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有效的措施。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办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介绍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下称《方案》)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方案》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堵点,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专利产业化促企业成长
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21%,专利申请积极活跃,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也稳步上升。
据介绍,全国布局建设103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目前已累计备案企业9万多家。为破解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两难”问题,探索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施,实现专利一对多快速许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关试点已惠及中小企业6万多家,达成许可超1万项。鼓励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820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70%。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创新奖评选中,中国获奖企业数量连续2年位居第一,而且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涵盖医疗卫生、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方案》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加以部署。强调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
申长雨表示,我们要在技术供给方面,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加速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提升信贷规模和融资便利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一月一链”等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
“要推动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科技型骨干企业等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专利技术产品化、产业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说。
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知识产权是一项国际规则,是国际贸易的“标配”,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是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申长雨介绍说,我国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和标准。据了解,我国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与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在内的32个国家建立了专利审查高速路(PPH),有力促进了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还积极建立和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我国与共建国家专利布局实现双向增长,中国申请人在共建国家的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23.8%,共建国家在华的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到9.8%。”申长雨说。
方案提出,我国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开展专利推广应用和普惠共享,鼓励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