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能量持续释放
汽贸城年销汽车以万计量
文商旅项目火力全开
盛夏的泉州南安,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的工地上,机械臂精准作业,工人穿梭如织;英都镇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内,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项目负责人算起进度账笑意盈盈;政务服务中心的智能终端前,企业主轻点屏幕,不到10分钟便完成了证件续办……这生机勃勃的图景背后,是南安上半年经济答卷的生动注脚:地区生产总值898.37亿元,同比增长5.9%;45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8.73亿元,超时序进度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66亿元,同比增长5.9%。
数据的稳健攀升,源于营商环境“润物细无声”的持续优化。从项目落地的“全周期护航”到民生福祉的“精准滴灌”,从行政效能的“破壁提速”到产城融合的“同频共振”,南安以“有为、敢为、能为”的担当,践行着“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在改革发展的新天地中书写着让人民幸福的时代答卷。
破壁垒 优服务 行政减负释放市场活力
“不用跑窗口,手机点一点,新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就寄到家了。”南安渣土运输企业负责人黄先生的经历,是当地“无感续证”服务的鲜活注脚。如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等7类高频证件,依托大数据分析,识别临近换证期的企业及个人,实现到期自动提醒、换证“零跑腿”,已累计为近千人次节省办事时间超3000小时。
这种“服务找人”的变革,正是南安行政效能革命的缩影。为破解项目审批“流程长、环节多”的痛点,当地创新推出“模拟审批+全程代办”模式,用地报批周期从466天压缩至165天,63个项目用地快速获批;建立“一张图”选址联合审查机制,提前规避规划冲突,让科达阀门等企业的扩建项目少走弯路。“以前办手续要跑多个部门,现在有‘代办员’全程跟进,施工图审查比预期快了20天。”鹏华科技项目经办人感慨道。
在执法监管领域,柔性化改革让企业更安心。通过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推行“扫码入企”监管,落实包容审慎“四张清单”,今年以来涉企检查频次减少35%,却通过AI技术实现安全隐患识别效率提升60%。“执法人员会提前沟通检查内容,还帮我们排查了消防隐患,这种‘温度监管’让我们能专心搞生产。”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说。
强要素 促落地 项目攻坚夯实发展根基
“从签约到开工仅用80天,多亏了‘六办联席’机制破解用电难题。”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中,项目负责人对政府服务赞不绝口。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因涉及高压线路迁改一度停滞,南安立即启动大督导办、重点办等“六办”协同会商,10天内敲定迁改方案,推动项目提前2个月动工。
要素保障的“精准滴灌”,让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以来,南安争取中央预算内水利资金1.95亿元,占泉州总量的90%以上;获批专项债券6.89亿元、国债1.49亿元,为晋江防洪提升工程等民生项目注入活水。在土地保障上,创新工业厂房“按幢按层分割转让”模式,29个成片开发方案获批,43起林地项目快速落地,让均和云谷产业园等项目“拿地即开工”。
资金活水更要精准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千企万户”走访,50家重点项目企业获得15亿元小微贷款;“电e金服”平台推出的“电费分期”服务,为200余家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没想到用电数据也能当信用凭证,300万元贷款3天就到账,生产线没停过。”一家水暖企业负责人说。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9.8%,333家亿元企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9个百分点,新质动能加速崛起。
补短板 惠民生 公共服务绘就幸福底色
“9月就能搬进新学校了!”石井镇院前村村民李大姐站在刚验收的院前小学新校区前,看着36个标准化教室、250米环形跑道,难掩喜悦。这所投资1.2亿元的新校,可容纳1620名学生,将彻底解决周边适龄儿童“入学远”问题。
教育、医疗的“扩容提质”,是南安“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项目已完成50%,明年投用后将新增4000个学位,3个“清凉驿站”保障工人高温下高效施工;南安市总医院水头分院迁建项目加速推进,700张床位的医疗综合体将填补南部片区优质医疗资源空白。截至4月,18个卫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1亿元,今年将新增1500张医疗床位。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居民获得感节节攀升。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4元,增长5.7%,快于城镇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4。官桥镇57公里给水管网工程已完成65%,竹口村等片区村民即将告别“用水难”;梅山防汛抗旱应急救援中心建成后,将为周边30万群众筑牢安全防线。
兴文旅 促融合
产城人文共谱发展新篇
“五一期间接待游客51.56万人次,收入4.95亿元!”南安市文旅局的统计数据,印证了“来南安·会成功”城市IP的吸引力。从“成功家宴”获评泉州最佳推广案例,到英良石材博物馆入选全国工业旅游典型,文旅融合正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文体旅的“破圈融合”,进一步彰显城市营商软实力。九日山福道环线串联起世遗文化与生态风光,“成功夜市”带动夜间消费超千万元;黄圣依、赵丽颖等参与拍摄的文旅短剧,让“福见南安”话题全网播放量破80万次。上半年,南安旅游收入增长10.8%,限上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29.5%、38.7%,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城乡风貌的蝶变。丰州古城保护更新工程让千年古镇焕新颜,莲塘乡村振兴示范区带动两村增收2000万元;“考古前置”机制创新获全省推广,150余宗项目实现文保与建设双赢。“白天登九日山访古,夜晚逛西溪里夜市,南安的每一天都有新体验。”游客周先生的话,道出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从项目工地的热火朝天到行政服务的高效便捷,从校园医院的拔地而起到文旅场景的活力绽放,南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将营商环境的“软实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站在新起点,这座城市正以“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的担当,在产业共富、城乡融合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南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