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

中国与东盟投资合作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1-11-29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以来,双向投资合作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约3000亿美元。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一大批造福国计民生、加速互联互通、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合作项目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东盟来华投资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2020年,东盟在华实际投资7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1年1-9月,东盟新增来华实际投资76.1亿美元,同比增长39%。

二、中国对东盟投资

2020年,中国是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2020年,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16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2021年1-9月,中国企业新增对东盟直接投资105.9亿美元。

广大中资企业根植东盟,拓展多领域合作,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有力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就业和民生发展,为深化中国与东盟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对东盟投资合作的一大亮点。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合作设立的经贸合作区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241.jpg

11242.jpg

分享中国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经验

11243.jpg

11244.jpg

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

11245.jpg

11246.jpg

增加就业和税收,提升劳动力水平

此外,中国还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共同开创了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积极实践。

11247.jpg

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

三、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

30年来,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合作不断深化,合力推进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硬联通,促进区域规则标准软联通。双方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之间的战略对接,提升东盟共同体建设以及东盟与区域国家互联互通合作水平。

银保监会周亮:加强中新在绿色金融领域合作 支持绿色资产跨境转让等业务落地

发布日期:2021-11-26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23日在2021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上致辞时表示,银保监会将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携手开辟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强中新在绿色金融领域合作,支持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资产跨境转让等业务落地,更好发挥绿色金融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引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守正创新,鼓励双方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投顾等领域,规范开展合作,完善数据治理,提升服务效率,拓宽服务范围。

二是助力贸易便利化取得新进展。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出口信用保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转,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我们正在探索研究铁路单证金融服务有关政策措施,支持陆路跨境贸易发展。  

三是促进金融双向开放得到新发展。积极推动RCEP协议在金融领域落地实施,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强化境内境外联动。我们欢迎在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具有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支持中资金融机构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稳妥“走出去”。

四是推动区域金融安全获得新成效。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推动国内外监管规则和标准互认。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开展监管对话等形式加强与东盟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合作,强化在跨境资金流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金融诈骗、环境社会风险等领域的监管协同,共同构筑金融安全屏障。


中匈签署关于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两个谅解备忘录

发布日期:2021-11-24

2021年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和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部长鲍尔科维奇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关于推动绿色发展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匈牙利创新与技术部关于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谅解备忘录的签署,将进一步加强中匈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领域的投资合作,促进两国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深化双边经贸关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指引》

发布日期:2021-11-24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8日发布《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和加强境外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防范境外反垄断法律风险,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境外投资并购和业务活动明显增多,企业反垄断合规风险不断增加,合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由于各个司法辖区反垄断法律法规非常专业复杂,企业对境外反垄断合规要求了解十分有限。因此,制定指引对引导中国企业建立和加强境外反垄断合规管理制度、保障经营者在境外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指引坚持以服务和指导企业为目标,为企业境外反垄断合规提供一般性指引,同时不对企业创设任何权利、义务。从总体要求、合规管理制度、合规风险重点、合规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等方面为企业建立境外反垄断合规制度和防范风险提供了制度框架和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合规风险重点部分,概述了多个司法辖区对垄断行为的认定、反垄断调查及应对、企业的合法权利、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等内容,为企业了解境外反垄断合规基本要求和应对反垄断调查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

为提高企业对境外反垄断合规要求的认识,更好保障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指引中介绍了多个司法辖区常见的垄断行为及判断方法,便于企业获得相关基础知识。同时,在用语上尽量与我国反垄断法律规范相衔接,争取使内容完整清晰、易于中国企业理解。


中非企业加强移动支付合作

发布日期:2021-11-23

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在非洲发展日益迅速,中国技术和经验受到青睐。中国和非洲企业不断加强合作,完善移动支付体系,为当地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非洲国家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数字金融服务成为一些非洲国家成长迅速的经济领域。数据显示,在加蓬、加纳、肯尼亚、纳米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津巴布韦等国家,超过40%的成年人是手机支付的活跃用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移动支付需求量和业务量继续快速增长。中非企业共同推广相关业务,数字创新为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供移动支付应用产品

伊拉杰岛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拉各斯辖下的一个小岛。这里常住居民1万多人,没有公路直通大陆,出行全靠船只,岛上至今没有任何银行机构或自动取款机。

2020年初,中国金融科技公司PalmPay在尼日利亚正式运营,主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POS机业务作为公司在当地推出的首个项目,受到很多民众欢迎。公司在伊拉杰岛的代理商普洛米斯说:“PalmPay移动支付交易稳定性更好,售后服务速度快,人们再也不用乘船跑到市区银行办理业务了。”

尼日利亚中央银行数据显示,尼日利亚人口约2.1亿,实名银行账户有4000余万,持有银行卡的用户数很少。当前,尼日利亚95%以上的线下餐饮和零售交易通过现金完成。PalmPay通过在当地推出手机软件,向个人用户提供电子支付、转账汇款、手机充值、水电煤及有线电视等便民缴费服务,向商户提供在线支付、线下POS收单服务,PalmPay用户相互之间转账不收取费用。这让民众切实享受到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当地居民叶海亚说:“以前出门总要准备大量现金,取钱也要排长队。现在很多场合可以使用移动支付,让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与精力。”

目前,PalmPay已成为非洲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移动支付应用产品之一,月交易额超过1亿美元。从2021年初至今,PalmPay一直名列非洲相关财经类手机应用程序下载量首位,也是安装量最大的手机支付应用产品。

加强手机业务技术支持

今年24岁的肯尼亚青年瓦吉里,还记得上中学时,父亲就开始用手机“移动钱包”(M―Pesa)功能给家里汇款。“移动钱包”是肯尼亚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萨芬瑞与当地银行合作开发的一个项目,可以使用手机短信实现存取款业务。

大学毕业后,瓦吉里进入萨芬瑞公司的M―Pesa部门工作。这项业务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用户量如今已超过1500万,但技术后台不堪重负。中国华为公司应邀参与项目合作,先后派出上百人的技术团队,与当地移动运营商开发测试M―Pesa G2系统,系统容量从以往可支持1500万用户,提升到能支持2000万以上。瓦吉里说,“新版‘移动钱包’更加稳定快捷,加盟店也多起来,妈妈在老家开的小卖部就是签约户。”

据肯尼亚央行数据显示,由于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现金转向移动支付,2021年上半年,肯尼亚移动支付金额达3.3万亿肯先令(1美元约合111肯先令),较去年同期增长52%,注册移动货币账户数增加至6780万,同比增长9.9%。在中非企业共同努力下,M―Pesa服务已成为肯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支付平台,拥有超过2831万活跃客户。该项目还拓展到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莱索托、刚果(金)、加纳等10多个国家,成为非洲知名品牌。

“中国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加速了非洲科技生态系统的建设。”南非“中非项目”数字媒体机构联合创办人埃里克 奥兰德表示,非中通信企业的良好合作表明,非洲数字金融业务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提升金融业务服务水平

近年来,中国多家金融科技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微信早在2015年11月就在南非上线“微信钱包”。南非标准银行与微信合作,用户可以进行转账、支付等操作。华为于2017年与相关跨境汇款平台达成合作协议,为非洲的华为手机用户提供国际转账服务。日前,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南非子公司沃达康与中国企业合作推出一款名为“VodaPay”的超级应用,可以用来绑定来自任何一家银行的账户,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在线购物和贷款等服务。

“如何推广移动支付业务,提升金融业务服务水平,以及如何带动就业、改善民生,是我们的重点研究方向。”PalmPay联合创始人王小军表示,公司根据非洲当地用户需求,不断调整业务内容。例如,今年初的数据显示,使用PalmPay的用户存在一个账号为多个手机号充值的现象。为帮助用户减少操作步骤,避免因输错号码而造成错误充值,公司在今年3月推出了亲情账号登记功能,上线一个月就有3万多名用户使用。

塞内加尔经济学家萨姆巴表示,面对非洲民众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及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所作的开创性努力值得称赞。他表示,非洲国家消费市场发展极不均衡,中国企业在非洲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符合当地现实需求的技术革新和业务解决方案。

非洲联盟基础设施与能源事务委员阿布―扎伊德 阿马尼表示,非洲期待与中国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助力互联互通,促进非洲经济一体化。


俄经发部提议更改保护和鼓励投资协议法

发布日期:2021-11-22

俄RBC资讯网近日报道,俄经发部表示,被纳入地方投资项目登记册且签署了保护和鼓励投资协议(下称“投保协议”)的项目,将可同时享受地方投资项目制度的税收优惠和投保协议的支持措施。针对投资额超过3000亿卢布(约合41.7亿美元)的大型项目,俄经发部提议将对其在地方投资项目登记制度下的优惠政策有效期自2028年延至2041年,但不会在投保协议框架内为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补偿,以保护地方财政,保障国家支持措施的有效性。目前俄政府仍在审议上述提议。

俄专家对上述提议表达了不同看法。有消息人士表示,暂时未有项目被同时纳入两项优惠机制。此项提议将给大型投资项目提供选择,究竟使用哪项政策受益更大?

俄HPA评级机构负责人格里舒宁表示,投保协议和地方投资项目机制从未同时适用同一项目,投保协议旨在对项目缴纳的税收予以返还,支持其建设基础设施,而地方投资项目机制的优惠措施在于免税。在项目免纳税的情况下,不可能再给予税收返还。

俄Veta公司合伙人扎尔斯基则认为,两项优惠机制并非相互排斥,如在投保协议框架下不对地方投资项目予以免税优惠,则将极大降低投保协议的吸引力。此外,投保协议对投资额要求更高,地方投资制度适用更多企业。

俄地方投资项目制度主要针对商品(油气、石油产品、酒精、烟草及服务领域除外)生产项目。项目投资额超过5000万卢布(约合69.5万美元)即可申请纳入地方投资项目登记册,自获利起10年内可享受利润税优惠。优惠政策最大的地区当属远东地区和东西伯利亚地区。

俄投保协议制度涵盖各类投资项目(博彩业、油气开采业、烟草、酒精、零售、商贸中心建设和住房建设除外)。该制度为项目提供稳定条件保证,并向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贷款利息、研发试验成本等提供补偿。申请签署投保协议的最低投资额为50亿卢布(约合6950.2万美元),但医疗、教育、文化和体育领域的投资额要求仅为2.5亿卢布(约合347.5万美元)。


喀麦隆着手改进PPP合作模式,提升基建施工运营效率

发布日期:2021-11-19

“投资喀麦隆”官网报道,喀麦隆政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议,正在世界银行等支持下着手对本国PPP合作模式的法律架构、组织结构安排等进行调整,旨在最大程度发挥PPP合作模式效能,加强项目实施和运营等环节管理,减少行政延误,确保基建项目尽快产生效率,减轻自身债务负担,同时提升本国建筑企业能力,努力实现良性循环。报道编译如下:

喀着手改进PPP合作模式。喀国家债务管理机构——债务自治银行(CAA)总经理奥巴姆(Richard Evina Obam)11月5日表示,喀政府将着手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合作模式)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发挥其更大效能。喀债务自治银行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能力建设,对PPP合作模式下附条件的债务实现更好的量化管理,并对该模式下的喀财政支持进行优化。喀政府希望通过完善PPP合作模式,大幅降低基建项目总建造成本,减少行政审批延误,加快项目完工,从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在世界银行等相关合作方的支持下,喀政府已着手强化PPP合作模式的法律框架及组织机构安排。

IMF为喀基建项目“开药方”。喀此次着手完善PPP合作模式,主要是回应IMF此前提议。IMF曾发布报告,对喀重大基建项目融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PPP合作模式是最佳解决方案,“但喀麦隆政府也要在项目规划、预算化管理方面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具体而言,需在项目筛选、管理、施工、使用及维护等环节提高明确性,并加强相关规章制度。IMF还建议成立独立委员会,审批项目可研报告,简化民事赔偿行政手续,将项目合同授予喀本国公司以期在外国公司帮助下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政府债券为项目提供融资,根据发展优先顺序确定现实合理的基建规划。


商务部:《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将适时出台

发布日期:2021-11-18

RCEP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对于地方来说,如何对接RCEP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商务部将发挥怎样的作用?“RCEP即将如期生效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重大进展,将有力拉动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提升域内整体营商环境,稳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11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实施RCEP的各项准备已经就绪,能够确保协定生效时全面履行义务。

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10国开始生效。

束珏婷进一步表示,商务部将稳步推进生效后的各项实施工作,指导地方结合各自产业特色和优势,深入对接RCEP政策,把握RCEP市场开放机遇,实现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与成员国间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为此,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出台《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为各地方、各行业高水平实施协定做好指导和服务。


泰国出台措施吸引外资

发布日期:2021-11-18

泰国政府近日通过决议,计划在东部经济走廊新增设6个特别经济开发区,目标是未来10年吸引3000亿泰铢(1美元约合33泰铢)投资。东部经济走廊是“泰国4.0”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即在东部沿海的罗勇、春武里和北柳三府设立经济特区,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实施投资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高附加值产业落户。

这一项目只是泰国积极吸引外资的一个缩影。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泰国共收到1273个投资优惠项目申请,总投资金额达5207亿泰铢,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721亿泰铢,超过2020年全年投资总额,电子电器、医疗、石油化工、农业和食品加工、生物科技等行业较为集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泰国经济出现明显下滑。为振兴经济,泰国政府积极改善营商环境,陆续采取一系列促进投资举措,包括出台《投资促进法》和《东部经济走廊法》,鼓励企业向先进技术、创新和研发等领域投资;允许外资企业拥有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企业100%所有权,不设置本地化和出口要求及外汇限制;在税收优惠方面,免除了与出口和研发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原材料进口税。此外,政府还出台了简化工作证和签证办理流程等非税收便利举措。

自11月起,泰国向来自低风险国家和地区且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国际航班旅客免隔离开放。在一系列措施的带动下,国际投资者对泰国经济和投资前景持乐观态度。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对600家外资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6%的投资者表示,将维持或增加在泰投资额。该委员会秘书长东斋认为,这说明投资者对泰国及其关键目标产业充满信心。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分析显示,泰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汽车、电子行业也具备供应链优势,仍是外国投资者选择生产基地时的优先选项。今后,泰国需要制定更可持续的发展方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着力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