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重点发展“6+1”条千亿产业链群

来源:投资厦门 发布日期:2022-07-04【字体: 正常

继联芯12英寸晶圆厂、士兰特色工艺、通富先进封装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当下天马6代AMOLED、中创新航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近年来,厦门市致力于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空间集聚,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23.jpg

跨岛发展的进程,也留下了厦门市产业及园区逐步壮大的印迹。在推进产业跨岛布局之初,厦门市就形成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石材等产业园区,2005年岛外固定资产投资开始超过岛内。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加速推进,大手笔推动岛外产业布局和产业园区整合,建设了火炬(翔安)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海沧港区等岛外产业园区。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20.jpg

围绕支柱产业布局

重点发展“6+1”条千亿产业链群

近年来,厦门市从产业关键环节补链、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企业服务、加强政策扶持、建设产业生态等五大方面入手,围绕支柱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信领域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机械装备、计算机与通讯设备、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等“6+1”条千亿产业链群,促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推动形成支撑厦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

“6+1”条千亿产业链群中的“6”指的是:平板显示产业、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机械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1”指的是软件和信息服务。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17.jpg

厦门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园

“6”>>

1.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

2021年实现产值1375亿元,增长15.5%。目前厦门已涵盖整机制造、通话终端、电子元器件、外部设备、IT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整机品牌具有全球影响力。

2.机械装备产业

2021年实现产值1110亿元,增长5.2%。基本形成了以金龙、捷太格特、ABB、林德叉车、太古等骨干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配套、物流配送为保障的生产组织体系,大中型客车、输配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

2021年实现产值481亿元,增长10.2%。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309亿元,增长16.3%。集成电路是厦门市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方向,近年来该产业在厦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厦门市进入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重点城市行列。

微信图片_20220628092454.jpg

4.生物医药与健康

2021年实现产值916亿元,增长17.9%,产业规模即将突破千亿大关。生物医药产业入选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厦门生物医药港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综合竞争力第13位;全球第一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首个2价宫颈癌疫苗等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相继获批投产,“国产首个、世界第四”的宫颈癌疫苗产品覆盖全国。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10.png

生物医药产业园

5.新材料

2021年实现产值1074亿元,增长17.9%,首次突破了千亿规模。厦门市新材料企业主要集中在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领域,约占全市新材料总体规模的88%。

6.平板显示产业

2021年实现产值1606亿元,增长6.9%,是厦门首条千亿产业链,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全球触控屏组件最大研发和生产基地。目前,厦门已覆盖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主要分布在火炬园及火炬翔安产业区。

“1”>>软件和信息服务

2021年实现产值1368亿元,增长10.3%。近年来,厦门软件业高速增长,获工信部批复“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厦门软件园入选首批中国智慧软件园试点园区,成长性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07.jpg

厦门软件园三期

优化主导产业

推动工业向岛外集聚

工业是拉动全市GDP增长的主力军,在厦门市发布《厦门市工业布局规划》(2019-2035年)中,规划围绕本岛综合中心,打造环湾“六大工业片区”和“一区多园”的工业总体发展格局。主导产业逐步优化,岛内重点发展科技创新、智能研发等上游产业,岛外整合现有工业组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在现有工业集聚区基础上,进行空间整合,以“优化本岛,环湾拓展”为原则,推动工业向岛外四区(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的主要工业园区集聚。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04.jpg

同安新城美峰创谷

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作为全市工业用地管控底线,保障城市工业实体经济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全市划定控制线范围共120平方公里,控制线内工业净用地面积不少于7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原则上单个区块内工业用地面积不得低于净地(扣除道路和绿地)总面积的60%。同时,将工业用地控制线方案纳入“多规合一”平台,作为规划管理依据。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901.jpg

同翔高新城

明确“六大工业片区”为重点发展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引导区内各专业园区(组团)结合新城建设,产城融合发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型工业园区。其他零星工业组团根据发展需求,引导产业升级,形成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专业组团。“六大工业片区”包括环马銮湾工业区、海沧南部工业区、集美工业区、同安工业基地、同翔工业基地、翔安航空工业区。

壮大高新企业

跨岛布局先进制造业

跨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02年的189家增加到2021年的2801家,增长约14倍,其中岛外地区占比58.3%。2021年,全市规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931.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2.6%;增长19.9%,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8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857.jpg

火炬(翔安)产业园

目前,厦门市建成各种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近百个,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同时,厦门市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5028亿元增长到2020年7337亿元,年均增长7.9%;工业增加值由1365亿元增长到1892亿元,年均增长6.8%,占全市GDP比重29.6%,对GDP增长贡献率32.3%。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两大支柱行业较2015年增长47.5%,年增长率达8.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7.7%。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854.jpg

同翔高新城

跨岛布局先进制造业,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软件信息服务4条产业链实现千亿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基本形成,获批建设“芯火”双创基地、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数字经济跑出加速度,在人脸识别、交通物流、智能语音等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建成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市大数据安全开放平台,引进华为、中软国际、浪潮等知名服务商共筑厦门市云生态。

当前,厦门市正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跃升,打造高端装备、新型消费、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链群,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微信图片_20220628085837.jpg

翔安数字经济产业园

【亮点】

● 六大工业片区

规划围绕本岛综合中心,打造环湾“六大工业片区”和“一区多园”的工业总体发展格局。“六大工业片区”包括环马銮湾工业区、海沧南部工业区、集美工业区、同安工业基地、同翔工业基地、翔安航空工业区。

● 2801家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02年的189家增加到2021年的2801家,增长约14倍,其中岛外地区占比58.3%。

● 931.6亿元

2021年,全市规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931.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2.6%;增长19.9%,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8个百分点。

● 7337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5028亿元增长到2020年7337亿元,年均增长7.9%。

● 47.5%

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两大支柱行业较2015年增长47.5%,年增长率达8.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