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参与东道国经济建设,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2019年5月30日在澳门举办的“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介绍,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达到2.3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达到1.6万亿美元。10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年均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达到70万个,中国金融机构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提供融资超过了3000亿美元。
在吸引了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业界人士参与的“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中,全球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核心议题。
低价中标时代或将结束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首次将“高质量基础设施”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基础设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也阐述了齐心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和行动。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新加坡樟宜机场集团主席廖文良表示,一些基建项目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承包商当初报价太低,在实施的过程中只能偷工减料。因此要对承包商进行综合考量,报价并不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同时高质量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成本。
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运营官祝宪指出,招投标的时候报价最低的承包商不见得有最好的质量、最好的回报,所以必须要用系统化的方式来进行分析,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来分析它的成本,包括项目完工后的维护、运营环节。
“高标准意味着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可持续,而并非出于短期考虑,在这些大型基建项目中提高标准,倡导国际性、全球化的合作,追求环保、绿色发展的理念,应该融入项目设计及施工的整个过程,并且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化运作。”美国重型机器生产商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陈其华表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冯·阿姆斯贝格坦言:“在高质量投资方面,我们有很多国际标准。比如竞争性招标、国际环境标准等,这样各个参与方就愿意参与,因为地方政府知道这些项目符合国际标准,可以给地方带动经济发展。对承包商来说,也不用担心招标舞弊的问题。所以国际标准对于可持续的投资至关重要。”亚投行现在有97个成员国,已经为39个项目提供了融资,覆盖15个国家,质量和可持续性是亚投行评估项目的关键指标。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在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时,习近平曾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大写意”与“工笔画”在中国绘画中分别对应粗略勾勒和精细雕琢的笔法。这样的比喻,也意味着“一带一路”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项目首先必须具备自身的生命力,具有真实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环保价值、社会价值和治理价值。”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春国介绍,供电占全国10%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得益于中国电建的过硬质量,在2018年经历14次全厂失电后仍然运行稳定,保障了巴基斯坦的电力供应。同时,低成本发电为东道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19年4月总共纳税2.4亿美元。
杜春国谈到,他们种植了125英亩红树林,保护了近海和陆地生态;在环境价值方面,该项目对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远低于世界银行对燃气电站的要求,并通过海水淡化最大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淡水使用。同时,公司提供的4千多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近1万人就业,体现了项目的社会价值。
毕马威全球基础设施行业亚太区主管韦勒认为,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环境、经济、运营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不仅要覆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还要保证项目持续优质地发挥作用,惠及所在社区和民众。
在非洲开发银行行长特别顾问兼内阁委员会主任班吉·奥伊兰·奥伊卡看来,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他认为,非洲要加强与外界的互联互通,也要加强大陆内部国与国之间的联通,从而能够加强地区的贸易流通。
他的观点得到了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石纪杨的认同。石纪杨认为,从制造业的角度,目前南北非洲最缺的是电力、电源、电网;从“一带一路”中非合作的发展大势来说,首先是要互联互通。“中国与非洲的互联互通,包括港口、机场、航空、电信等方面,此外还有中非信息高速公路,中非贸易结算支付体系。这是目前推动中非投资合作贸易便利化很重要的基础设施。”
多方融资实现联动发展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19)》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共同发布,对71个重点国家的基础设施行业发展情况从发展环境、发展需求、发展成本和发展热度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该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成本不断上升,包括全球经营成本和融资成本。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主席陶匡淳表示:“仅靠公共部门的资金和资源难以满足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因此吸引国际私有资本的参与至关重要。同时,虽然中国已经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未来仅靠中国一方的金融资源难以完全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需求。”
陶匡淳介绍,毕马威通过调研和访谈发现国际私有资本有意愿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而中国企业也亟需与国际私有资本合作,这不仅有助于弥补项目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是可以借鉴私有资本的管理理念、建设技术、融资模式和运营经验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项目的成功率。
私人资本的参与热情正在逐渐上升。根据世界银行PPI数据库统计,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私人投资额显著回升,达到621.4亿美元,同比激增64.7%。
陶匡淳认为,中外政府、企业、国际多边组织和中外专业机构需形成一股合力,加强制度能力建设和构建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的建设。这样才能使国际私有资本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安全感、归属感和依靠感,从而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私有资本参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