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商务部召开“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暨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
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有望破万亿元
“考虑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吸收外资实现较快增长,我们预计,如无特殊情况,全年吸收外资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有望超过1600亿美元,实现稳定增长,能够实现全年稳外资目标。”在10月22日商务部召开的“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暨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外资司司长宗长青如是说。
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实现了较快增长,成效明显好于预期。但是,当前稳外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宗长青表示,主要有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招商引资跨境活动不便,既难“走出去”,也难“请进来”,线上招商成效有限,一些外资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放缓。二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受疫情以及个别国家“脱钩”“筑墙”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深度重塑,跨国投资呈现近岸化、本土化、区域化等趋势,而且各国引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从国内看,我国土地、资源等要素供求关系趋紧,成本不断增加,传统比较优势弱化。
宗长青指出,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吸收外资仍有不少有利条件:
一是全球跨国投资反弹。联合国贸发会议10月19日发布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跨国投资显现反弹态势。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5%,这与我国情况大致相当。报告还预计全年跨国投资将好于预期,有可能重新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向好。今年1-9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世界银行9月27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8.5%,比4月预测上调了0.4个百分点。
三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据调查,90%以上的外资企业主要面向中国市场,“在中国、为中国”。我国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产阶级,消费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无可比拟。今年1-9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4%。再加上中国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综合优势突出,中国对外资的“磁吸力”与日俱增。
四是外商在华投资预期和信心持续稳定。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3.3%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预期。美、欧、日等外国商会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三分之二的美资企业、59%的欧资企业和36.6%的日资企业计划扩大在华投资。
外资有进有出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表现
“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外资企业每年有进有出属正常的市场行为,符合市场规律,也是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表现。”10月22日,商务部召开“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暨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面对记者提及“近期不断传出外资在华业务关停或者撤离的消息,商务部如何看待”的问题,外资司司长宗长青直言。
宗长青表示:“我们关注到,时而有一些外资企业关停在华工厂,有的因产品在市场中不再具备竞争优势;有的向国外转移劳动密集型领域的投资、在国内企业增加技术密集型领域的投资,优化全球布局;当然也有个别因为成本等多方面原因离开。从总体情况看,外资企业进的多、出的少,增的多、减的少。
宗长青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万家,同比增长36.5%,这是除2018年外近20年同期增长最高。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3000多家重点外资企业中,99%的企业无项目减资或撤资计划。
中国市场对外资持续保持较强吸引力,多数外资企业也在我国实现了较好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外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再加上我国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优势凸显,中国将长期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为确保完成全年稳外资目标任务,并为明年的稳外资工作打好基础,宗长青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从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在扩大开放方面,将会同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发布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
二是在投资促进方面,将发挥第四届进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争取有更多参展商变为投资商。
三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将发布新版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强化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型经济导向。
四是在加强服务方面,将加强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推动一批在谈项目尽快签约落地、一批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一批在建项目尽快完工投产。
五是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不符的规定,继续发挥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作用,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
四个“贯穿始终”稳住“十四五”外资基本盘
10月22日,商务部召开“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暨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孟华婷表示,《“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有4方面的鲜明特点,可以归纳为4个“贯穿始终”。
把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贯穿始终。《规划》把“更大力度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写入指导思想,把“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明确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主要举措从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扩大鼓励外资目录范围,从提升监管水平到加强外资服务,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到促进国际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都是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可以说,整篇《规划》高举对外开放旗帜,是新时代外资领域的开放宣言。
把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贯穿始终。“十四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在保持引资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商务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不仅把“坚持稳总量优结构”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改善”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明显提高,外商投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外商投资主体结构更加完善。”为保障这些目标实现,《规划》第四部分从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来源结构3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贯穿始终。“十三五”时期,我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放管服”举措,营商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要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外商投资领域法治建设,依法加强对外商投资的权益保护,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始终。《规划》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统筹扩大开放与监管规范,提出完善外商投资管理法律制度、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着力增强外资领域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指明中国引资路,首份利用外资发展专项规划出炉!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利用外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10月22日上午商务部召开的“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暨稳外资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是商务部出台的首份利用外资发展专项规划,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开放新要求。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连续4年作出“稳外资”重要部署,国务院连续印发5份利用外资专项政策文件。去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为“十四五”时期利用外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资企业作为中国重要的市场主体,以占全国各类企业总数约2%的比重,创造了全国约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直接或间接拉动了1/10的城镇就业,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商务部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编制《规划》,力争在新发展阶段更好利用外资,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服务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定位。
在新发展阶段,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外资企业经过多年在华发展,不仅已经深度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而且具有联通内外的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据统计,在我国有进出口实绩企业中,外资企业数量占比约六分之一,贡献了近四成的进出口,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中占比分别约五成、六成,有力联结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此专门本编制《规划》有利于我们对标商务工作“三个重要”新定位,积极发挥外资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升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商务高质量发展。
——谋划外资工作新目标新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近些年,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持续实现逆势增长。全国新设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以美元计比“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61.8%和10.4%;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6.7%提升至2020年的15%,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利用外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有新的发展变化。在综合分析这些新变化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梳理新时期利用外资工作的新特征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利用外资的发展方向、工作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从而推动利用外资在新发展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为新时期利用外资工作提供指引,为外国投资者投资经营活动提供参考,为稳定外商长期在华投资的预期和信心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