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聚焦“强制造”

来源:新福建 发布日期:2021-12-06【字体: 正常

622762d0f703918fb656487d08b0599e58eec41c.jpeg

2020 年 9 月 15 日,在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车身车间,

工人操作机器人分拼汽车板材

◇做大做强福建制造不仅是福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制造发展逻辑、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和风向标

◇目前,已有221家福建企业成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预计到2025年,福建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例将达66%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数达20个以上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作为中国沿海制造大省、外贸大省的福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鞋服纺织、食品等轻工产品享誉海内外,产业集聚优势明显。但福建制造业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轻、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利润偏低等问题凸显,面临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加发展质量效益的巨大挑战。

做大做强福建制造不仅是福建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制造发展逻辑、发展理念转变的一个缩影和风向标。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制造业提升改造。截至“十三五”末,全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明显改善、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高。近期以来,福建省再次开展实施“强制造”计划,为“十四五”福建制造业发展谋篇布局。

拓宽优势产业护城河

在刚刚过去的“双11”,安踏集团电商成交额超过46亿元,同比增长61%,再次领跑全行业。

安踏近年来在国内同行业企业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并不断拉近和国际头部企业的身位。亮眼的成绩,得益于这家企业近年来持续保持危机感,不断提升产品的创新力和品牌力。

9月27日,安踏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举办“创新科技大会”,发布最新研发的中底技术——氮科技,这也是该企业首次举办以发布创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大会。

安踏品牌鞋创新管理中心高级总监蔡之本介绍,自建立国内第一家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以来,安踏就不断夯实自主创新研发,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目前已经超过2.2%。“从一双鞋的各个部件,到专业竞赛运动服装的每一块面料,我们始终把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创新放在资源投入的首位。”蔡之本说。

目前,安踏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建立了设计研发中心,吸纳了200多名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累计申请国家创新专利超1400项。未来五年,安踏还计划再投入超40亿元,强化创新研发的能力。

鞋服、纺织、石化、建材、食品……福建在诸多制造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占比大、品牌知名度高、产业集群完善。

近年来,福建持续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龙头企业、放大集群效应等方式锻长板,不断拓宽优势产业护城河,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高地。

今年8月,海峡两岸合资的最大石化项目——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安全投料试车,成功打通乙烯装置全流程。

作为我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近年来,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着力构建“大炼油、大乙烯、大芳烃、大仓储”的产业格局,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式联动、全产业链发展。

据介绍,漳州古雷石化基地目前已有9家企业投产,年产值达到720亿元。此外还有在建的8家企业,即将开工的11个项目,再加上重点在谈项目全部落地投产后,该基地年产值将突破4000亿元,相当于漳州市目前工业产值的80%。

漳州提出,力争到2025年,形成两条千亿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古雷开发区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石化园区十强行列。

锻长板、强制造、优产业。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规模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47家,千亿企业2家;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5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省级222家。

今年7月,福建发布《“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并明确提出,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四大制造业主导产业提升发展能级,到2025年,主导产业规模均超万亿元。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在位于宁德蕉城区的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汽车整齐排列,场面颇为壮观。2019年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空地。几年间,一座先进的现代化汽车城拔地而起。

在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的工厂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平均每分钟,公司能生产一辆电动汽车。”公司车身车间的高级经理李琪介绍说,公司从2019年9月正式投产,投产两年来产能节节攀升,现在每年的产能做到24万辆,生产计划已经排到年底,“即使这样依然是供不应求,市场盯着工厂要车”。

记者在公司的总装车间看到,偌大的生产车间里鲜少看到有在车位上操作的工人,一排排机器人正在流水线上加紧作业。

“工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几大特点,采用了大量工业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可达99%。”李琪说,与上一代智能制造相比,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实现了交付周期缩短10%、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产品产量提高50%,成为目前亚洲最先进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智造基地之一。

因交通不便、产业薄弱,宁德市曾被称为“东部沿海黄金断裂带”。如今,厚积薄发的宁德凭借后发优势,瞄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着力构建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产业四梁八柱。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引进一家企业形成一个园区、成就一个集群的故事,在宁德持续上演。

引得“金娃娃”,扩大朋友圈。依托上汽集团福建分公司,宁德先后引进上下游企业30多家。“公司所用新能源电池采购自宁德时代公司,可以实现本地配套。公司所在园区内仅一级零件供应商就达到了30多家,整个工厂内8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在园区实现自供应。”李琪说。

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是福建谋篇落子产业结构优化的缩影。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产业结构短板,近年来,福建省持续补足新兴产业链条,创新引擎在八闽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作为福建首家年产值超千亿的民营企业,青拓集团拥有核心专利285项,制定和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0余项。

一款厚度仅0.03毫米、被业界称为“手撕钢”的不锈钢新产品,是企业今年最新研发的。青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伟说,这一款产品差不多是A4纸三分之一的厚度,可以弯曲折叠20万次以上,主要应用于柔性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还有一些传感器、储能类的电池,以及一些高科技的领域。

找准定位,谋定后动。福建倾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增长点。“十三五”期间,福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五年来,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020年实现增加值超6000亿元,倍增发展目标达成。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创锂电池国产检测设备的先河,自主研发三毫秒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检测系统,成功替代进口设备;智恒科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监控城市供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将窄带物联网、区块链等融入居民优水直饮的监测管控系统,成为智慧水务的领军型企业。目前,已有221家福建企业成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企业“加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一个个“金娃娃”,助推福建主导产业由弱变强。福建省工信厅产业协调处处长杨鹏飞表示,“十四五”期间,福建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突出强龙头、强配套、强融合,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智能制造风生水起

走进卫浴生产企业九牧的智能化工厂,整洁的车间展示了马桶现代化生产的全流程,转动的机械臂在封闭的玻璃房间内喷涂施釉,视觉检测机器人对着产品360度拍摄质检,一台台AGV小车搬运着马桶自动入库……

陶瓷卫浴产品的生产原本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但通过智能化改造,如今的生产正变得更绿色、更高效、更智慧。

现场生产负责人洪新民介绍,这个工厂已经把智能制造应用到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整体产能提升50%,能耗降低7%左右。同时,智能化生产也大大改善了生产环境,减少了职业病的几率。

“我们的机器视觉检测可实现自动质检,通过5G边缘计算和AI人工智能算法,检测机器可以进行视觉学习,相关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分析,它的质检速度将比人工质检提升10倍左右。”洪新民说。

一座座智能化工厂拔地而起,一场数字赋能传统制造的智能制造潮流风生水起。近年来,福建省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全省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以及互联网普及率均位居全国前列。

给一件西装上衣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西裤,看似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动辄数以万计各种款式、各种尺码的流水线上,这却成了一个问题。

“过去给西装配对主要依靠人工对手写的流水号进行比对,我们曾经有8个人专门就做这一件事情。”柒牌西服生产中心总监任宏建说,现在通过智能吊挂系统自动识别吊牌信息,在柒牌服装的工厂里,西装生产各个环节的配件、成品都能够自动配对。

智能化生产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管理模式、销售模式等生产关系的跃升。

福建是全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但传统销售方式中,受制于石材本身的体积、重量,仓储、运输成本高,消费者和产品难以直接面对面,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很多企业难以判断终端需求变化,企业决策往往存在很大风险。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厦门链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初打造出智慧石材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成功实现了制造工厂和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

“智能化让消费者来做决策,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还提升了效率。”链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加强说:“通过这一智能化平台,石材企业比传统制造成本下降约15%,总体提高出货效率50%以上”。

大力推动智造升级、数字赋能空间广阔。据介绍,“十四五”期间,福建省仍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为制造业赋能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预计到2025年,福建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例将达66%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数达20个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