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产业经济“内涵式”突围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24-01-15【字体: 正常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产业经济欲振乏力,该如何突围?

去年以来,莆田市从提振产业经济发展信心切入,以重大项目为切入口,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驱动,发力企业技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企业发展输入内生动力,着力谋求产业经济发展“内涵式”突围新路径。

链式招商 产业强筋壮骨

项目,就是增长极。

冬日里,莆田东吴港区北风凛冽,冰冷刺骨,但在海水提取氯化钾项目工地一线,却是一片火热景象。“抢抓晴好天气,马不停蹄赶进度,持续加大各种要素投入。”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陈军辉介绍,目前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争取春节前将钾富集主核心装置的罐全部安装到位。

海水提取氯化钾项目是去年莆田招商落地开工的一个重磅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眼下,在建的一期工程是全球首个海水提取氯化钾产业化工程。

这也是莆田壮大临港产业、做好海洋经济文章的一个延链项目。该项目与东吴港区内的国投湄洲湾电厂合作,以其发电后产生的低压蒸汽作为能源,梯次利用,实现氯化钾规模化生产,源源不断为农业活动提供钾肥,减少以往对进口资源的依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针对重点产业链的缺失环节,精准策划引进配套项目,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甚至贯通不同产业链之间的联系,加快产业集群步伐。”莆田市发改委主任程振宇说。

去年初,莆田市主要领导率领经贸代表团赴印尼、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开展实地考察、项目推介、恳谈对接等活动,带动全市各个产业链链长、各县区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释放出良好的“一把手”招商效应。数据显示,2023年莆田对接产业类招商项目223个,计划投资1689亿多元。其中,已完成签约195个,签约率达87.4%。目前,已开工建设100个,开工率为51.3%。

致力于推动产业“内涵式”突围,莆田市不断优化两岸产业布局,通过“退二进三”,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品质,推动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去年以来,莆田在原有12条重点产业链招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现代服务业招商,招引能够“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大企业大项目。

在木兰溪南岸,靠近莆田主城区的中央商务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打造集商业服务业、旅游休闲、购物消费、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旅文活动集聚区。

同题共答 打通产学研创新链

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莆田当地鞋业龙头企业。

在双驰定制工厂,只需15秒,设备可精准测量消费者足部54项数据,还可随心定制材质、外观等个性化需求,再通过把数据传输下单给“智能工厂”进行生产。从扫描脚型数据到成品鞋出炉,整个流程只需要两个小时便能完成。

作为老牌鞋企,双驰公司向科技要动力,与科研团体研发全球首台“识足鸟”脚型足压一体式采集分析仪,建成国内首个制鞋业规模化、产业化的个性化定制工厂,提供打通数据采集、定制互动、智能生产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解决了传统鞋业高库存的顽疾,开辟了“鞋找脚”的市场新赛道。

双驰科技有限公司创新项目总经理古玮明介绍,C2M(即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个性化定制平台,在制造成本仅提高15%至20%的情况下,助力实现单条生产线每年9000万元的营业收入,收益提升80%。企业在人力成本投入、材料损耗上分别降低70%和20%,产品不良率也锐减60%。

攻技术,在高端面料、鞋底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搭平台,上线省级鞋服产业供应链平台,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鞋业创新服务平台等合作,成立福建省工匠学院和莆田市鞋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去年以来,莆田鞋业创新不断。

类似鞋业这样的创新,在莆田几乎所有传统制造业发生。

2023年10月,莆田市首批由科技特派员、教授、专家等组成的18名“科技副总”到20家企业上任。此举有助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科研人才把论文从“纸上”落到“地上”。

在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上,莆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内涵型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莆田一项创新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正在进行——连接省项目成果及技术需求对接中心、工信部产业服务平台等产学研平台,推进华峰、恒而达、永荣科技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同题共答,形成协同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实施。同时嫁接东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黄金集团等高端资源,依托莆田学院、湄职院等市内大中专院校和新工科产业学院,将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到产业一线,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

“与企业针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单独攻关相比,这种‘大线出题、小线答题、产研一体’模式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创新成果的链接、聚合与溢出效应。”莆田市工信局技术进步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