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的“福州探索”

来源:福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9-08-30【字体: 正常

“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思想,孕育发端于福建,最早探索于福州。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就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近20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数字福建”战略,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力推动“数字福州”建设,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三分之一,已成为驱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逐步成为福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数字经济发展理念

(一)一以贯之抓落实。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福州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州市遵循“数字中国”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了“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组织推进的有效和长效机制;不断加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将数字经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主攻方向,立当前又谋长远;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先行先试,先后获批宽带中国、信息消费、信息惠民、智慧城市、软件特色名城等国家级示范城市,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二)融合赋能促提升。福州不断夯实以软硬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产业体系,将工业数字化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推动了传统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了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促进工业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将农业数字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通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的目标;将服务业数字化作为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主基调,通过零售业互联网转型实现了新零售弯道超车,促进福州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注重生态建体系。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福州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集聚发展要素,通过机制创新、政策创新、载体创新,优化了政务、资金、人才、公共服务等营商环境,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突出平台打造,依托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建成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支撑平台,推出智慧治理和民生应用的场景化平台,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泛在感知,电子制造业“填芯补屏”,软件产业打造特色,实现数字经济领跑的同时,推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构经济发展模式。

二、数字经济实践创新

(一)机制创新,形成合力。2001年,福州市成立“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开全国地级市数字化建设的先河。2018年,福州市成立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强化统一管理体制,统筹协调全市数字经济发展。2001年至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虽几经更迭,但从“数字办”到“大数据委”,福州数字化建设牵头抓总、对上衔接、对下带动、横向整合、资源共享、定期会商、分工负责的创新管理协调机制从未改变,保障了数字经济建设健康运行。

(二)政策创新,强化引领。2005年以来,福州市先后制定了3份“数字福州”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梳理工作要点,出台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七条措施、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五条措施、加快区块链发展三条措施、促进大数据发展三条措施等近10项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从政策导向、资金支持、融资创新、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给予保障。今年6月举行的全市产业发展促进大会,更是将“数字福州”作为“三个福州”工作的重点,在财政、科技、用地、园区、招商等方面出台新政策。政策迭代创新、持续加码,集中了优势资源推动数字经济领跑。

(三)方法创新,激发活力。主动融合国家战略,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出创新成果展示,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力量在福州落地。第二届数字峰会新增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环节,吸引451所高校、1182家企业、8915名选手参加,推动社会各界聚焦福州。推动企业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以数字卫星应用和数字内容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数字丝路特色品牌,网龙网络公司将数字教育产品拓展到了俄罗斯、土耳其等16个国家。科学创新的好办法、行之有效的新做法,激发全社会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活力。

(四)载体创新,协同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多点开发,打造环中心城区“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的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带,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福州软件园探索“一园多区”发展模式,所有园区规划方向各有侧重、协同发展,加速产业创新资源集聚。在建设模式上公办民营,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以“政府主导、产业引领、国企搭台、市场运营”的模式推进建设,引入财务团队、法律顾问、基金公司等服务配套,提高项目落地运营效率,目前已有52家企业入驻;在资源整合上产城融合,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所处的滨海新城,围绕“产、城、人”融合模式,推进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等20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三、数字经济发展成效

(一)夯实了发展基础。福州市以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为依托,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骨干网络基本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有福州至台湾淡水的海底光缆系统“海峡光缆一号”进出入口通道,开通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二是基础网络更为完善。开通全国首家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局,累计开通NB-IoT站点6235个,实现全市覆盖;全市共有宽带端口资源641万个,宽带覆盖率100%;光纤接入端口505万个,实现县(市、区)、镇区和行政村全覆盖;5G实验网组网已启动,已建5G基站925个。三是平台能力不断加强。形成“天上两朵云、地上两条路、中间一个超算”(数字福建的政务云和企业云,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海峡光缆一号,福建省超算中心)的格局,推进数据集中、融合、共享。

(二)驱动了创新发展。以创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以数字汇聚产业发展动力,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一是丰富创新要素。推动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中国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等一大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大院、大所、大实验室”落地;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拥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的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44家、市级104家,服务场地总面积2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总数3541个。二是发展创新产业。信息制造业补链强链,引进了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和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美国高意亚洲总部等项目,实现新型显示、光电子等产业链突破;软件业打造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培育壮大了福大自动化、新大陆、网龙网络、星网锐捷、瑞芯微等全国软件百强、专精特新的优秀企业。三是落地创新项目。通过两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平台效用,落地转化159项签约项目,将平台招商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三)转换了发展动能。通过数字经济赋能,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动力更足、活力更强。一是农业数字化初见成效。建成福州市数字农业平台,加快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在设施大棚、食用菌、茶果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的数字化融合发展,已有2个项目列入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建成6个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13个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二是工业数字化不断提速。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已打造汽车玻璃箱体上下游流转管理、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管理、纺织产品质量溯源及智慧园区建设管理等4个典型应用;开展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试点,9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中海创、海峡联合纺织化纤运营中心、中电福富信息科技、摩尔软件等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基础赋能平台,全市上云企业已突破500家。三是服务业数字化成果显著。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965.5亿元,比增11.9%;跨境电商进口业务货值5.54亿元,比增144.47%;市区移动支付覆盖率95%以上。传统商贸企业引入互联网功能,拥有超级物种、盒马鲜生、大有码头生鲜市集等新零售品牌,以及永辉生活、朴朴超市等各类新零售企业,福州市已跻身中国新零售商都前10名。

(四)推进了全新探索。把握新经济浪潮,探索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在数字建设方面的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在大数据领域,建成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工程和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建设,探索推动政务数据、信用数据的开放应用,开展重点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2018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4家准独角兽企业正在快速成长。二是在物联网领域,依托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物联网创新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心、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三大物联网平台,推进标准制定、产品研发、技术应用,2018年全市拥有物联网相关工程技术中心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三是在相关前沿领域,实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培育区块链产业,打造区块链经济综合试验区。围绕卫星应用,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园、长乐海丝卫星产业发展基地和福州高新区国家地球空间信息福州产业化基地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