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一带一路”推动中医药走进中欧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21-06-09【字体: 正常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医药作为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传统医学,在“一带一路”合作实施中作为我国独特的名片,能发挥特殊作用。

中医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传统医学之间具有相同性,又各有特点,是我国与沿线各国进行医学交流的重要方面。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对促进在西方国家传播中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中欧国家,中医药在捷克发展状况如何?中医药接受度如何?如何加快中医药在捷克的合法化,为中医药国际化助力?在科技部国际合作培训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龙会教授与国外专家一起,对捷克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研究、分析和展望。

捷克是欧洲较早开展中医教育的国家

杨龙会教授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捷克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巴赫花疗法、特异性免疫调节自我疗法、耳针治疗等,传统医学被看作替代医学,尚未合法化,也并未纳入当地医保范畴。

捷克国家图书馆中存放着最早将中医药带入欧洲的波兰传教士卜弥格(1612-1659年)的笔记手稿,其中,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中草药的素描图,还有有关切脉诊断方法的记载。1925年,克蒙(Cmund)教授开始运用针灸治疗风湿病和腰痛;20世纪60年代,捷克医学院为研究生开设为期3周的中医药课程,提供中医药知识学习;20世纪70-80年代,针灸疗法结合西医理论,为该国现代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90年代,捷克医生开始针灸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例如诺沃提尼(Novotny)医生和哈利诺夫斯基(Halinovsk)医生从事针灸穴位解剖研究,耶茨丁斯基(Jezdinsky)医生开展针灸消炎与止痛的实验研究,这些成果也得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认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中捷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两国针灸及中医的交流进一步增多。

捷克是在欧洲较早开展中医教育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在捷中医学会的帮助下,布拉格第一中医学校成立。1998年,第一中医学校开始得到中国专业中医机构和人士的帮助,课程不断完善,并设立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不同中医专业。与此同时,中捷两国人员合作于1997年在捷克合并创办大河道中医学院,每个寒暑假开设培训课程,并于2005年开设针灸和中医药专业的四年制课程,为该国及中欧周边国家培养了一批中医药人才。

来自捷克、参加了第一届中医药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国际高级研讨项目的本多娃(Bendova)医生,是第一中医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据她介绍,目前第一中医学校的教师多为从该校毕业的西医医生,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志愿进行教育与管理工作。从2004年起,本多娃医生开始在捷克及中东欧最古老的大学——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又称布拉格大学,成立于1348年)的两所西医院校里教授中医。根据本多娃医生及学生开展的一项当地民众对中医药态度的调查显示:民众寻求中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体整体状况,75%经过中医药治疗的病人都认为中医有效;针对专业人士的调查显示,尽管目前中医治疗方法尚未被官方认可,但他们仍然坚信中医疗效,并自愿进行学习与实践。

相关法律法规使中医药在捷克发展受限

杨龙会教授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随着中医药在捷克的不断发展,布拉格、皮尔森等地均已开设近百家中医或针灸诊所,以治疗慢性病和不孕不育症为主,多数由西医从业者开业,聘请来自中国的中医师提供中医药、针灸方面的治疗。同时,随着捷克民众对中医药需求的增加,部分疗养院也聘有中医师从事针灸按摩等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医药在捷克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尤其是针灸,已在神经性疾病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比较针灸而言,中草药在捷克的使用有限,主要作为保健食品由少数认可中草药疗效、并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西医医生使用,多数捷克专业人士及民众仍对中草药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2004年欧盟颁布《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后,欧洲对中药的注册进行了严格要求:规定“在申请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共体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由于在法令颁布后7年的过渡期内,无成功正式注册的中药材,此后中药材都存在随时面临被监管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其在欧盟国家的使用。

捷克的首部针灸法规依据1976年捷克卫生部的公告制定,并于1981年进行了修改。1994年,针灸治疗被纳入捷克国家医疗保健系统。捷克政府规定,只有完成相应针灸课程的医生,才能进行针灸治疗。中医医生在捷克尚不具备合法的独立行医资格,只能挂靠在具有西医执照的诊所名下才能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诊疗活动。2017年7月,在捷克中医团体及人士的推动下,政府颁布了《中医非执业医法案》,此法案是对中医开展执业的许可,但由于条件苛刻,多数人难以达到要求。由于多种原因,该法案在实施不到一年后,于2018年6月取消。

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医发展

“虽然中医药在捷克具有一定的接受度,尤其是针灸,在神经性疾病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中药在捷克的使用受到限制且中医执业尚未合法化,使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受到较大阻力。”杨龙会说。

因此,对于中医药未来在捷克的发展,杨龙会建议,“应深化多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并通过开展高水平中医药学位教育,加大中药与非药物疗法宣传和普及,推动中医药在该国的发展”。

杨龙会告诉记者,近年来,中捷两国政府间务实合作日益深化,卫生已成为中捷双边合作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自2013年起,双方相继成功举办两届“中捷卫生论坛”,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传统医学、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的务实合作项目;2013年上海市政府与捷克卫生部签署传统医学领域合作协议,深入推进了中捷两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2015年,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与捷克赫拉德茨·克拉洛维大学医院共同签署了《中捷传统中医药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6月,中东欧地区首家中—捷中医中心在布拉格正式成立。

“由此可见,两国政府在中医药领域已开展高层次的合作。”杨龙会说,“因此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在政府合作的框架下,通过开展高水平医疗人员交流、设立国际合作项目专项、共同开展学位与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大中捷两国医院、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进一步落实政府间合作,推动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深入开展,并以捷克为中心,带动中医药在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推动中医药真正融入当地医疗卫生体系。”

杨龙会认为,中医药在海外推广,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人才。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捷克第一中医学校的带动下,捷克相继成立多所中医学校。为捷克、斯洛伐克及周边中东欧国家培养了一批以西医医生为主的中医药实践者与传播者,并在该国及中东欧国家产生良好的影响。目前,中医药等传统医学疗法在捷克及世界受到普遍关注,对于捷克这样具有一定中医教育基础的国家,吸引相关人员来华学习及派出教学人才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我们应该借助该校在中医药教育方面奠定的基础,通过开展院校间的合作、政府支持,在该国开设中医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位课程,为捷克及周边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杨龙会说。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特色,消除疑虑,提高接受度

如何消除民众尤其是专业人士对中草药的疑虑,提高接受度,是中医药在推广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问题。

杨龙会告诉记者,根据华盛顿大学健康度量评估机构数据显示,导致捷克人口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为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中风)、阿尔茨海默病、肺癌、结肠直肠癌,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疾病是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

杨龙会认为,应以专业人士为主,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西医疗效欠佳的疾病,系统介绍中医药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明确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中草药的可信度与使用度。“同时,我们还可以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针对中风、阿尔茨海默病、癌症等高发疾病,制定中医保健养生方案,充分利用‘中-捷中医中心’等现有机构,向捷克民众义务开展健康讲座、养生保健、健身功法等非药物疗法的宣传与推广,全面推动中医药在捷克的普及。”

中医药在捷克的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与规模,中捷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也推动了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杨龙会深信,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契机下,中医药在捷克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