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单位:
罗源县碧里乡人民政府
项目地区:
福州市-罗源县 
所属行业:
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其他
项目类型:
新项目
项目性质:
鼓励
合作方式:
独资,合资,合作
前期工作
  进展情况:
招商投资阶段
项目总投资:
2,800,000 万元 人民币
拟吸引投
  资总金额:
2,800,000 万元 人民币
内容和规模:
牛坑湾海岸线8912米,回填后可形成约1.4万亩陆域,为港口和临港工业互动发展提供充足空间。规划作业区码头岸线长4325米,前沿水深10-20米。可布置10万吨级通用泊位10个,形成通过能力3400万吨,陆域平均纵深约630米,后方作为临港工业区和物流区用地,陆域总面积1070公顷。根据《环罗源湾地区工业产业布局规划(2020-2025)》,牛坑湾地块产业规划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配件、机械装备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
项目联系方式:
福建省投资促进中心联系方式:+86-591-88605322 +86-591-87270212    登录后了解更详尽内容
所属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

2024年,全省机械装备行业规上企业4866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实现营业收入11871.5亿元,同比增长1.8%。 福建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是全国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基地、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大中型客车制造基地、大型商用飞机维修基地、船舶修造基地以及中小型电机制造基地。龙岩新罗区机械装备产业、福州闽侯县汽车配件产业、宁德福安市电机电器产业三个集群入选福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宁德蕉城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和研发创新中心,动力电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

近年来,福建省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创新体系逐渐完善,新材料品种不断丰富,不锈钢新材料、三元正极材料、灯用钨丝、高性能车用铝合金薄板、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及器件等新材料工艺水平及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培育了青拓集团、宁德时代、恒申集团、厦门钨业、紫金集团、德尔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

新能源产业

2023年末,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3%,每两度电中约一度电为清洁能源发电。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三位,福建三峡风电国际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

2024年前三季度,我省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在地区经济中分量过半,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势良好,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20267.68亿元,同比增长4.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4%。前三季度,全省839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53.6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全国高 4.4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实现营业收入4839.8亿元,增长19.4%,比全国高9.5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03.2%。

关联载体

福建省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窗口之一。南平市宁德市面积: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人口:常住人口4193万人。区划: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57761亿元,比上年增长5.5%,规模居全国第八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920元,比上年增长5.5%;工业增加值19185.8亿元,增长6.1%;货物进出口总额19898.5亿元,增长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63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25元,增长6.9%。外商投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083家,同比增长9.7%;新增合同外资31.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31.2亿美元,规模居全国第8位。截至2024年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闽投资外资项目230个。外商投资对经济社会带动作用明显:福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开放始终走在前头。外商投资企业以占全省企业数约百分之一的比重,贡献全省约1/5进出口额、1/5税收收入,带动全省约1/10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就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外资企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占全省比重均约1/4。民营经济:呈现“七七七八九”的贡献格局,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约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4%的市场主体数。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