公路、海运河运、民航、口岸等5个工作组分别作了工作汇报。双方就进一步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双方签署了运输合作分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纪要。中国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单位代表出席。
戴东昌指出,运输合作分委会是两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合作机制,中国交通运输部和俄罗斯联邦运输部充分利用该平台,推动各项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引领下,运输合作分委会及其工作组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便利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中俄运输合作硕果累累:铁路集装箱运量增长迅速;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全面建成;北斗—格洛纳斯系统在国际道路运输领域应用持续深化;界河集装箱运输航线稳步发展;北极航运合作不断深化;边境口岸保持高效运行。
戴东昌表示,全面深化中俄交通运输领域合作对保障两国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支持服务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构成的严峻挑战,运输合作分委会中俄双方相关部门将继续携手并肩、加强合作,努力推动中俄交通运输合作不断实现新跨越,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兹维列夫赞赏中方对推动中俄交通运输合作所付出的努力,表示俄方将与中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推动中俄交通运输合作再上新台阶。兹维列夫高度评价双方为推动建成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所作的积极努力,并表示愿加强双方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框架下的交通运输合作。
戴东昌转达了李小鹏部长对萨维里耶夫部长率团线上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的邀请。
会前,戴东昌与兹维列夫举行了小范围会谈,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重点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中国与玻利维亚一致同意推进重点务实项目合作
发布日期:2021-09-01
2021年8月26日上午,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与玻利维亚副外长布兰科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主持召开中国-玻利维亚经贸混委会第14次会议,玻外长马伊塔、中国驻玻利维亚大使黄亚中线上致辞,中玻政府相关部门代表参会。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提升投资合作水平、深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开拓合作新领域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务实成果。
王受文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始终把玻利维亚当作好朋友、好伙伴,高度重视发展中玻战略伙伴关系。中玻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今年前7个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54%。中方尽己所能支持玻方抗疫斗争,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方愿同玻方加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进一步挖掘双边务实合作潜能,提升投资合作水平,扩大和深化经济技术合作,推动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中方欢迎玻方积极参加进博会,支持更多优质安全的玻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布兰科表示,中国是玻重要合作伙伴,玻中各领域合作前景广阔。玻方感谢中方为其开展抗疫斗争提供的支持与帮助,希进一步发挥双边经贸混委会机制在深化双边务实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检验检疫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发展。玻方愿意继续推进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探索新领域合作。玻方欢迎更多中国企业赴玻投资兴业,不断提高双边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
双方一致同意,进一步携手抗疫;推进投资、金融、检验检疫等领域磋商交流和重点务实项目合作;加快推动商签数字经济、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探讨开展北京冬奥会体育培训等合作项目。
外交部:中非投资合作发展前景光明、大有可为
发布日期:2021-09-01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0日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鼓励企业积极配合非洲发展战略,为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出力,相信中非投资合作发展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未来将实现量质齐升,推动中非务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汪文斌是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作上述表示的。
汪文斌表示,上周中非民间商会举办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发布会非常成功,各界人士都给予很高评价,普遍认为,中国企业对非投资互利双赢、契合非洲发展需要,高质量中非投资合作未来可期。
他表示,中国企业开展对非投资、助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中国对非投资稳定强劲。过去20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年平均增长超过25%。疫情形势下,中国对非投资从2019年的27.1亿美元逆势增长到2020年的29.6亿美元。中国企业“扎根非洲”“耕耘非洲”“助力非洲”,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合作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为非洲创造就业机会。
二是中非发展优势高度互补。非洲资源禀赋优越,人口红利巨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制造业方兴未艾,中国拥有资金、技术和发展经验优势,中非合作大大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园区建设等是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传统优势领域,中高端技术制造、医疗医药、数字经济、航空产业等新领域也正在成为中国对非投资的新热土。
三是中非投资合作互利共赢。中国正致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有利于畅通全球产业链条、促进双向出口。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技术转移,加强本地采购,雇用当地员工,为非洲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汪文斌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鼓励企业积极配合非洲发展战略,融入当地社会,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回馈当地民众,为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出力。“我相信,中非投资合作发展前景光明、大有可为,未来将实现量质齐升,推动中非务实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新投资促进委员会联席会议取得广泛共识
发布日期:2021-08-27
近日,中新双边投资促进委员会第六次联席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商务部部长、联席会议中方主席王文涛与新加坡贸工部部长、联席会议新方主席颜金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与新加坡贸工部常任秘书林明亮主持。新加坡贸工部政务部长刘燕玲出席会议。双方就提升投资合作能级、优化双向投资环境、积极开拓合作新领域等议题交换意见,取得广泛共识。
王文涛表示,中新建交31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导下,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格局。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新两国守望相助、互施援手,贸易投资快速恢复。在国际疫情依然严峻形势下,召开中新投资促进委员会联席会议,探讨加强投资等领域合作,共同挖掘合作潜力,对促进双边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文涛强调,中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中新两国在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立场相近,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方愿与新方加强战略对接,不断开拓创新,丰富合作内涵,深化全方位合作。希望双方持续优化双向投资环境,深化新加坡对华投资合作,推进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建设,加强自贸协定、区域合作等方面交流,挖掘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潜力,不断充实合作内容,为提升中新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颜金勇表示,新中两国经济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作为重要合作平台,新中投资促进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定期交流投资合作情况,拓宽合作领域,积极促进双向投资发展。新加坡愿意与中方加强投资领域交流联系,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新方将继续保持开放经济,欢迎更多中资企业赴新投资兴业,也将鼓励新加坡企业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大对华投资力度。
会前,王文涛部长和颜金勇部长还作了小范围交流。
上半年福建外派劳务规模全国居首
发布日期:2021-08-20
上半年,在境外疫情依旧严峻的形势下,福建省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推进业务发展,外派劳务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据统计,上半年福建省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1066人次,同比增长65.0%,规模居全国第1位;月末在外劳务人员57692人,同比增长6.6%。从境外疫情发生至今,5万多名外派劳务人员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福建省深耕细挖澳门、香港两大劳务市场,上半年共向澳门、香港派出劳务15225人次,占全部的72.2%。
此外,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大幅增长。上半年完成营业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79.5%,位居全国第18位,较上年同期提升3位;新签合同额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9%。福建省积极帮助中电建航空港、中国武夷等龙头企业解决在人员派出、物资和设备运出等方面的困难问题,保障境外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建设,两家企业上半年完成营业额合计3.6亿美元,贡献了福建省的58.2%。交通运输和电力工程两大行业承包工程合计完成营业额5.7亿美元,占福建省的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