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兴(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生态智能纺织新材料项目(一期)织造车间里,智能织机高速运转。
工业,是县域经济“优等生”晋江的发展根基和“硬支撑”。
从乡镇企业起步,逐步构建起纺织鞋服、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多元繁荣的产业集群。如今,晋江已拥有超8000亿元的工业大盘,其中,超3000亿元的鞋服产业、超1000亿元的纺织产业、超800亿元的食品和建材产业构成传统优势板块,智能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则成为驱动经济新增长极的核心引擎。
在全球产业价值链深度重塑、国际分工深刻调整的当下,晋江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今年年初,回应省委“奋勇争先、再上台阶”要求和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部署,晋江于全市率先出台《晋江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多管齐下快速组织实施倍增行动。数据显示,今年1—6月,晋江市已培育产值超5亿元重点工业企业119家,其中:产值5亿—10亿元企业91家、10亿—30亿元企业25家、30亿—50亿元企业1家、50亿元企业2家,工业大盘支撑效应显现。
“近年来,晋江坚持‘晋江经验’引领,依托本土超8000亿元的工业底盘,突出优存量、拓增量、提质量,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群体,通过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梯度培育这一战略路径,加快做大企业主体、育强企业梯队,提升产业发展质效,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在高质量发展中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在泉州工业倍增大局中挑大梁、当标杆、做示范。”晋江市市长王明元表示,下一步,晋江将锚定重点工业企业数量和产值“双倍增”目标,以更优的政策、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服务,提速企业孵化培育,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壮大重点工业企业规模,实现工业经济量的较快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力争到2029年年底,累计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654家(其中,产值5亿—10亿元企业440家、10亿—30亿元企业187家、30亿—50亿元企业13家、50亿—100亿元企业8家、超100亿元企业5家、超1000亿元企业1家,4家2024年产值超50亿元的鞋服、化纤、卫品、电子信息企业按集团口径实现产值倍增),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5家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增加到500家以上,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产值超5亿元企业合计产值突破8000亿元。
谋势筑基 政企协同精绘倍增“路线图”
塑造新优势,晋江只争朝夕。
今年发布的《2025新型工业化标杆县》榜单中,晋江以亮眼成绩跃居全国第5位,成为福建省唯一跻身第一梯队的标杆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规模和数量,在该榜单设计的质效化、创新力、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5个一级指标评估维度上,晋江均取得不俗的评分,再次彰显县域新型工业化“优等生”的实力。
亮眼成绩背后,是晋江迅速行动、政企合力绘就重点工业企业倍增保障“图谱”悄然带来的新变革。
今年以来,晋江以领导挂钩重点工业企业服务机制为核心抓手,启动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通过“三步走”架构,快速建起倍增路径框架,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摸底定目标。晋江工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单位,迅速完成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分布、潜力及承载能力调查,分镇域明确2029年产值超5亿元至超千亿元企业培育数量,并锁定4家2024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作为重点培育推动产值倍增目标对象。
——密集走访研路径。2月中旬起,晋江在多轮组织专题会商倍增路径与保障措施基础上,依托领导挂钩重点工业企业服务机制,组织市、镇两级深入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问计于企,征询政企携手合力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倍增措施抓手,梳理调度行业运行、企业发展难点堵点。今年以来,市镇两级已走访重点工业企业535家次,共收集问题272个、已交办解决240个,办结率88.2%。
——“四个一批”准发力。坚持政策赋能,在出台《晋江市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方案》基础上,晋江结合新一轮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修订,出台重点工业企业产值首超分档奖励条款。此外,围绕培育一批、招引一批、扶持一批、裂变一批,晋江迅速建立了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库,实施龙头企业供应链招商、异地晋江籍企业回归项目招商、新赛道产业项目招商,一企一策帮助陷入经营困境规上企业纾困解难,鼓励产业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并购、技术并购,生成落地具备新质生产力特性的新项目。
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稳步实施,成为晋江更好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夯实工业经济“压舱石”的重要助推力。在晋江市副市长陈进福看来,在这一行动的带动下,晋江推动重点工业企业倍增的升级路径也正逐渐清晰:
——升级全产业链,带动集群倍增。立足鞋服、纺织、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倾斜用地、水电气、排污空间等要素资源保障重点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推动县域传统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招引汇聚一批功能鞋材、功能纤维、再生纤维、无水印染、优质后整理、功能陶瓷、健康营养食品、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壮大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赋能。
——布局新兴产业,打开倍增新赛道。结合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成果,加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打造多层次、多样化优质产业空间,破解要素资源限制,为新兴产业腾挪发展空间。同时,运用“投行思维”理念,强化招投联动、以投带引,利用基金引领、债券资金、股权投资等多渠道撬动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金跟投,加速布局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
——优化发展环境,保障企业信心倍增。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服务企业的理念,打造服务型、亲企业的政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在城市建设、医疗、教育等“软环境”建设上持续用心用力,全链条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人才和企业在晋江轻装上阵。
动能焕新 扩能提效锻造倍增“强引擎”
随着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推进,7月的晋江,发展热潮澎湃不息:安踏智慧创新产业园已进入建设快车道,预计2026年底竣工,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安踏集团“一总部、两中心、多基地”布局,推动晋江鞋服产业向智能化、国际化迈进;总建筑面积约35.59万平方米的信泰绿色高端智能织造省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绿色纱线10万吨、高端纺织鞋面材料9000万双、智能可穿戴产品500万件,新增产值40亿元……机械轰鸣与创新脉动同频共振中,跳动着奋力冲刺制造业高地的强劲节拍,奏响产业能级跃升的铿锵旋律。
推动现有企业扩产增效,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是晋江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重要举措。走进位于晋江经济开发区金井园区的向兴(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端生态智能纺织新材料项目(一期)已投产,织造车间里,1300多台织机正在高速运转。“我们不断扩大织造规模,从纺丝源头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在金井启动了这个项目,弥补泉州高端差异化锦纶原料空白。”据向兴集团总裁办相关负责人洪秀藜介绍,该项目目前已建成2万吨锦纶切片纺丝和1亿米坯布生产线,1.5亿米坯布生产线处于基建阶段,全部完工投产后,将与集团的染整事业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达到“补链、延链、强链”的效能,实现产业链闭环,打造化纤面料领军企业。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晋江紧盯龙头企业战略规划、骨干企业要素保障,积极助力重点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依托“老饭碗”打造“金饭碗”。在位于晋江新塘街道的卡尔美5G+智慧工厂里,5G专网贯穿裁剪、缝制、包装全流程。车间大屏上,实时跳动的生产数据与总部展厅的电子屏同步联动,管理人员轻点屏幕就能调度订单排产。“这几年,政府在企业数字化改革上给予很大支持,我们非常愿意用改革去拥抱新时代。”卡尔美专业运动品牌副总监吴沛江表示,短时间内,鞋服制造业还无法“撕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标签”,但随着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深入推进,卡尔美与联通合作开启了5G+智慧工厂项目,以5G专网为核心,贯穿多个生产环节,使生产更加可视化、智能化、精益化,从而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食品产业的升级同样亮眼。力诚食品有限公司形成以肉类、水产技术研究为主,兼顾包装化工、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开发中心,围绕市场需求,高起点、超前性地进行开发,先后推出一系列明星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力诚鳕鱼肠连续多年实现全国鳕鱼肠品类销售额第一,居行业领先地位。为应对市场供需变化,力诚食品实施“多基地+智慧物流”战略布局,在晋江新建龙湖厂区、物流园,省外投建山东临沂厂区,原有的晋江经济开发区一厂、二厂也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并在英林新建包材厂区丰富产业链。
在晋江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中,科研院所成为技术赋能的重要力量。以产业难题为科研攻关方向,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由中皮院与晋江制鞋产业上下游7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该院牵头建设国家级制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面向市场发力,服务700多家企业,实现自身造血、良性发展。在本土扎根11年的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已经合作服务泉州企事业单位400多家,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产业需求,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并通过项目合作牵引,吸引泉州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科技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经验的本土人才,为泉州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以上述两大科研院所为代表的14家晋江高水平科研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6013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900余项,横向技术服务收入3.69亿元;开展各类成果对接培训活动360余场次,为企业出具专业检测报告27万份,累计参与标准修制定185项,其中3项国际标准、128项国家标准、54项行业标准,为晋江工业企业注入创新动能,成为倍增行动的“智力引擎”。
生态护航 全链聚力厚植倍增“新沃土”
在重点工业企业倍增行动的壮阔画卷中,晋江的精准服务如同细密针线,将政策红利、资源保障与企业需求紧密缝合。从监测调度到挂钩帮扶,从增量引育到经营困难企业帮扶,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正为工业经济注入持续动能,推动今年上半年327家在库重点工业企业产值超1900亿元,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靶向施策,为在库企业注入“强心剂”。2025年春节过后,泉州、晋江市领导在挂钩走访重点工业企业时,某企业反馈因工业蒸汽压力不足,对企业产能释放和产品质量造成影响。市、县两级即时启动专项调度,专班办公室组织热电公司现场核对热网布局、管径容量和企业生产安排、蒸汽需求峰值等信息,会商确定力诚热网管道扩容加压方案,并用一周时间完成热网扩容改造,保障企业生产回归正常轨道。
晋江市领导在挂钩走访安踏公司时,安踏公司反映全球智慧创新产业园项目推进中,存在水利红线退让、用地红线重叠、土地并宗、提容增效、施工道路疏解、项目用电等问题诉求。晋江市领导当场组建项目微信群实施线上即时调度,专班办公室牵头组建服务小分队下沉项目现场服务指导,并相继召开了5场专题协调会议,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工地上”,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落实解决,项目正式踏入建设快车道。
在挂钩走访华增、宝舒等美线鞋服企业时,晋江市领导了解到,受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影响,企业陷入订单短缺困局,第二天即组织工信等相关部门,拜访鞋服头部品牌老板和供应链负责人,动员发扬晋江企业家大气包容、义字当先精神,回流部分供应链订单,与美线鞋服企业共克时艰,得到了10家鞋服头部品牌的支持和响应。4月29日下午,专题召开头部品牌供应链产能对接会,促成11家鞋服企业相继与6个头部品牌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这种“靠前服务”在晋江已形成制度常态。“服务企业发展,没有终点。”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永红说,此前,个别企业在参与全球品牌供应链竞逐时,曾因绿色壁垒问题与国外品牌供应链订单失之交臂。林永红认为,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政企双方必须有未雨绸缪意识,提前布局绿色低碳转型。继去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城市后,今年晋江首批组织了21家企业参与认证试点,同时还率先建立了绿色低碳专家库,首批下沉25家企业开展绿色降碳诊断服务,举办5场绿色制造专场培训,全方位启迪企业绿色思维、点燃绿色引擎。
——筑巢引凤,为增量企业搭建“加速台”。在晋江经济开发区英林园,开园运营的服饰一体化产业园已吸引25家泳装及配套产业链企业入园,其中有12家来自于国内其他泳装主产区,今年预计亩均产值将超1600万元;在集成电路科学园,建成投用的“芯”智造产业园一期已有27家抢滩加盟入园,其中有9家属于国内半导体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是未来进军科创板、创业板的主力军;此外,晋江聚焦智能装备、医疗健康领域引育延链项目,相继在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芯创港引进落地了睿斯科、正大制药、远大医药、博璋智能、石箱科技、鹏太机械等20多个智能装备、生命健康项目,并正围绕智能装备产业补短板,策划布局台湾精密机械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配套产业园。
“在增量企业引育中,园区是重要载体。”林永红说,为促进园区标准化建设、招商、运营提速生效,晋江园区办聚焦园区证照办理、水电气供应等需求,综合运用现场调度、会议调度、信息平台调度等方式,以“服务专班”形式靠前服务,通过“面对面”问需企业、“点对点”精准服务,解决园区及入园企业急切诉求,提速企业落地投产步伐。今年以来,累计召开调度会13场,进园入企组织专项服务活动24次,解决园区运营方及入园企业问题诉求46个。同时,坚持“每月一场一园区”,通过场景吸引、推行“前置招商+定制建设”模式、商会牵引、基金招引等方式,全面赋能园区招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园区招商活动23次,吸引超300家企业签约入园。
——雪中送炭,为困难企业撑起“保护伞”。“多亏了‘一企一策’的帮扶,我们不仅活下来了,还扩产了!”晋江某制鞋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家曾因订单锐减陷入经营困局的企业,如今车间里机器轰鸣,新接的外贸订单已排到三季度。这得益于晋江建立的经营困难规上企业库。林永红说,针对入库规上企业,晋江采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办法,“一企一策”帮扶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资金、订单、技术等困难,全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今年以来,相继帮助18家停产或营收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恢复生产、扩大生产,实现继续留库联网直报。
——生态赋能,为产业发展厚植“沃土”。在泉州嘉利儿童用品公司的美国仓里,沃尔玛门店的库存数据实时跳动。这是晋江拓展内外贸订单的一个缩影——通过打造集93个海外商协会、10个海外服务中心、46个海外舱的出海服务矩阵,托举起晋江优品的全球化新图景。融资渠道的畅通同样关键,今年晋江召开的产业链金融工作推进会上,构建形成中小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先后为84家重点产业白名单企业授信239.19亿元、放款119.92亿元。创新赋能方面,“企业出题、能者答题”机制成效显著,共促成12项省、泉州市级“揭榜挂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预计可新增产值超3.7亿元。
从保障在库企业稳增长,到培育增量企业扩规模,从帮扶经营困难企业防流失,到优化生态强支撑,晋江以全链条服务构筑起工业倍增的“保障网”。但工业倍增不是终点,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起点,一场以创新重构生产要素、以变革重塑产业形态的深度革命仍在继续。晋江用实践证明: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大叙事中,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投行思维,方能持续创造领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