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单位: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项目地区:
莆田市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所属行业:
石油化工
项目类型:
新项目
项目性质:
鼓励
合作方式:
合作
前期工作
  进展情况:
暂无
项目总投资:
面议
拟吸引投
  资总金额:
面议
内容和规模:
拟引进以纤维素为生产原材料的下游生产生活用纸企业。
项目联系方式:
福建省投资促进中心联系方式:+86-591-88605322 +86-591-87270212    登录后了解更详尽内容
所属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

2024年,全省规上石油化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规上石化企业1114家,石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380.4亿元。现已跻身全国石化大省行列。目前已具备炼油4500万吨/年、乙烯590万吨/年、PX540万吨/年、PTA700万吨/年的总体生产能力,己内酰胺产能规模居全球首位,锦纶、六氟磷酸锂产量居全球、全国前列,乙烯产品规模居全国第四位。 福建石油化工产业“两基地一专区”(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专区)集聚效应正在不断扩大。漳州古雷石化基地列入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泉港、泉惠2个超大型化工园区总产值超千亿,江阴、古雷、可门、蛟洋4个大型化工园区产值超500亿,泉港、泉惠、古雷3个化工园区入选中国化工园区30强,形成化工园区集聚梯度化、差异化发展格局。三明、南平、龙岩等地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氟化工、硅化工、林产化工。厦门市石化工业主要是以正新系的橡胶加工为主。宁德市石化工业以生产为锂电池配套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为主,主要布局在福鼎市龙安化工园区和蕉城区。

关联载体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

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于 1996 年 8 月设立,2002 年行政区划调整改设秀屿区。为推进湄洲湾港口开发、加快临港产业崛起,莆田市委、市政府于2007 年 4 月重新挂牌成立北岸经开区,设立党工委、管委会,现为行政正处级单位,是福建省为数不多赋予县区一级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发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 75 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5 公里,东距台湾台中港 72 海里,是大陆与台湾本岛直线距离最短的区域;北距福州马尾港 132 海里,距上海港 510 海里;南距厦门港 96 海里,距香港 397 海里,是东亚海上运输航线的重要枢纽,也是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辖区内东吴港区是湄洲湾港五大港区之一,是福建省“两集两散”的重要港口群,是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 11 个重点港区之一。规划码头岸线约 11 公里,布置泊位 37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 36 个,形成年综合通过能力约 9148 万吨。截至 2022 年,东吴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8 个,包括 40 万吨 1 个、15 万吨级 3 个、10 万吨级 2 个、3.5 万吨级 1 个,千吨级 1 个。特别是罗屿作业区布局有全国最大的 40 万吨级铁矿石专用码头是福建首个、全国第六个满足世界最大 40 万吨矿石船靠泊接卸的港口,也是宁波以南唯一正式开港运营的 40 万吨泊位港口,连续多年成为台湾地区在大陆最大的铁矿石储备中转港口,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 年,北岸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 112.34 亿元,增长 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21.11 亿元,下降 11.4%;外贸出口额 47.52 亿元,增长 22.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 389万美元;财政总收入 6.58 亿元,下降 48.8%。在 2022 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 55 名。北岸经开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妈祖健康城,2019 年 11 月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牌子,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技和医疗健康类对台经贸合作载体平台。

在线留言

福建省投资促进中心联系方式: +86-591-88605322 +86-591-87270212

附近同类项目
浏览过的项目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