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渐向常态化复苏
发布日期:2020-08-05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响,全球投资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投资稳住了阵脚。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总额3621.4亿元,同比下降0.7%。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副院长、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秘书长肖慧琳表示,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中国对外投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投资信心不足,对外投资流量出现一定减少。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的政策措施,政企联动促使中国对外投资总体处于平稳状态,降幅较小,正逐步向常态化复苏。
市场亮点叠加政策稳住基本盘
今年年初发生的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使得中国对外投资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疫情加剧了部分国家的政局波动,使得海外项目沟通和推动进程放缓,进而减少了中国的全球投资流量,抑制了跨境投资。二是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企业缩减了对外投资规模。同时,为避免疫情扩散而实施的旅行限制阻碍了企业的跨境投资活动,投资信心和意愿降低。三是疫情冲击中国行业供需两端,影响中国行业对外投资收益以及收益再投资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还能稳住阵脚,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投资的突出表现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4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71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5.8%,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和阿联酋等国。
“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投资逆势上扬是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的突出亮点。”肖慧琳表示,虽然上半年整体增速略有下降,但在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带动下,中国对外投资呈现迎难而上,乘风破浪之势。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庞超然也有同感。在他看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较快,反映了在疫情影响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深化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事实上,为提振对外投资,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和举措,提高了对外投资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减轻了企业负担,将疫情对海外投资的冲击减至最低。
肖慧琳认为,国家层面主要通过实施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并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对外投资。商务部在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的同时,及时针对疫情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例如改革企业对外投资的申报、审批程序,通过线上无纸化办理大幅提升了申报审批流程的便利性,提高了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率。又如积极完善“走出去”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等,为企业提供全球各国、各地区详细的投资营商环境信息,有效降低了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风险。
做好风险防范抗压前行
谈及下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发展的走势,肖慧琳认为,从外部环境看,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国际形势较为复杂,存在经济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及合规风险,因此,下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形势不容乐观。但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内生力较强。随着国家一系列纾困解难的举措实施,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国内经济逐步向常态化复苏,预计下半年对外投资将在艰难中前行,逐步恢复常态,有望稳步上升。
疫情会对投资活动产生滞后性的影响。庞超然表示,下半年,中国对外投资发展仍面临一定压力。因此,应密切关注外部形势变化,更好发挥以对外投资服务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积极作用,企业也应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做好充足准备和相应预案,有效防范外部风险。
中阿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前景广阔
发布日期:2020-07-31
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不仅畅通国内大循环,也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今年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将“一带一路”项目与抗疫合作同步推进,中沙、中埃等双边贸易逆势上扬。中阿经贸往来稳步向前,共建项目深耕细作,取得长足进展,未来前景广阔。
稳外贸:中阿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
中阿友谊源远流长,经贸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呈连年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达2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56亿美元,同比增长9%。2019年,中阿贸易额实现2664亿美元,同比增长9%;我对阿全行业直接投资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震,然而疫情并不能阻挡中阿经贸合作的前进步伐。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沙特阿拉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疫情冲击下,全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全面萎缩,然而中国与沙特双边贸易却逆势增长。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沙两国进口、出口额均保持增长,双边贸易额同比增4.73%,反映出两国经贸合作在疫情冲击下仍显十足韧劲。
同样实现逆势增长的还有中埃贸易。据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商处消息,今年1至5月,中埃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达54.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埃出口4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
即使受到疫情冲击,2020年1至5月,中国与科威特双边贸易总额仍达59.7亿美元,其中中国向科出口13亿美元,同比略降。来自中国驻约旦大使馆经商处消息,2020年一季度,中约双边贸易总额实现7.34亿美元。
稳项目:共建“一带一路”深耕细作
阿拉伯国家地处“一带一路”西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倡议提出以来,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一批重点项目在阿陆续落地。今年以来,中阿将“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与抗疫合作同步推进,在多个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开花结果。
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国与埃及共建的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结出累累硕果。截至今年6月,合作区已吸引企业85家,累计销售额达17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收超1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逾4000人。负责合作区运营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部品牌主管曹雪告诉记者,合作区起步区已形成以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规模效应不断显现,龙头企业正在崛起,包括巨石公司、西电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在广袤无垠的约旦东南部沙漠腹地,方圆四十余公里渺无人烟,中国企业在艰苦环境中拓荒建厂、取水发电,仅用不到3年时间,即将建成约旦规模最大的发电站,预计投产后年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可满足约旦15%用电需求。这就是中约“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项目——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承建方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罗雄东表示,目前2000多名中方员工在遵守当地防疫要求、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部分复工,正全力推进建设,预计今年底实现交付一台发电机组。
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中国企业不仅承担稳外贸主体责任,还为阿拉伯国家抗疫提供实际帮助和支持。由于疫情发展迅速,科威特政府自3月起寻找场地建造集中隔离点,经多轮勘察评估,科方认为中国石化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阿祖尔炼厂项目营地适合改造成医院。项目留守组行政负责人王博介绍,中方全力配合科方需求,高效协助当地政府,第一时间投入改造。4月15日,由营地改造而成的可收治1100名患者的隔离医院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科国内新冠病例的救治和隔离工作压力。
稳预期:中阿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7月6日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安曼宣言》,再次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为互利合作带来的广阔前景。
中阿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合作提供新平台,经贸合作前景得到普遍认可和看好。
约旦大学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卜拉欣·加拉贝认为,约旦97%的能源依赖进口,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阿塔拉特项目让约旦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得到开发,为推动约旦能源自给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也为约旦人民带来看得见的利好和机遇。
中国驻沙特大使陈伟庆表示,中沙双边贸易基础坚实,结构互补性强,双方积极探索和开拓新领域贸易交往,长期来看中沙合作增长潜力巨大。
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参与其中的阿拉伯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往来涉及多个领域,不仅建立起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反映出中阿双方在政治方面的牢固关系和互相信任。
外交部:中韩正推动扩大“快捷通道”适用范围
发布日期:2020-07-29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近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中韩两国疫情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双方正在结合新形势和现实需要,推动扩大“快捷通道”适用范围。
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据报道,韩国政府23日利用“快捷通道”安排包机运送159名韩企员工前往中国,其中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员工。你能否进一步介绍中韩“快捷通道”运行情况?
汪文斌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韩两国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两国率先建立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率先建立便利必要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树立了国际抗疫合作典范。“快捷通道”惠及双方,为推动两国复工复产,加强经贸合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中韩两国疫情均已得到有效控制。双方正在结合新形势和现实需要,推动扩大‘快捷通道’适用范围,使之服务于双方更多人员和群体。”汪文斌说,中韩也在共同推动建立区域“快捷通道”网络,致力于为地区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着眼高技术领域 瞄准全球市场 中企在产业链重塑中找寻机遇
发布日期:2020-07-29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领域投资回升,实现了由负转正。
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3%,而一季度为下降12.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3.6%、8.2%;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0%、21.8%。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并在诸多领先行业和领域形成产业集群。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产生的重大冲击下,着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完整、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成为中国企业在变局中开新局的突破口。
变化与挑战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是业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疫情全球大流行之后,一些国家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应对不力,疫情快速扩散,经济社会受到严重冲击,防护物资供应不足。因此,部分国家试图引导本国企业回撤,推动基础民生、国家安全相关产业回流,支持本国相关产业产能扩容以减少对外供应依赖;部分国家采取投资收缩、进口替代的做法或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影响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
针对企业如何应对全球产业链出现的变化,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认为,企业需要与原有产业链下游的销售商、消费者处理好关系,并开拓新的市场,以适应地区结构、商品结构等贸易结构出现的变化。企业也要提升反应能力,及时调整供应方向和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差异化加剧导致的供应短期化、零散化。疫情冲击下,很多国家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公共卫生领域产品的保障和供应需求大幅增加,特别是对个人防护用品、消杀用品以及疫苗药品等会有较高需求。
“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大范围商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将成为全球产业链重塑的一个重要趋势。”王是业说。
周密也表示,疫情的发生加速了全球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也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数字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催生了新的贸易和产业合作形式。
王是业分析,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趋势下,技术作为最关键生产要素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而中国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然存在短板,高端前沿技术、材料、器件、装备等对外部仍有依赖。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出台出口管制、采购限制、外国投资审查、对外投资引导等政策加大了对创新技术跨境流动的限制,因此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可能面临一定的技术障碍。
布局长远 扬长补短
那么,未来中国企业如何运筹帷幄,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
王是业认为,中国市场空间巨大并处于需求升级的阶段,将对企业和相关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中国是疫情控制最好、最早从疫情影响中恢复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各行业复工复产有利于中国企业更早地投入研发和生产,在技术提升、生产转型、策略调整等方面占据先机。“服务好国内市场,不断引领国内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是中国企业应对全球产业重塑的重要基础,也将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积累经验。”
王是业强调,在当前全球经贸发展格局和产业发展趋势下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企业要将技术创新作为长足发展的根本战略。一方面,企业应关注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大对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加强市场数据的分析,精准判断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准确对接需求;另一方面,尽管面临发达国家收紧技术交流的外部环境,中国企业仍需在充分研究相关国家管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方式维持和推进跨国技术合作,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的融合。
周密也建议,中国企业可积极利用线上平台增加自身和产品的影响力,了解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建立供需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协作,与此同时与国外的电商平台、数字化企业开展对接,加强合作。同时,企业也要充分利用海外已有的营销网络资源进一步拓展市场,如探索拓展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促经济 惠民生 今年一大批海外 “一带一路”项目建成投用
发布日期:2020-07-24
今年以来,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工程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相继投产,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7月初,迪拜哈斯彦4×600MW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沙特阿美吉赞3850兆瓦电站项目、建柬埔寨58号公路、刚果(金)迪兹瓦矿业和LCS项目、特多库勒珀立交桥、阿利玛总医院、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项目等一大批海外“一带一路”项目建成投用。
“中国造”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一次并网发电成功
据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迪拜当地时间7月3日17时35分,哈电国际承建的迪拜哈斯彦4×600MW清洁燃煤电站项目2号机组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标志着项目2号机组锅炉本体安装工作基本结束,为下一步锅炉保温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为2号机组锅炉酸洗以及点火吹管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迪拜当地时间5月18日13时45分,由哈电集团总承包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哈斯彦4×600MW清洁燃煤电站项目1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机组各系统参数正常,设备运行平稳,运行质量优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哈斯彦4×600MW清洁燃煤电站项目1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 图片来源:中国哈电集团
哈斯彦项目由4台超超临界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2400兆瓦,具备完全燃烧煤或备用燃料天然气的能力。4台机组将于2023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行,投运后不仅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更可大幅降低当地居民用电成本,并将为迪拜世博会提供电力保障。
中企承建特多库勒珀立交桥、阿利玛总医院启用
据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网站消息,当地时间6月8日、9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库勒珀立交桥、阿利玛总医院两大项目启用。
阿利玛总医院项目。图片来源:中国铁建
阿利玛医院项目于2015年6月份开始施工,是中国铁建首个集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和培训为一体的医院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该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医院之一。
库勒珀立交桥项目。图片来源:中国铁建
库勒珀立交桥项目于2017年10月份签约,2019年初正式开工,位于特多首都西班牙港市东部,是中国企业在特多首个立交桥项目。
中企承建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土建工程实现最终移交
据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厄瓜多尔当地时间6月2日,经业主、监理和项目土建移交验收委员会验收,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土建工程完成最终移交。
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图片来源:中国哈电集团
据介绍,美纳斯水电站安装3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75MW,年最大发电量约1.3亿千瓦时,是厄瓜多尔最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之一,承担着优化电力能源结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任。
项目由厄瓜多尔国电公司招标,中国哈电集团采用EPC总承包方式建设,水电八局承担现场施工。2016年12月,美纳斯水电站大坝全线封顶;2017年3月,TBM引水隧洞贯通; 2018年9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19年9月,项目临时移交业主;2020年6月,工程完成最终移交。
世界最大联合循环电站在沙特带负荷并网成功
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网站消息,日前,由中国电建所属电建核电公司和山东电建公司建设的沙特阿美吉赞3850兆瓦电站项目12燃机带负荷并网一次成功,这是目前实现成功并网的世界最大联合循环电站项目。
沙特阿美吉赞3850兆瓦电站项目12燃机带负荷并网一次成功。图片来源:中国电建
据悉,吉赞电站项目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最大的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850兆瓦,包含5个单元,每个单元配置2台西门子燃机及发电机,2台余热锅炉,1台汽轮发电机,电站采用联合循环技术,适用阿美、西门子、沙特电网等多重标准,建成后不仅为吉赞经济园区提供动力,并向沙特国家电网供电2400兆瓦,对沙特电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企承建柬埔寨58号公路通车
据人民日报消息,2月26日,连接柬埔寨班迭棉吉、奥多棉吉两省的柬埔寨58号公路正式通车。
据悉,58号公路连接柬埔寨西北部的班迭棉吉与奥多棉吉两省,全长174公里,由中方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支持,中国上海建工集团承建。
中企投资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项目一期投入商业运营完成
据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消息,2月12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参与投资与建设运营的第一个海外股权投资项目——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一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日前,意大利瓦多项目二期土建工程全面建设完成。
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一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图片来源:青岛港
瓦多集装箱码头是意大利第一个半自动化码头,也是意大利最先进的集装箱码头。码头岸线长700米,泊位吃水深度17.25米,整体规划配备5台岸桥、21台场桥,堆场和道口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设计年吞吐能力90万标准箱(TEU)。
中企投资建设刚果(金)迪兹瓦矿业和LCS项目竣工投产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集团网站消息,1月15日,中国有色集团投资兴建的迪兹瓦矿业和卢阿拉巴铜冶炼项目(LCS)在科卢韦齐举行竣工投产大会。
迪兹瓦矿业项目全景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悉,迪兹瓦矿业位于刚果(金)南部卢阿拉巴省科卢韦齐市,是中国有色集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海外铜钴资源开发项目。现有铜金属资源量460万吨、钴金属资源量42万吨。迪兹瓦矿业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8.8亿美元,采用露天开采和湿法冶炼工艺生产阴极铜和钴盐,年产阴极铜8万吨,金属钴8000吨。
LCS项目全景 图片来源:新华网
卢阿拉巴铜冶炼项目(LCS)是刚果(金)首个规模型现代化火法铜冶炼项目,总投资4.7亿美元,项目一期产能为年产粗铜约12万吨、铜钴合金约1万吨,将为当地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500个。
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
发布日期:2020-07-23
2020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总额3621.4亿元人民币(折合515亿美元),同比下降0.7%。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259.9亿元人民币(折合605.8亿美元),同比下降10.6%,新签合同额7538.2亿元人民币(折合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5%。
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3.3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10.2万人,6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65.9万人。
主要特点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较快
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对东盟国家投资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3.1%。
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增多
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81个,金额合计890.3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3.1%。其中上亿美元项目22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个。
对外投资领域广泛
上半年中国企业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行业进行了对外投资。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2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制造业投资8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6%,其中装备制造类投资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占制造业投资的45.7%。
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
地方企业对外投资3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其中东部地区10省市合计对外投资312.6亿美元,占地方投资的81.8%。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1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广东、浙江、上海位居地方对外投资前列。
引进来、走出去 金融对外开放动作频频
发布日期:2020-07-23
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外资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开、中国太保GDR在伦交所挂牌上市、允许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在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节奏并未放缓。这些频频落地的“引进来”“走出去”动作,正是金融对外开放继续“稳中求进”,向纵深推进的生动写照。
引进来 与外资同台竞技
2020年被称为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元年。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取消期货公司、寿险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政策一锤定音,外资金融机构鱼贯而入。截至目前,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硕果”累累——摩根大通期货成为我国境内首家外资独资期货公司、友邦人寿成为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摩根大通还在谋求全资控股其在华的合资基金公司,还有多家国际资管机构也准备设立外商独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认为,以前害怕外资入股我国金融机构会对国内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但这些年来各种迹象表明不仅担心没有必要,“引进来”还有利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外资金融机构入华既有政策红利的“诱惑”,也是看好中国市场前景的必然。业内人士预计,年内还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入场布局。随着改革开放提速,中外资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已成为现实,竞争无疑将加剧。
短期来看,双方各有优势,竞争格局或难以改变。以保险行业为例,惠誉评级指出,主要的本地寿险公司将因其具有更好的品牌认知度和更完善的分销网络而继续拥有竞争优势,合资寿险公司则需要一定时间建立业务品牌和分销能力。长期来看,“鲶鱼效应”有利于金融市场整体能力提升。
走出去 打造国际化影响力
引进来之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尝试布局海外。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19年末,共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79家一级分支机构(包括19家子行,47家分行和13家代表处)。中资保险机构也已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尼等地设立营业性机构。
业务层面,除提供传统信贷支持外,中资银行机构通过跨境人民币融资、投贷联动、发行“一带一路”主题债券、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开展“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加强与外资银行同业及多边国际机构合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6月17日,中国太保GDR在伦交所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实现上海、香港、伦敦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国太保董事长孔庆伟认为,GDR在伦敦成功发行上市,不仅是中国太保自身的重大历史事件,更将作为东西方资本市场“互信、互助、互通、互动”的标志性事件载入史册。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我国正站在开放的新起点上,过去40年开放我们是把外面的资金、人才、技术请进来,未来的开放是中国的资金、人才、技术要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才能成就全球的金融中心。
金融开放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正是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
日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该方案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的金融开放和创新政策。
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认为,金融作为自贸港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使命。从全球主要自贸港发展经验来看,发展路径一般是贸易先行、投资推动、金融跟随。随着自贸港辐射能力持续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地经济,而是扩展到区域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海南自贸港将利用开放和制度优势进行探索,在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推出更大力度的措施,打造重要金融开放门户。
不过,与金融开放相生相伴的还有金融风险。央行行长易纲曾指出,金融监管能力也要与金融开放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在金融开放中维护金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海南省金融局局长陈阳对此表示,在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基础之上,需要构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好“电子围网”,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建造“跨境资金监测预警平台,宏观审慎的管理平台,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偷税平台,智慧金融平台”四大平台。
保障疫期跨国境商务流动 助力区域产业链供应稳定
发布日期:2020-07-17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令全球经济受到冲击,经贸流通严重阻滞,在此背景下,中国与韩国率先建立“快捷通道”。回顾上半年世界经济大事件,“快捷通道”的建立无疑是创新之举,该制度为国与国在疫情防控之下重启人员经贸往来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为恢复必要经贸往来等开启绿灯,不仅有助于确保供应链的联通,还有助于国际社会合作和恢复经济,其意义非同小可。
中韩“快捷通道”顺利实施后,中国又陆续与德国、新加坡、缅甸、印尼等国开通人员“快捷通道”,并与相关国家探讨建立货物“绿色通道”。陆续开通的“快捷通道”,给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增强了信心,不仅是当前形势下的一种积极探索,也是提振全球经济的重要举措。
中韩树立合作抗疫典范
中韩两国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快捷通道”制度,中方首批适用地区包括上海、天津、重庆和广东等10个省份。自5月28日起,中韩“快捷通道”的中方适用地区新增9个省,目前中国共计有19个省份适用这项制度。新增的适用地区包括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省。
中韩“快捷通道”是抗疫合作举措下第一个建立的“快捷通道”,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韩两国在相互对接防疫政策的情况下,率先推动特定领域的人员往来,不仅将疫情传染风险降至最低,而且为今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正常的人员和经贸往来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中国和韩国之间“快捷通道”顺利实施,并且效果很好,不仅为全球抗疫积累了有益经验,还树立了合作典范,是全球步入“后疫情时代”、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中德务实安排助经济复苏
5月30日,德国汉莎航空LH342航班承运约200名德国企业家、技术人员等旅客,自法兰克福飞抵天津,这是中德之间的首班复工包机,中德两国共同努力促成的“快捷通道”得以实现。后续包机安排也在计划和筹备中。目前还有一些周边和欧洲国家正在和中国沟通建立类似安排。
德国是中国最重要、最长期的贸易投资伙伴之一,有520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各地运营,雇员超过100万人。越来越多的在华德企正在复工复产,因此急需德国员工尽快返厂,通过开启“快捷通道”,使得跨国公司高管和技术人员来华开展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这对于在华外企顺利开展业务至关重要。正如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晏思表示,“帮助经济重回正轨是我们共同的利益所在。”在当前全球经济遭遇疫情重创之时,中德两国更应加强协作,努力修复和稳定供应链,重振本国经济。
中新方便疫情下商旅活动
6月8日,中国和新加坡正式启动了便利两国必要商务和公务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据了解,中新“快捷通道”是新加坡同合作伙伴之间开通的第一个快捷通道,也是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建立的首个“快捷通道”,对于推动两国各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地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都极为有利。中新“快捷通道”会在中国6个省(市)同新加坡之间实施,双方将视情况逐步扩大通道适用范围,并探讨逐步恢复两国间商业航班。
而中新两国能够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挑战,正是两国密切交流的结果。近年来两国开展了包括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机制下的合作。“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成功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成为连接东南亚和中国西部地区的有效贸易新通道,加强了双边贸易路线和供应链的韧性,促进了食品、医疗物资等必需品的平稳流动,从而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缅有序推动经贸往来恢复
6月12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宣布,中缅之间已建立必要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这是中国继中韩、中德、中新之后建立的第四条“快捷通道”。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缅两国在联防联控基础上建立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是中缅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和两国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目前,中缅双方合作的油气、电力、基建项目多批必要人员,已经通过“快捷通道”实现双向返岗复工。
中国和缅甸有22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国人民跨境而居。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国和缅甸已建立边境省份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着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方还在联防联控基础上建立了“快捷通道”,为双方必要人员往来提供便利措施。
中印尼助力复工复产
中国和印尼于6月底前启动便利两国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并探讨开通重要物资运输“绿色通道”。中印尼“快捷通道”将助力两国重大合作项目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未来,中印尼双方还会继续加强抗疫合作,在疫苗研发、中草药应用等领域开展交流;推动雅万铁路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教育、宗教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
开放畅通,携手应对疫情
目前各国之间不仅要维护必要的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还要保持贸易投资往来和适度开放,保持供应链畅通,促进经济增长。因此,7月2日,中国与新加坡、文莱、老挝、缅甸等12个国家的经贸主管部门发表部长联合声明,确保包括空运和海运在内的贸易线路开放畅通,避免实行出口管制或设立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对必需品尤其是医疗用品施加的任何现有贸易限制措施等,以确保贸易继续畅通无阻,支持全球供应链继续运行、保持完整。
一边防止疫情反弹,一边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同时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将是世界各国在后疫情时代需共同面对的“新常态”,因此“快捷通道”是应时而生。面对公共卫生安全重大挑战,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携手应对疫情,既是时代要求,也是必然选择。
中阿加强数字化合作
发布日期:2020-07-14
网上购物、视频会议、远程教育、智慧城市……当前,数字化技术和运用正加快进入中东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不断深化数字化领域合作,为各国经济复苏、实现互利共赢注入动力。埃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长阿姆鲁表示:“在中东国家加快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中国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电商发展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疫情防控期间,中东国家的不少实体店暂停营业。当地民众纷纷选择在线购物,电商产业迎来机遇。埃及国家计划研究所研究显示,疫情发生前,仅8%的埃及互联网用户选择网上购物,如今埃及线上消费数据快速增长,预计电子商务销售额将增长50%以上。来自沙特的官方统计显示,沙特民众网上购物总额自2月以来增长了约4倍,消费者网购快速消费品比率从6%飙升至55%。
中国电商在平台建设、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正被中东国家积极借鉴推广。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电商平台目前已覆盖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六国8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疫情期间,沙特政府部门将浙江执御作为保障民生供给的重要物流企业,在其开展当地配送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浙江执御在沙特配送服务网络覆盖的城市,从疫情前的60个增至近百个。公司还受邀参加多场由中东国家举办的讨论会,分享数字平台应对疫情挑战的做法。沙特邮政运营副总裁哈立德·扎恩表示,“中国电商拥有丰富的移动支付专业能力和经验,沙特将借助这些领先技术,提高移动支付在沙特的渗透率,进一步激活商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中东本土电商Noon的首席执行官法拉兹介绍,Noon正与多方合作,推出一系列新的电子业务。例如,Noon在阿联酋推出无现金接触服务,在沙特已将大部分订单转为信用卡支付,在埃及通过与当地银行合作提升其电子服务能力等,业务领域得到很大拓展。“Noon在积极学习中国电商的成功模式。这对防疫工作十分有益,也是构建中东数字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
在埃及经济学家阿布·巴克尔看来,随着电商经济蓬勃发展,中东国家还需尽快制定相关战略,保障供应链,完善物流体系,增强在线支付安全性等。“中国电商发展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中方继续和我们分享更多有益经验。”
“这些先进技术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
因为疫情,埃及大学生埃拉佐妮无法按原计划去开罗学习。华为阿斯旺大学“人工智能教室”项目为她提供了学习平台。“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5G、云技术、网络安全等知识,这些先进技术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埃拉佐妮说,家乡教育资源匮乏,通过及时参与在线培训,让她感觉到与外部世界加强了联系。
“人工智能教室”是华为与埃及通信和信息技术部于6月在阿斯旺大学设立的人工智能培训项目,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阿斯旺等省份提供技术培训,包括4G和5G移动通信网络、光纤宽带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以及云计算等内容,合作项目还将为埃及国家通信研究院培养200名国家级培训讲师。阿姆鲁表示:“埃方重视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成就和经验,希望进一步深化两国数字经济和通信领域合作。”
在线教育成为中东各国教育系统“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保障。中国在线教育企业网龙网络公司开发的远程教育平台Edmodo,目前已被推广给埃及全国2200多万学生和100多万教师,为师生在停课期间提供远程学习支持。网龙还量身定制推出移动智慧教室。该教室以集装箱大小的空间为载体,融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有体验效果的教育模式。网龙网络公司副董事长梁念坚说:“我们希望通过参与数字‘一带一路’建设,逐步解决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让更多人能够跨越数字鸿沟。”
“阿中可围绕北斗导航系统开展更多合作”
为应对疫情冲击,一些中东国家积极鼓励加大数字经济投资,重点发展5G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以推动经济复苏和转型升级。
沙特《中东报》的评论指出,中东国家对5G技术应用有浓厚兴趣,希望早日推广应用5G移动服务。“中东在线”新闻网文章指出,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委员会已启动第一个实时5G试验,旨在成为运用该技术的领先国家之一。
“科技对我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重要,可靠、安全、无缝对接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华为企业业务集团中东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阿拉·艾希米表示,华为在中东推出的最新数字解决方案,有助于将更多组织、家庭、个人带进数字生活。截至去年底,华为已与阿联酋、沙特、科威特、阿曼和巴林等中东国家的11家电信公司签署5G技术协议。6月,华为又和沙特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聚焦智慧城市合作。前期服务将集中于停车和移动网络服务、节能和照明管理、智能废弃物管理等,还包括一个实时覆盖城市活动的智能运营中心,将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北斗导航系统和5G技术的融合运用,在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和智慧家庭等方面被寄予厚望。在突尼斯的中阿北斗中心,阿方工程师娜达通过几年来与北斗的“亲密接触”,对这项中国的先进技术愈发着迷。在她看来,北斗能为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将在农业、交通、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给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北斗已在突尼斯精准农业发展中大显身手,我们能参与其中,非常兴奋。”
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秘书长穆罕默德·本·奥马尔表示:“过去几年,一些阿拉伯国家在很多领域都使用了北斗导航系统。阿中可围绕北斗导航系统开展更多合作。”
中企海外投资风险攀升收益下降
发布日期:2020-07-0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2020)》报告显示,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致使全球范围内的投资环境恶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继续攀升。
报告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介绍,该报告从中国企业和主权财富的海外投资视角出发,构建了经济基础、偿债能力、社会弹性、政治风险和对华关系五大指标共42个子指标,涵盖114个国家和地区,全面和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评级结果共分为九级,由高至低分别为AAA、AA、A、BBB、BB、B、CCC、CC、C。其中AAA—AA为低风险级别,包括18个国家;A—BBB为中等风险级别,包括68个国家;BB—B为高风险级别,包括28个国家。
发达国家整体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从总体评级结果来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基础较好,政治风险较低,社会弹性较高,偿债能力较强,整体投资风险低于新兴经济体。卢森堡、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风险等级排名靠前,在18个低风险级别的国家中仅有阿联酋是新兴经济体,排名第15名。对新兴经济体而言,经济基础和政治风险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但是未来随着新兴经济体投资需求的上升,其仍将是中国海外投资最具潜力的目的地。
与2019年相比,发达经济体中相对排名上升的国家有10个,相对排名下降的国家有17个,相对排名不变的国家有4个。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的投资风险上升最大,新西兰、英国等国的投资风险也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投资风险等级近年来出现了连续下降,在2020年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的结果中,美国的排名已从2018年的第4名降至今年的27名。中国社科院《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认为,随着美国《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的实施,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难度加大,多家中资企业赴美并购因国家安全为由被终止;从行业上来看,因国家安全因素终止的代表性并购交易主要涉及高科技、金融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与2019年相比,相对排名上升的国家有28个,相对排名下降的国家有50个,相对排名不变的国家有5个。其中,尼加拉瓜的投资风险增长最快,但是中国对其罕有投资。而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中,乌兹别克斯坦、越南、印度、泰国、老挝等国的投资风险均有上升,需要引起警惕,而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的投资风险相对2019年有所下降。
“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该报告还对5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风险评级,包括发达国家7个、发展中国家44个。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和工程承包规模分别为150.4亿美元和1548.9亿美元,占整体比例的13.6%和59.5%。工程承包已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
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风险高于整体水平,“一带一路”样本国家中多为亚洲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稳定性差,债务结构不合理,偿债能力不足;部分西亚国家地缘政治复杂,政权更迭频繁,政治风险较高。而且社会弹性也较低,主要表现在内部冲突不断、社会安全隐患、较低的受教育程度和对资本和劳动力流动性的限制等方面,投资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但报告同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低风险和高风险国家占比都较少,而中等风险国家较多,低风险评级(AA级及以上)国家仅有新加坡1个,高风险国家(BB级及以下)有9个。在社会弹性和双边关系两个指标上,尤其是双边关系,“一带一路”地区在双边关系上的平均得分比整体高12%,比发达经济体高出16.5%。
全球投资收益率下降
联合国贸发会议刚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急剧减少40%,低于2019年的1.54万亿美元,达到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王碧珺表示,受贸易关系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投资收益率呈现趋势性下降,从2010年到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率已从8%下降至6.8%。
中国截至2018年底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三位和第二位,二者占全球比重均创新高。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王碧珺表示,中国海外子公司的投资回报也十分堪忧,从2010年到2017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海外子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