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贸工部长呼吁议会尽快批准RCEP
发布日期:2022-01-26
菲律宾贸易与工业部长拉蒙·洛佩斯24日呼吁参议院尽快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书,以早日加入这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洛佩斯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推迟加入或者不加入RCEP将对菲律宾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外国投资减少、资本外逃、就业机会减少等。
他表示,加入RCEP有利于菲律宾融入全球供应链,可扩大市场准入、稳定商业环境并提高经济效率。此外,RCEP还有利于菲律宾经济复苏,向国际社会展现菲律宾保持经济开放的决心。
RCEP今年1月1日起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生效,并将陆续对韩国和马来西亚生效。
俞建华:加强双边务实合作 推进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全面实施
发布日期:2022-01-25
俞建华强调,农产品贸易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落实协定有利于促进中欧农产品贸易,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贸易机遇,为双方民众提供更多高品质地理标志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月19日下午,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俞建华与欧盟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发展总司总司长沃夫冈·博彻,以视频形式共同主持召开中欧地理标志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就推进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实施、加强双边务实合作交换意见。
俞建华表示,在双方领导人政治引领和共同推动下,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生效。协定是中国与欧盟在经贸领域达成的重大制度性安排,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与欧方一道,高水平、高标准实施协定,不断深化中欧地理标志合作,促进中欧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俞建华强调,农产品贸易是中欧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落实协定有利于促进中欧农产品贸易,将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贸易机遇,为双方民众提供更多高品质地理标志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方愿积极利用联合委员会机制推动解决企业诉求,切实把协定成果变为贸易成效。
沃夫冈·博彻表示,欧中双方都拥有丰富的地理标志资源,协定实施对于加强双方地理标志保护、提升相关产品市场认可度、创造更大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欧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协定高水平实施,落实对双方地理标志的高水平保护,相互分享在地理标志法律制度和管理实践方面的经验,并在地理标志产品推介方面加强务实合作,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惠及双方企业和消费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双方共同审议通过了联合委员会议事规则,讨论通过了联合委员会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化中欧经贸合作 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发布日期:2022-01-25
在中欧双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中欧经贸合作逆势强劲增长,全年贸易额有望增长30%,突破8000亿美元。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中欧班列持续跑出“加速度”,欧盟在华企业利润和营业额再创新高……中欧互为发展机遇,双方深化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贸易通道彰显韧性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欧班列开行1.5万列、发送146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22%和29%。疫情冲击下,中欧班列持续稳定安全运行,打造出富有韧性的供应链通道和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
欧洲物流运输领域学者卡特里娜·扎季其撰文表示,疫情影响传统航运和海运,铁路运输在应对物流危机和确保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亚铁路物流股份公司由俄罗斯铁路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和白俄罗斯铁路公司三方持股,主要在俄哈白境内为中欧班列提供过境运输服务。公司总裁阿列克谢·格罗姆介绍,近年来公司铁路货运量迅猛增长,已提前完成为2024年预设的业务量发展目标。2021年前10个月,公司中欧班列货运业务量同比增长30.8%。“新的货运需求、客户逐渐积累的信任以及交通走廊的不断完善,让我们对欧亚大陆铁路运输前景十分乐观。”
开行10多年来,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座城市,运输货品达5万余种。其高效运行推动了沿线节点城市及地区的经济发展,助力欧洲港口基础设施和作业能力升级,形成了多个外贸新门户。
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负责人布拉斯涅表示,2018年底首发以来,往返中国至列日的中欧班列增加到每周7班。中欧班列的运行不仅增加了当地就业,也使列日成为西欧地区最重要的物流枢纽之一。随着未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中国至列日中欧班列的运力还有望提升3倍以上。
“中欧班列令欧中之间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欧洲媒体普遍认为,在中国巨大消费市场带动下,中欧班列班次增多并不断延伸,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投资意愿持续上升
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去年10月联合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在欧洲的中国企业上一年业绩却逆势增长。据统计,92%的受访中企认为中欧经贸合作的基本面不会改变,52%的受访企业愿意维持在欧盟的持续经营,44%的企业希望扩大在欧盟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疫情背景下,欧洲企业在华业务总体向好,中国欧盟商会会员企业的营业额和利润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对欧洲企业在多个领域的市场准入开放力度更大,欧洲企业在华市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洲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会员企业对中国市场总体持乐观态度。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徐海峰表示,中欧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根本趋势没有改变。欧盟作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目的地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中国企业持续投资欧盟市场的意愿强劲。
“中国经济面对疫情,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让我们对中国市场更加充满信心。”瑞士ABB集团相关负责人赵永占介绍,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合作。公司在华设立了27家企业,拥有从研发、制造、销售到工程服务等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面向中国市场,还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泰雷兹公司相关负责人贝杰鸿表示,中国不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强了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国的吸引力。
比利时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表示,在华业务是很多欧洲企业全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欧中加强经贸合作将促进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绿色合作拓展机遇
专家认为,中欧未来应进一步挖掘在应对气候变化、循环经济、环境技术、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为双边深化经贸往来不断拓展新平台。
当前,中欧绿色合作方兴未艾。从电动大巴到新能源轿车再到动力电池,中国新能源交通产业积极助力欧洲城市绿色出行。比亚迪欧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一鹏表示,比亚迪已为欧洲2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带来绿色环保解决方案。“中欧绿色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将继续与当地伙伴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2021年6月,泰雷兹在华合资公司上海电气泰雷兹与同济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智慧轨道交通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贝杰鸿表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双碳”目标,欧中进一步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将在航空、轨道交通以及数字身份与安全等领域提供更多绿色环保方案。
徐海峰认为,中欧双方对绿色经济发展都有巨大需求,合作空间广阔。中欧企业深化相关领域合作,共同研发替代技术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绿色产业转型与大规模应用。
伍德克表示,中国正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建立并完善高效可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将为在华欧洲企业带来重要机会。中国欧盟商会将积极推动欧中对话交流和经贸往来,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强与中方合作。
马来西亚批准RCEP协定将于3月18日生效实施
发布日期:2022-01-25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2022年1月21日宣布,马来西亚已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已于本月17日将核准书提交东盟秘书处。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在21日的声明中表示,按规定,RCEP在马来西亚提交核准书60天后,即今年3月18日对马来西亚生效。
贸工部声明认为,RCEP可以加强多边贸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马来西亚疫后经济复苏和增进国际经贸往来的“关键推动力”。声明同时鼓励马来西亚企业充分把握RCEP带来的巨大机遇,更多参与到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中。
截至目前,RCEP成员国中已有11个国家批准该协定,马来西亚成为第12个批准RCEP的成员国。
国家发改委:我国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扩至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
发布日期:2022-01-24
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2021年12月以来,我国分别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古巴、摩洛哥、尼加拉瓜、叙利亚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国家发改委与老挝计划与投资部签署了关于建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的谅解备忘录。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21年12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353列,运送13.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0%、24%,综合重箱率98.4%,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连续20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2021年全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5183列,运送146.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29%,综合重箱率98.1%。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瑞士联邦委员会拟于2024年初开始实施全球最低税率
发布日期:2022-01-24
瑞士《每日导报》报道,联邦委员会近日宣布,瑞士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开始引入企业最低税制度,并在之后通过正常立法程序制定相关法律。
根据经合组织137个国家制定的税改计划,全球最低税率将适用于年销售额超过7.5亿欧元的跨国公司,如果某国坚持实行较低的税率,其他国家也可以向税收不足的公司进行征税。根据瑞士联邦委员兼财政部长毛雷尔提供的信息,在瑞士将有有200至300家本国企业受到该规则的约束,还有2000到3000家外国企业子公司会受到影响。
瑞士财政部表示,引入最低税制度可以为一些公司省去额外的海外税务程序,对于中小企业则不会有什么影响。财务部认为瑞士财政有足够的回旋余地,以抵消本国作为低税商业驻地可能丧失的吸引力。
财政部指出,最低税制度要“目标明确且符合联邦制”。瑞士各州有权决定有利于本州作为商业驻地的措施。实行低税率的州最为担心企业可能会搬离本州。
关于相关法律的制定,联邦委员会未给出时间限制。
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开通
发布日期:2022-01-19
1月18日,满载着50个集装箱、445.69吨货物的首趟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驶出漳泉肖铁路泉州东站(右图),奔赴1.1万公里之外的莫斯科,标志着继厦门、武夷山之后福建省第三条中欧班列顺利开通。
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由泉州始发,由内蒙古满洲里出境后,运抵莫斯科,全程10965公里,预计开行18天。此次中欧班列主要装有卫生用品、箱包、鞋服及工艺品等泉州轻工产品,首趟货物货值1037.3万元。“班列比海运要节省六成以上时间,可有效缓解海运运费高涨的压力。”班列运营公司泉州中外运供应链总经理助理洪双燕说。
据泉州海关晋江办副主任方立刚介绍,泉州是轻工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市,其中,纺织、服装、鞋类等轻工产品年出口额超千亿元。由“海丝”沿线国家(地区)进口的石化产品、纸浆等原材料,在泉州加工成鞋服、卫生巾等轻工产品后,经中欧班列(泉州—莫斯科)销往俄罗斯等“陆丝”国家,拓展了泉州向中亚、欧洲开放新空间,并实现“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助力“泉州制造”走向世界。
因开行准备时间较短,厦门海关第一时间与货运企业、铁路及口岸部门沟通,联合研究确定开行方案。根据线路情况提前与口岸海关对接,协调解决班列舱单传输、沿途监管等问题。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提前申报、预约查验、转关无纸化等措施,企业无感快速通关,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2月1日起中国将对韩国实施RCEP协定税率
发布日期:2022-01-19
自2022年2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韩国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协定税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关规定,以及RCEP对韩国生效情况,自2022年2月1日起,中国对原产于韩国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协定税率。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近日发布通知,韩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交存核准书。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2月1日起对韩国开始生效。
为严格履行协定承诺,积极推动RCEP全面生效实施,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2年2月1日起对原产于韩国的部分进口货物实施RCEP协定承诺的第一年税率。根据协定规定,后续年度税率自该年1月1日起实施。韩国生效后,将有助于更好发挥RCEP协定作用,进一步强化区域经贸合作,推动成员互利共赢。
越南国家银行简化外汇交易流程
发布日期:2022-01-19
越南国家银行行长刚签发了“关于国家银行与许可从事外汇交易活动之间的金融机构外汇交易指南”的第26号通知。
该通知对国家银行与许可从事外汇活动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外汇交易活动进行调整,让其不影响到个人、企业和经济组织等。国家银行与金融机构在境内外汇市场上进行的外汇交易按国家银行每个时期决定的方案为外汇市场干预工作提供服务。
该通知共4章22条,取代2012年1月27日发布的关于国家银行与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分行之间外汇交易指南的第2号通知。
该通知目的在于简化外汇交易关系的档案,提出交易流程细则; 补充期权交易类型及相关术语,让国家银行所颁布的其他文件具备统一性; 根据金融市场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使用变化进行调整。
本通知生效前已与国家银行建立外汇交易关系的金融机构继续按照本通知的规定与国家银行开展外汇交易,无需与国家银行重新办理登记手续。
第26号通知将于2月15日生效。
来源:越通社
英国试图就新《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安抚企业及投资者
发布日期:2022-01-18
英国商务、能源和战略产业部政务次官马丁卡拉南勋爵( Lord Martin Callanan)将致函企业和投资者,向他们保证即将出台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将用于以有限的方式阻止“少数对英国构成潜在风险的收购”,“不会也不能用于国家安全以外的任何事情”。
该法案将于2022年1月生效,会加强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审查收购事项的权力,但法案的适用范围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可能被用来阻止各种各样的交易,可能会限制英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或者至少会造成代价高昂的延误和不确定性。
该法案被认为是英国大臣们阻止电信集团—英国电信的法国大亨帕特里克•德拉希 (Patrick Drahi) 收购企图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被认为是调查莫里森超市收购案的一种潜在措施。
卡拉南在信中表示,英国政府将拥有新的权力“调查并在必要时干预在英国或与英国实体和资产相关的投资及其他收购,这些实体和资产可能损害英国的国家安全”。他敦促企业和投资者为这些变化做好准备。卡拉南称,英国政府承认外国直接投资在英国发挥的“巨大作用。”“虽然我们对投资持开放态度,但必须在与保护公民安全的措施之间取得平衡”,他指出“对我们国家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不是为了扼杀投资,而是为了适应新的威胁。[该法案]不能也不会用于国家安全以外的任何事情。”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