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
蔚蓝海岸边,钢铁巨轮与白色风车交相辉映;湛蓝海面上,红蓝色环保型塑胶浮球随海风轻摇,浅黄色深海养殖平台屹立不动......海上福州展现出一派崭新气象。
一年来,福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海上福州”建设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取得了良好成绩: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约3400亿元,保持全国前列。
现代海洋产业蓬勃发展
近日,在连江官坞的海带育苗池中,一种新型“无边海带”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说,这种新品种海带长得更宽更长,不仅亩产可以增加25%,还解决了传统海带生产边角废料高达45%的问题。今年,该公司育苗池中新品种占三分之二。
一年来,福州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创新养殖海权“三权分置”“两证联动”改革,推进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全国首创建设深远海鲍鱼养殖平台,渔业产值连续30年全国第一,远洋渔业产量占全国近五分之一。
同时,福州市培育壮大临港石化、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等现代海洋产业,建成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全球首艘4.5万吨超大型海洋工程船建成交付,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州下线。
连江黄岐半岛。
海洋科创能力持续提升
除了吃,你知道鲍鱼还有什么用途吗?在福州日兴水产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利用海洋生物酶解技术,开发出具有抗疲劳、抗氧化等作用的鲍鱼肽产品,应用于功能性营养品、医用营养剂、护肤品等领域,让鲍鱼身价倍增。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福州已经很常见。全球首个利用海洋废弃贝壳制造的骨填充材料、鱼骨等边角料摇身变成硫酸软骨素......新产品层出不穷的背后,是福州市前瞻布局海洋科创平台,设立福州海洋研究院,嫁接6个海洋产业联合研发中心,培育4个海洋科创成果集中转化区,拥有涉海高新技术企业34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同时,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设立海洋产业基金群,助推10家涉海企业成功上市。
海洋开放合作不断深化
10月1日,中远海运特运旗下7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兰花领袖”轮在福州港江阴港区成功首航,标志着“福州—波斯湾”滚装航线正式通航。
据悉,目前,福州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185个,总通过能力近2.3亿吨,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3.35亿吨,居全国第13位、全球第17位。开通全省首条直航南太平洋岛国航线和中欧北极航线,航线通达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国家物流枢纽、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快建设,全国铁路首趟“一单制”多式联运班列从江阴港区启运出海。
伴随着航线的延伸,是福州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目前,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会员已扩大至5大洲29个国家,全国唯一涉外海产品交易平台中国—东盟海交所实现复盘,全国首票进口印尼鲜食椰子在中印尼“两国双园”入境,连续举办两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渔博会规模跃居全球渔业展第二。
海洋生态环境稳步向好
国庆中秋假期,福州滨海旅游市场热潮涌动,连江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与福州新区(长乐区)下沙海滨度假村,凭借独具特色的山海景观与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在假期强势出圈。
在这背后,是福州市优越的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出圈”。福州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推进11个湾区美丽海湾建设,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达96.8%,滨海新城岸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案例。闽江河口湿地入选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福州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而长乐滨海和连江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福州滨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