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印发《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10个“大红包”力促“开门红”

来源:莆田晚报 发布日期:2022-02-17【字体: 正常

2022新年伊始,莆田市印发《2022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方案》,出台十个方面的措施,力促“开门红”。

NO.1投资“红包”

强化项目投资

一季度市重点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20亿元以上,实现开工项目13个,实现竣工项目18个。对各县(区、管委会)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情况进行合并考评,综合考评前三名分别给予前期工作经费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奖励。对列入全省集中开工视频连线项目,一次性给予项目建设单位20万元奖励。对投资和项目等完成较好的县(区、管委会),给予适当经费奖励。

强化项目储备

聚焦新基建、新能源、城市改造、水利、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投资力度,有效拓展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领域投资,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围绕“343”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储备一批强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

强化招商引资

利用“两节”有利时机组织“亲情招商”“一把手招商”等活动,重点围绕“343”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四大新动能培育,走访对接、精准招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配套。一季度,对县(区、管委会)招商成效进行考评,对考评前两名的予以奖励100万、50万元。

NO.2农业生产“红包”

抓好春粮生产和春耕备耕工作

落实秋冬种粮食作物叠加补助政策,加强春收粮油作物在田管理,确保春粮播种面积2万亩,产量6500吨以上。

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

加强生猪、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生产,抓好15万亩在田蔬菜管理,新增春种蔬菜8万亩;推动生猪产能恢复,确保能繁母猪保有量3.5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0家以上,促进养殖场补栏增养;突出鲍鱼、花蛤、牡蛎、龙须菜等特色品种生产,确保春节、元宵期间产销衔接,一季度水产品总产量超28.5万吨。

加快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

持续推进3个市级产业强镇和3个产业园建设,力争开工重点项目18个,完成省里下达5亿元的投资任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钢架温室大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藏等设施农业建设。推进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新型环保塑胶渔排、浮球、深水大网箱建设。推动正大集团对虾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并启动建设。

NO.3工业“红包”

鼓励企业增产增效

对2022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不低于5000万元且现价同比增长6%及以上、季度产值增量500万元及以上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在省级按企业季度产值增量分档给予奖励的基础上,市、县(区、管委会)级分别给予叠加配套。对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库中的企业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对新增纳入2021年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报库的企业、2022年一季度新投产纳统的规上工业企业,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等额配套,市、县(区、管委会)各承担一半。以上奖励政策可叠加享受。

促进企业尽早复工

帮助企业提前做好原材料采购、资金筹措、设备维护等工作,推动企业节后顺利复工生产。对春节期间坚持生产、施工、运营和2022年2月8日(正月初八)前复工的规上工业企业、在建工业项目、工业服务机构给予适当慰问奖励,用于“两节”期间的职工生活补助等支出。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积极开展产品推介、展览展销、互采互购、供需对接、协作配套、抱团营销等“手拉手”活动。对市级牵头举办(含承办)的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促销活动,每场按活动规模及相关费用情况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对各县(区、管委会)工信部门牵头举办(含承办)的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促销活动,按县(区)财政补助资金的50%给予补助,每场互动最高补助100万元;对牵头举办(含承办)的“手拉手”活动,参加工业企业达25家及以上的,每场活动奖励5万元。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鼓励已进入电力市场且用电增速较高的工业企业在省电力交易平台上自主参与春节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交易周期为2022年2月1日至2月28日,电网公司根据交易规则按交易中心提供的用户各类交易(含春节短周期交易)的综合单价进行结算。继续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对通过“电e金服平台”申请“电E贷”“电E票”用于缴交2022年一季度电费的工业企业,统一按年化贷款利率的1个百分点给予电费贴息或贴现补助。

NO.4产业“红包”

推动商贸业发展

力争限上批发商品销售额增长15%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0%以上。推动龙头及重点企业增长6%,新增销售额150亿元。抓好“下转上”工作,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90家左右,新增产值20亿元以上。推进华峰、百威东南销售、才子等一批工贸分离企业,新增销售额13亿元以上。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新增销售额13亿元以上。用好京东数字产业园、普天药械网、豆讯科技、集盛电子等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推动房地产业发展

加快地块开发进度和商品房销售力度,重点推动保利天汇等105个现有在建房地产项目,秀屿土海东地块等12个已供地未开工项目,加快月塘南地块等30宗拟出让房地产用地,引导房企及时申办预售许可加快对外销售,提升商品房销售力度,全力抓好近期新办理、限将办理预售许可项目销售,有效保障后续供应。

推动其他服务业发展

力争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大力推进“下转上”工作,充分挖掘潜能,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家左右。抓好龙头带动作用,跟踪瑞银信、云智薪等平台促进规上服务业保持稳定发展。加快5G建设进度,推动电信业务总量增长30%左右。督促人社、水利、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加大行业管理和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力度,推动非营利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长15%。

NO.5促消费“红包”

激发“两节”消费潜力

抓住消费旺季,市区联动、政企联手,开展50多场线上线下跨年促销活动,重点办好“电商小镇品牌年货会”等特色活动。继续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加大力度推广宣传我市莆田老字号、百家餐饮名店等优质消费品牌,打造城市名片。

推进消费载体建设

实施城乡商业提升行动,打造城市示范商圈、步行街,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积极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时尚消费、定制消费,激活夜间消费,支持数字消费。

促进文旅消费

推出文旅优惠措施,落实入闽旅游奖励,实施入莆过夜团队游、精品旅游线路游奖励,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筹备好兴化府历史文化名街各项工作,春节期间部分区域开街,举办系列文娱活动。

持续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扎实做好节日期间市场稳定工作,特别要抓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指导商贸流通企业预先安排运力,及时拓展供应渠道。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实行日报告制度,适时启动平价商店,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NO.6外贸外资“红包”

抓增量优存量稳外贸

抓好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增长点,推动各县区积极对接抓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引进、总部企业货源转莆出口。抓住当前外贸订单、产能充足的黄金期,强化政策宣传,重点跟踪服务富力等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推动首季鞋业出口持续快速增长。

抓到资促落地稳外资

利用春节期间海内外客商、侨商返乡过节探亲时机,开展春节招商。积极走访对接,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外资企业、项目增资建设。抓住RCEP正式生效契机,强化对RCEP成员国的招商。

NO.7惠企“红包”

做好疫情期间惠企政策接续

围绕保市场主体,以市场化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积极应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疫情期间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产业、商贸、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惠企政策,认真梳理研究到期后的接续政策,能接续的尽量接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贯彻落实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促进全市货币信贷规模增长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推动一季度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全额增长14%。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接续转换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绿色发展、民营小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地方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全力保障各级出台的金融惠企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积极争取金融资源和政策倾斜。

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落实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便利纳税人申报享受优惠政策。

NO.8营商“红包”

持续优化法治环境

从严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加快破产处置办理。推进企业合规试点工作,探索改革“莆田方案”。巩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果,积极融入“诚信福建”建设“诚信莆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

充分运用全省数字化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营商环境工作的“点对点”精准督导,推动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营商环境工作格局。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深化项目、企业、个人三个全生命周期便利化改革,巩固提升“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加快实现“线上一次办”。持续推动137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37项“省内通办”,与福州市对接合作开展福州都市圈“异地代收代办”服务,继续开展市内“全域通办”改革。在城厢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工作。

NO.9要素保障“红包”

保障企业用工稳岗

2022年春节期间,对市内规上和限上企业中留莆过年的省外员工(参加工伤、失业、养老保险之一均可),予以每人1000元的留莆过年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对2022年春节期间保持连续生产的企业,积极采取措施稳定职工队伍的,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稳定就业奖补,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30万元。加大企业引工力度,对我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343”重点产业企业、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业主企业,每吸纳一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给予2000元补贴;每吸纳一名技能人才(中级技能证书及以上)给予1500元补贴;每吸纳一名普通工给予1000元补贴。

保障企业资金需求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低碳环保、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做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推动更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着力解决项目要素难题

对符合用地、用海、用林条件的项目,做到审批速度“能快则快”、报批材料“能少就少”、审批环节“能简尽简”;对需上报国家审批的项目,要积极跟踪争取相关国家部委支持,争取尽快获批。对省级以上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项目等重大项目,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容缺预评审”,即到即审,优先保障要素指标。抓好“双控”“双碳”工作,积极争取重大产业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

持续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工作

确保国投湄洲湾电厂电煤库存达到满负荷发电15天(力争达25天以上),石油满足全市使用7天,城市燃气满足全市使用3天储备量。要发挥电网投资稳增长作用,优化110(35)千伏电网网络结构,提高N-1通过率,科学安排配变停电检修计划,优化片区供电方案,保障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NO.10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红包”

强化疫情防控工作

坚定不移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科学精准、毫不放松抓紧抓实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以“一老一少”和重点人群加强免疫为重点,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强化重点场所管理,加强进口冷链货物风险防范,落实“四早”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统筹发展和安全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精准防控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突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