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府同意将资本利得税降至0%以吸引国际投资
发布日期:2021-12-10
据《泰国中华日报》12月5日报道,泰国数字经济和社会理事会透露,政府已同意将资本利得税降到0%,而相关正式法律文件料在2022年初颁布实施。
资本利得税降至0%对于泰国科技初创公司国内外融资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能够在推动泰国初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使其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将是疫后泰国经济重点发展的方向。免征税也能让泰国在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竞争中保持均衡。
法国经财部决定对外国投资管控期延长一年
发布日期:2021-12-09
据《回声报》报道,法国财长勒梅尔近日宣布,将在2022年继续管控外资进入法国企业,此前设置的外资持有门槛从25%降低至10%。(2020年从33%降至25%)
这项措施在去年提出,旨在保护某些受到疫情影响的重点行业的企业,本应在今年12月31日结束,现将延期一年。领域涉及能源、国防、物流、食品、生物技术等。勒梅尔表示,将外资持有股份比例降至10%,防止企业被削弱,同时减少企业失去核心技术的可能性。
路孚特数据显示,2021年法国外资收购十分活跃,1至11月,完成了约580笔交易,总交易额350亿美元,比2020年476笔数量多,但金额减少(2020年为620亿美元)。美国投资者仍是最活跃的,中国投资者十分谨慎,仅收购8次,涉及6000万美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疫情期间,法政府曾出手干预外资收购。今年1月,经财部就以食品安全为由反对加拿大零售公司Couche-Tard以162亿美元收购法国连锁超市品牌家乐福。
欧盟拟对非欧盟公司参与欧盟公共采购招标加强限制
发布日期:2021-12-09
欧洲议会近日消息,当日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通过国际采购文书草案(IPI),拟对来自未向欧盟公司提供同等准入国家的非欧盟公司参与公共采购招标进行限制。
消息称,欧盟已在很大程度上向来自第三国的竞争者开放其公共采购市场,并一直主张结束对国际公共采购市场的保护主义措施。但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均对欧盟公司进入其公共采购市场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此次通过的草案旨在通过实行部分措施,鼓励他国开放受保护的市场。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同意两种可选择的措施,以纠正国际公共采购市场的不平等现象:在不影响中标者支付价格的前提下,调整受IPI约束的公司提出的投标得分,或是将该公司排除在投标之外。不实行IPI措施的例外情况包括:所有投标都来自受IPI措施约束国家的公司;公共利益优先于IPI考虑的情况,如公共卫生或环境保护领域;豁免最不发达国家和脆弱发展中国家的公司。贸易委员会提出,将所有欧洲公共承包机构纳入IPI范围,以确保在所有欧盟国家统一适用。同时,为受 IPI 措施约束的采购程序设立不同的门槛:价值高于1000万欧元的工程和特许权,及价值500万欧元及以上的商品和服务。
这一草案将于明年1月提交欧洲议会表决,之后开始机构间谈判。
外汇局发布新规进一步引导外汇市场规范运行
发布日期:2021-12-08
国家外汇管理局3日发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规范指引》,旨在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诚信、公平、有序、高效运行。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方,是从专业角度提供外汇市场服务的核心参与者,是该指引的重点规范对象。”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说。
该指引重点规范外汇市场交易行为,核心内容是交易管理和信息管理。王春英介绍:“市场参与者应有效识别和保护敏感信息,采用符合规定的方式交流交易信息,妥善保存交易信息记录与交流信息记录,向客户或公众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此外,该指引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在柜台开展的外汇交易设置1年的过渡期。
王春英表示,该指引的出台是我国外汇市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外汇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有利于对接国际外汇市场成熟规则。
根据公告,该指引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西班牙将斥资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日期:2021-12-08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日前宣布,西班牙将启动“数字工具包”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数字化转型。
桑切斯在出席第八届西班牙跨国公司年度大会时表示,“数字工具包”涉及资金总额30亿欧元,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数字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数字化道路上,我们不能将中小企业抛在后面,因为它们覆盖了大部分就业和商业结构。”桑切斯说。
桑切斯表示,该计划首批资金5亿欧元,目标群体为拥有10至49名员工的中小企业,后续将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发放更多补贴。
西班牙政府近年来重视数字化转型,并于2020年推出“西班牙数字2025”计划。该计划涵盖了加快5G网络部署及应用等目标,预计投入金额1400亿欧元,西班牙政府希望以此推进数字化进程,重启经济,提高生产力,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曾表示,西班牙5G产业发展将拓宽运营商合作伙伴范围,并主要依靠西班牙电信集团和华为公司。
德国铁路实施新计划连结欧洲18国直通中国
发布日期:2021-12-07
由于中欧班列业务需求蓬勃发展,德国铁路货运子公司DB Cargo成立了欧洲最大的欧亚货运铁路公司。德国《经济周刊》29日报道称,新公司将集结捆绑往返中国的运输业务。新计划将显著扩大其对中国的业务。
DB Cargo在一份声明中宣布,新成立的DB Cargo Transasia公司,可以实现中国与18个欧洲国家之间的直接连接。从现在起,客户将可以更快捷获得连接欧亚1万多公里供应链上的各种服务。中国客户可以直接从新公司获得取货、各种铁路网络的运输和在德国的继续运输的一条龙服务。以前,客户通常不得不为此委托各种服务提供商。
德国铁路称,新公司将为其在亚洲的服务提供重大推动力。2020年, DB Cargo在亚洲和欧洲之间来回运输了大约20万个集装箱。到2025年,德国铁路计划将其运输量增加一倍以上,达到50万个集装箱。今年,德国铁路又开通了多条中欧之间的新线路,最近的一条是9月底开通的上海-汉堡线路。DB Cargo负责人尼库塔表示,“中国业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
新公司的成立也符合德国和欧盟的经济和气候政策。环保且可靠的铁路货运对全球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重要。中欧班列的速度快于集装箱船,成本仅为航空运输的10%。目前,欧亚之间只有2%的货物价值是通过铁路运输,其潜力巨大。
中国和塞内加尔签署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发布日期:2021-12-06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塞内加尔贸易和中小企业部部长阿米娜塔·阿索姆·迪亚塔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塞内加尔共和国贸易和中小企业部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简称《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加强政策沟通,支持企业合作,通过电子商务促进市场繁荣和优质特色产品进出口贸易,鼓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交流,探索移动支付、物流服务等领域合作,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和联合研究,促进地方合作,为两国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中塞于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塞内加尔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近年来,中塞经贸关系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电子商务合作前景广阔。《备忘录》的签署,将拓展两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将为“同线同标同质”内外贸产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布日期:2021-12-06
我国将为“同线同标同质”的内外贸产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采取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推动出台支持政策、加强认证结果采信、推动平台建设等各种方式,引导产品发展、便利产品销售。
这是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的。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发布关于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通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避免出现影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性、行业性新堵点。
“同线同标同质”的内外贸产品是指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企业生产既能满足境外特定目标市场要求又可内销的产品。
通知要求,组织建立标准、第三方评价、质量管控等一揽子政策与专业技术综合服务机制,为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业务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企业运用中国质量走出去的有益经验,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形成“全球市场、一个品牌、统一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探索建立区域协同、部门协作推广实施机制,立足区域主打产品和产业实际,分行业类别组织推动企业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中国与纳米比亚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发布日期:2021-12-03
中国和纳米比亚25日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协定内容涵盖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张益明与纳米比亚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奥贝斯·坎乔泽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协定。
张益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纳友谊源远流长,2018年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中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揭开了两国合作的崭新篇章。此次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深化中纳友好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的签署也是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八大行动”的具体落实,中方愿同纳政府部门共同规划和实施好有关项目。
坎乔泽表示,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纳米比亚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的无私帮助和宝贵支持。纳方将同中方一道共同努力,有效落实协定内容,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全面发展。
中国-东盟共赢合作为企业提供投资兴业沃土
发布日期:2021-12-03
泰国首都曼谷东南100多公里处的罗勇府是泰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位于泰国政府着力打造的“东部经济走廊”核心区域,成立于2006年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就坐落于此。作为中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泰中罗勇工业园既是中国-东盟经贸关系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双方合作共赢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进入工业园,湛蓝的天空下绿意盎然,办公楼与厂房鳞次栉比。目前,工业园已吸引170余家中国制造企业、3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在泰投资,为当地提供4万多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2014年进驻工业园的豪迈(泰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豪迈(泰国)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轮胎模具制造商豪迈集团的海外公司之一。公司总经理邱金亮说:“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橡胶资源,我们的客户大都在东盟国家布局,豪迈来泰国投资建厂既能贴近客户,也能辐射东南亚市场。”
公司车间里,雕刻机按照预先输入的设计方案在轮胎侧板上刻制。“这些都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专用设备,自动化水平很高,通过培训一名工人可以同时操作4台机器。”邱金亮说。
“7年来,我们的产销量实现年均60%的增长。2020年工厂订单达2亿元人民币,产品80%出口欧美,20%供应泰国的汽车轮胎厂家。”他说,虽然今年受当地疫情及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影响较大,但企业通过内部改善和优化工序等调整,保持了与去年持平的业绩。
邱金亮看好企业在泰国的发展前景,认为中国-东盟互为近邻,经济上优势互补,前景会越来越好。“明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不论是原材料和设备采购还是产品销售都会更加快捷,成本也会降低。”
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裁赵斌表示,工业园萌芽并成长在中国-东盟全面合作发展的沃土里,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园区的发展更是驶入了快车道。
赵斌说,随着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将生效,中国与东盟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相信罗勇工业园将会继续承担起建立中泰产能合作平台的重任,通过境外工业园延伸全球供应链布局,助力中国企业在泰国及东盟发展,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平台。”他说。
罗勇工业园仅是中国-东盟合作全面深入发展的一个缩影。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已经发展成为最全面、最具实质内涵、最为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也成为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样板,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向投资合作也呈蓬勃发展态势。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累计投资总额超过3100亿美元,东盟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对外投资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可以预见,中国与东盟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将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必将为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泰国暹罗智库主席洪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