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升级版”稳步迈进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16-11-25【字体: 正常

    “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已成为今后五年福建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首先提出了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

  打造经济升级版,就是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让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为实现打造福建经济升级版这一目标,党代会报告结合我省实际,分别从实施创新驱动强动力、加快转型升级调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统筹区域发展促协调等四个方面,扼要地阐明了今后五年我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推进路径。

  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对于福建来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对我省提出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的要求,其中“产业优”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更向全省发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员令。

  要改革,须明势。我省的产业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仍面临布局尚未完善、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但同时,福建刚刚经历了拥抱千载难逢历史机遇的五年。中央作出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我省“多区叠加”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打造经济升级版也面临诸多优势。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准确把握发展目标和路径。面向未来五年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年1月,我省以“五新”为重点,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当前,一幕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戏在八闽大地响亮唱起。各地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利用新一轮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围绕建设项目、培育企业、发展产业、打造基地、塑造品牌,优化布局,着力推动发展模式向内涵集约、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优化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新福建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打好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致力创新驱动,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启动结构调整新引擎,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全省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287.01亿元,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号角已吹响,踏上新征程。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全省上下必以更坚定、更自信的姿态,迈出转型更实、结构更优,走向经济“升级版”的新步子。(刘国军)

关键词

  专家解读

  创新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机遇。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吹响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号角。今后要在强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优化区域创新发展布局、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重点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功能、营造激励创新良好氛围等方面抓紧落实好。力争到2020年,建设更加完备的区域创新体系,建成创新型省份,福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

  质量强省

  我省历来重视质量强省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十二五”期间厦门市被授予“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称号,福州、泉州获批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区)活动实现全覆盖。

  省委、省政府将质量强省战略列入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全省质量技术发展要通过持续努力实现如下目标:质量强省建设明显推进,质量技术基础运行保障体系初步建成,质量诚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共治的质量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力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不断提高,培育一批拥有国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质量安全监管更加有效;质量基础能力明显巩固,加快完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布局更加合理;质量服务实效明显增强,推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2013年1月省政府颁布实施《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明显优化,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划出优化开发区域县(市、区)重点开发区域。这些区域要提高集聚产业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成为支撑未来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划定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引导人口和经济向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集聚,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目前我省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迎来“六区叠加”政策利好。“六区”使福建多个平台开放,多点多面发力,多重机遇叠加,由此成为现阶段大陆最具竞争力和投资优惠的省份之一。我省应充分运用“六区叠加”机遇,促进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核心竞争力。(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陈新)

  福州腾讯众创空间:互联网产业集聚蓄势新动能

  开园不到两个月,入驻的21个创业团队中,已有8个获得资本青睐,还有60个项目排队申请入驻。闽江北岸,福州鳌峰广场,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的腾讯众创空间内,新兴产业正在此快速集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90后青年聂小辉与他的团队就是8个“幸运儿”之一,有望入选腾讯“双百计划”的创业项目。三年时间,用100亿资源扶植出100家市值过亿的公司——这是腾讯众创空间“双百计划”的目标。

  去年9月,聂小辉成立了“幻音”二次元音乐社区。目前,“幻音”上线10个月,用户过百万,还与电影《七月与安生》成功合作。

  “腾讯众创空间不仅提供免租金的办公场地,还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目前正启动A轮融资。”聂小辉语气里难掩激动之情。

  记者走访腾讯众创空间,“聂小辉们”的故事还有不少。“众创空间目前引进的项目涵盖VR、互联网金融、生活应用、手机游戏等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互联网音视频生态圈。”腾讯众创空间运营方总经理常凌奇介绍说,未来5年力争打造成为福建最大的TMT孵化器,产业链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

  “台江区在全省县区中面积最小,却吸引了影响力超大的腾讯众创空间的落户。”台江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强强联手”,与台江对“双创”的扶持、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希望借此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推动互联网产业链高速发展。

  近年来,台江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转变,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台江区已培育6家众创空间,入驻创业团队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