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开放不断加速 外资竞逐中国金融市场入场券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0-09-18【字体: 正常

9月3日,银保监会批准日本上田八木短资株式会社在北京筹建独资货币经纪(中国)公司,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货币经纪公司有望落地。这距离上一家外资控股券商星展证券获准设立仅过去2个工作日。在外资市场准入大幅放宽的背景下,近期外资控股券商密集获批,外资控股券商队伍已扩容至8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表示,在今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之中,金融业准入的负面清单已经正式清零,目前相关措施已初见成效,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正在有序地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政策利好 外资百花齐放

日前,证监会核准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这是继2018年渣打银行作为首家外资银行取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牌照之后,第二家外资银行获批基金托管人资格。除花旗银行外,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在华分行也申报了基金托管资格。

今年上半年,摩根大通期货正式成为中国境内首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美国运通在华合资子公司Express Technology成为首家在中国大陆清算人民币交易的持牌外国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双双获得在华证券业务的多数控制权。资产管理公司中,贝莱德获准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先锋集团决定将其亚洲总部迁至上海。星展证券、大和证券相继拿到中国资本市场“入场券”,外资控股券商队伍扩容至8家。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投资合作研究所研究员王是业表示,金融业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深水区,也是近年来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之一。特别是今年4月1日证监会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吸引了一大批外资券商加码布局中国市场,在证券、支付、基金托管等多个领域对华投资和开展经营。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运营官侯杰明表示,中国当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奠定了持续增长和完善的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都希望加大对华投资”。瑞银证券董事长钱于军也说,过去两年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他看好瑞银证券未来在华发展前景。

据银保监会国际部副主任王彩霞透露,截至今年7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分行。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5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外资保险注册总资产达到1.6万亿元,资产规模比2018年4月初增长了约51%。

在王是业看来,外国金融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强化中国金融业的市场竞争,加速行业内优胜劣汰,推动本土金融企业加快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提高中国金融业的运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防控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

让外资机构感到振奋的是,更多的中国金融开放政策正蓄势待发。在2020年服贸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银保监会这三家中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均释放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表示“将推动金融业迈向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制度性系统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市场化改革促更大开放”……

“得益于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更多的外资企业看到了中国金融科技蕴含的巨大潜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表示对中国金融市场充满信心之时,也提醒在加快对外开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控各种风险。“未来还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使其既有利于外资行为的合规和守法经营,也有利于其利益的保障,从而可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入中国。”

王是业也持相同观点。他分析,客观来看,理财、保险、证券等领域的外资准入开放无疑会加大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削弱内资金融机构的垄断优势,部分竞争力较弱、改革迟缓的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或将下滑,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等情况。金融机构的优胜劣汰调整可能给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压力。

对此,王是业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应在坚持金融机构持牌经营的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内外资金融机构运营的所有环节和领域实施全流程监管,建立金融企业运行大数据库,开展风险研判分析,还要实施穿透式业务监管,防范风险在不同领域的传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