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跨国公司开始加紧在中国投资布局研发中心。
施耐德电气称,2020年以来,即使在疫情暴发带来高度不确定性情况下,该公司在中国研发投入仍比2019年增长了15%。此前,该公司研发工作都是以法国为主,扩展到美国,再在中国衍生。如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并在某些领域领导全球各国的研发团队。例如,在马达保护等相关产品上,中国负责在国内市场(占比约40%)和全球其他市场(约60%)的统筹研发。
上海森松制药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是日本森松工业株式会社下属企业,其在大型商用客机和火箭外壳的制造工艺研发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前,该公司获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将致力于智能模块化工厂、生物工程系统等多项新兴技术的研发。
据官方数据,截至今年4月初,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已累计达到730家和466家。相关跨国企业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新材料技术、数字信息科技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且不乏世界5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
外企竞相在华布局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原因有二:一方面,中国近年来科研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中国设研发中心有人才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日益成为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避风港”,加大在华研发投入有助于外企更好深耕中国业务。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不仅能推动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也会促进技术创新”,在近日召开的2020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上,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在中国布局研发中心体现了该公司对中国业务的关注,以及对中国创新能力的侧重。“今后,中国有望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外企来华投资的驱动力已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日益变为充满活力的市场,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有助于外企及时捕捉并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推动众多外企来华开设研发中心对中国经济也是利好。长期以来,外资在激发中国企业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不小作用。相比开设工厂,建立研发中心、设地区总部层次更高,有助于提升中国利用外资水平,促进经济加快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疫情给吸收外资带来压力和挑战之际,中国近日又推出稳外资新政,明确提出要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鼓励外商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官方还表示,要针对融资难、人员入境难、项目实施难等外企目前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研究推出更多支持政策。在此情况下,预计今后会有更多外企将研发中心落在中国。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说,中国在外企研发格局中的地位提升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中国需对此做好准备。例如,在中国研发中心负责统筹的业务领域,中国将扮演全球角色,即作出决策时需考虑全球所有市场的需求。这种角色转换和跨文化管理无论对中国还是外国员工都是不小的挑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