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抓紧建设的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新大楼,预计今年内便可投入使用。
泉州南安,石材切割的轰鸣声里已不似往日嘈杂,智能车间的机械臂精准舞动,低空经济的无人机划破天际……这座坐拥“世界石都”“中国水暖之乡”等美誉的城市,以“链主领航”与“外脑赋能”的双轮科技产业创新驱动,不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正向增长的亮眼成绩,并以此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第44位,用硬核数据书写着县域产业创新的进阶之路。
链主领航:龙头创新激活产业集群效应
“365天无人关灯生产,年产能达400万套智能马桶。”走进九牧厨卫集团泉州科牧智能厨卫有限公司的“绿色黑灯工厂”,5G专网覆盖下的AGV小车穿梭不息,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作为南安水暖卫浴产业的“链主”企业,九牧厨卫的带动效应辐射整个产业链,而这背后,是其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深耕与前瞻性布局。
四年前,南安便开始推行“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若干个产业园”模式,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小组,推进千亿产业生态走廊建设。伴随消费升级,龙头“链主”一马当先持续加重科研投入。九牧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10%的费用投入科技创新, 20000+的专利更是将需求洞察与前沿技术转化为优质产品与体验。例如,九牧自主研发的“翻转冲刷”技术,将冲刷音量降至38分贝,仅相当于图书馆翻书声;全新推出的微泡净智能马桶,创新纳米气泡爆破除菌技术,除菌率高达99%……这种“定义行业”的创新实力,也为产业链带来了强劲动能。在“链主”引领下,福建锐洁源等配套企业产品品质异常批次不良率下降35.45%,100余家供应商质量等级从D级升至C级。数据显示,水暖卫浴阀门行业13个产业园已招引企业350家,产业集聚度从32%跃升至83%,2024年总产值达700亿元,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从35%提升至85%。
石材产业同样展现“链主”力量。英良集团从产品出口升级为模式输出,去年外贸出口额同比翻番,2025年订单已达满负荷状态。在英良、华辉等一众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南安石材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产量占全球40%,出口量超全国一半,1700多家生产企业构筑起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仅去年,南安便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73个,工业设备更新投资82亿元,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48家,阀门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外脑注入:科创平台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切割效率提升3倍,出材率最高达97%,石粉减少80%。”在华辉石业车间,线锯机械安静运转,董事长王清安的介绍印证着技术革新的力量。这项颠覆行业的技术源自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该院2025年7月正式更名并入围首批全省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试点,技术革新实现从“石材技术”到“智能制造”的跨越,成为校地融合的典范。
华侨大学南安智能制造研究院的智慧种子在四年前便已种下,四年间研究院交出亮眼答卷:申请发明专利96件、授权44件,6项技术产业化带动新增产值超5亿元,牵头制定全球首个石材线锯切割机械标准。截至2025年7月,累计培养研究生100余名,27名硕博毕业生100%就业,其中多人跻身国家重点领域。按照规划,未来研究院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至每年200人,未来五年计划孵化10家科技企业,培育1家上市公司。
这样的创新平台在南安不断扩容。南安市华南师大绿色低碳研究院、上海大学南安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相继落地,推动35个产学研项目就地转化。南安创新举办大院大所“赛马”活动,聘任11名院企合作领航员,建成2家特级人才创新实验室,形成“四院所、三中心、两中试验证、两质量检测”的科创平台矩阵。国家石材建陶、水暖洁具产品质检中心相继获批,为产业升级提供硬核支撑。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2位。2023年全市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8.6%。
人才赋能:机制创新筑牢创新生态根基
今年7月底,全省科技特派员成果(泉州)现场推介对接活动在南安举行。金穗米业副经理周振荣在控糖大米展台前给参观者算着“健康账”:“近年来,我们通过科技特派员对接省农科院研发的品种,把大米的GI值(血糖生成指数)降到50以下,还复配了藜麦、银耳,既健康又好消化。”借助科技特派员多位“技术红娘”的帮助,企业突破了品种杂交、热风干燥、保鲜等技术瓶颈,推动成果转化,制定了全链条食品安全标准,让实验室的成果得以端上百姓餐桌。这是南安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生动实践——自制度实施以来,累计选认各级科技特派员3603人次,立项南安市科技特派员后补助项目117个,下达本级配套奖补资金2325.5万元,实现乡镇、村(居)全覆盖并跨界延伸至二、三产业。
“驻企研发让成果更接地气。”华侨大学尹方辰教授带领4名研究生扎根德林智能,成功攻克高性能智能浇注装备难题,推动传统铸造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夯实人才根基,南安在16家企业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覆盖新材料、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提供生活补贴与助研经费,推动人才需求与产业发展精准衔接。政策红利下,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2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3家,230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
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让南安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低空经济创造8个全省第一,开通“空中快递”与游览航线;对接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等13个新质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锐丰源石业与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全自动生产线获市级“揭榜挂帅”立项,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增长超
从石材产业的绿色转型到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从传统集群的能级跃升到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成长,南安以“链主领航强内功、外脑赋能拓新局”的智慧,走出了县域产业创新的特色路径。随着创新生态的持续不断完善,这座“成功之城”正以更强劲的动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续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