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新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新”潮澎湃向未来

来源:闽西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11【字体: 正常

10月10日,在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基于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的高频滤波器芯片生产项目正加快室内装修和机电设备入场,生产线将于不久后建成。“届时将诞生全球首条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公司副总经理简海荣告诉记者。

正是凭着这一“杀手锏”,在之前科技部主办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晶旭成为德尔科技之后,龙岩市第二家捧得此赛事最高奖的企业。

晶旭半导体是龙岩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57.7亿元,比增7.0%;今年1至8月,实现产值323.5亿元,比增11.7%。在龙岩新材料产业新赛道上,一串串数据正勾勒出产业发展的上升曲线。

政策发力 开辟产业“新赛道”

发展新材料产业,龙岩有优势、有胜势。

作为福建省的主要矿产地,目前全市已发现矿产6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45种,其中稀土、金、铜、铁等16种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新优势,正是龙岩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秘诀所在。

“龙岩市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8月出台《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若干措施》,首次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为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厘清思路、描绘蓝图。”龙岩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政策加码推动新材料产业驶入“快车道”。近年来,龙岩市通过制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十二条措施等,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新材料企业累计争取各级工业支持资金超1亿元,全市共发放申报省重点新材料生产应用奖励、稀土及关联产品生产应用奖励资金2422.7万元。

数字赋能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龙岩市通过制定《龙岩市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龙岩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以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成功培育12家新材料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应用标杆。

与此同时,龙岩市强化精准招商,绘制新材料产业链图及招商地图,按图索骥开展招商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引进新材料项目174个,总投资535亿元,仅今年1至8月,全市新签约新材料产业项目29个,总投资88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全市新材料产业版图实现迅速扩张,目前拥有规上企业78家,已初步形成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等5条新材料产业链。

集群发展 塑造产业新优势

走进福建紫金铜业高性能铜合金带箔热轧技改扩建项目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设备正有序运转,技术人员在熟练地操作,一卷卷铜合金带箔在经过质量检测后整装待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月明告诉记者,“热轧生产线2024年投产以来,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产品,公司产能释放到70%。”

福建紫金铜业的主要原料为阴极铜,依托紫金矿业集团强大的后盾,在高科技电子材料、物联网材料、高端汽车材料等领域深耕细作,公司目前形成热轧、冷轧两大生产工艺,主打产品锡磷青铜和铜镍硅,以其高精度、高表面、高板型、高性能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产业要发展,完善产业链是关键。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目前龙岩市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紫金矿业、金龙稀土等“链主”企业优势形成集聚效应,上杭工业园区、新罗北部新城、长汀的福建(龙岩)稀土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其中,上杭工业园区依托“一园三区”模式,构建了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白砂新材料科创谷和金铜新材料循环产业园协同发展的格局;新罗区则采用“一区多园”模式,着力打造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和半导体应用新材料产业集群。作为全国六大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龙岩市已形成“稀土开采—分离冶炼—稀土功能材料—下游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吸引超20家稀土深加工企业落户发展。

去年,上杭县氟化工新材料、长汀县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长汀县稀土精深加工产业更是被誉为福建的“金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多款研发产品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获“创客中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最高奖;金龙稀土磁性材料、中石油催化剂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驱动 锻造产业“青合力”

上杭工业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区的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底积极拥抱市场,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于今年3月开始技改实施智能化电池拆解生产线项目建设,产线6月底已建成,目前正加紧软硬件调试,预计年底可全面投用。

“我们通过将废旧锂电池进行精细化的深度拆解,可以降低物流、人工、湿法再生、设备维护、能耗等成本,提升产能。”常青新能源行政人事总监陈征贤告诉记者。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龙岩市鼓励现有新材料企业“老树发新枝”,对新材料“强链、补链、延链”技改项目,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5%进行补助,2023年以来已对超30个技改项目下达补助资金超3000万元。

创新的底气源于人才支撑。通过制定产业人才图谱,实施“才聚龙岩”行动、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岩籍优秀青年人才回引等专项行动,近三年,岩籍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人数年均增长30.3%,累计回引7350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年均增长36.4%,累计回引752人。2022年以来,全市共为21家新材料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105人,推动天甫电子、贝思科电子、紫金佳博团队、龙新三维阵列、天守超纤、韩研环保等新材料企业入选产业领军团队,争取省级资金补助4800万元。

与此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作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落地。龙岩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周江聪告诉记者,“研究院目前深入60余家企业开展实地调研160余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1项,签订横向项目20项,项目经费累计755.5万元,向上争取项目17项,获批经费336万元。”

创新驱动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6家。

记者手记

青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龙岩新材料产业新赛道上,这股青春力量更是突破关键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龙岩市抢占新材料产业制高点,不仅要为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更要营造鼓励创新良好氛围,让他们的奋斗激情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