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就县域产业发展新图景——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等工作三明现场会侧记

来源:三明日报 发布日期:2025-07-15【字体: 正常

县域产业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7月11日,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等工作现场会在沙县召开,省直有关单位、九市一区、驻闽有关金融机构、十个县域重点产业链试点县,部分企业、服务商等单位负责同志、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园区标准化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智改数转

开拓产业转型新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现场的高频词。

“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更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在福建金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部经理柳鹏云看来,数字化是点亮产业转型的“灯塔”,能为产业发展提升带来强劲活力。

金杨科技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国家级绿色工厂,始终以“智造引领、绿色驱动”为战略核心,深耕新能源锂电池及碱性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

为顺应全球产业链智能化升级趋势,金杨科技于2023年开启“数智工厂”战略转型,成立数字化专班,由企业一把手牵头,为数字化转型领航定向。在场景应用中,企业采用具备AI能力的视觉检测设备,动态配置资源,建立智能仓储等,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突破6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4倍,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服务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通过开展数字化诊断,为企业“把脉问诊”“开方解难”,帮助企业找准问题瓶颈、明晰转型路径,全面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会上,不少专家坦言:“面对数字化浪潮,许多中小微企业陷入‘不会转、不敢转’的窘境。”打破数字化困境,这正是服务商的职责所在。

作为服务商中的重要力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闽机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近年来,我们组建了一支全面覆盖福建县域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专业团队,今年上半年已经围绕县域产业需求,为976家企业提供数字化相关服务。”福建移动副总经理刘磊健说,将充分发挥自身在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继续为福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福建电信工业行业总经理王松勇表示,福建电信将依托覆盖广泛的通信基础设施,结合前沿的数字技术能力,为企业量身打造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福建联通副总经理余斌则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搭建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通用开发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建设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化平台,这是人工智能赋能工业互联网的重要途径。”

平台提质

打造产业升级新载体

园区作为县域产业链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其建设思路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联东U谷集团专注于产业服务和园区运营多年,目前在全国90座城市投资运营产业园区526个,副总裁孙涛结合自身丰富从业经验,为园区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定位产业方向,建立科学的企业准入与动态退出机制,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结构,确保园区整体竞争力与活力。这一理念与三明市近年来推进的园区标准化建设实践高度契合。

三明市以新一轮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巧用“腾笼换鸟”策略,为县域产业链发展释放空间。全市园区主动作为,累计盘活低效用地超1000亩。各县域产业园区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产业链项目打造优质空间载体。

过去一年,全市共实施园区基础设施类、配套设施类重点建设项目63个,新开工建设载体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盈科产业园一期等一批标准化工业厂房投入使用,市管园区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超85%,6个开发区进入全省山区开发区综合考核前十。

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三明园区发展的典型代表,自运营四年多来,始终紧扣“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工作目标。园区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同步培育科技金融、创新孵化、软件设计等多元产业,构建起独具三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支持东南航空、索富泵业等项目扩大规模,成功获批福建省低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两岸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基地,为园区发展开拓新路径。

目前,园区内常态化办公企业达183家,其中数字经济企业142家,占比77.6%;开园至今累计实现产值约27亿元、税收约1.22亿元,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

人才赋能

筑牢产业发展新基石

在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才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资源”。

科宏生物副总经理林建在会上坦言,县域面临高层次人才短缺的共性难题,需强化柔性引才策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林梅金则表示,应加强产学研融合,搭建高层次校地企合作平台。

三明市积极探索人才引育路径,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成效显著。近期,福建省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兵工装备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家重点企业,与三明技师学院签署技能人才“订单班”合作协议,将以“定向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实际生产技能,毕业后快速上岗,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共赢,目前已有179人报名参与。

此外,东南航空科技公司与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联合打造无人机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将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在无人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柔性引才与平台建设双管齐下。三明市鼓励企业以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灵活方式引才,同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氟化工研究院等“6+1”研发平台,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三明分院、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三明分院也相继落地三明,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更成为聚才育才的重要载体。

不仅如此,三明市通过设立产业链工作专班、编制专项规划搭建创新舞台,配套住房、教育、科研经费等优惠政策,全方位增强人才吸引力,逐步构建起人才汇聚的良好生态,为县域产业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从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到园区平台的提质升级,再到人才赋能的坚实举措,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勾勒出福建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未来,随着各项工作的持续发力,福建县域产业链将不断焕发新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书写县域产业蓬勃发展的精彩篇章。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