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翔安区签约大会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投洽会期间,厦门市翔安区累计对接项目金额超1000亿元,集中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额超500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现代物流、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吸引力和发展动能。
省级项目引领,锚定产业新方向
本次签约的3个省级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成为翔安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其中,时代高性能锂电池项目由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建设,选址同翔高新城翔安片区,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400亿元。该项目将显著提升翔安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竞争力。
黑蚁新消费人民币基金项目由黑蚁资本发起,专注于消费领域实体投资,已为厦门引入多个优质项目,有望推动消费产业提质增效。飞机及发动机高性能维修项目由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支持,落地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将进一步强化区域航空维修能力,完善航空产业生态。
飞创社启动,构建创新孵化高地
作为9月8日翔安区签约大会的压轴环节,翔安飞创社正式启动,首批签约12个项目,覆盖基金、商贸、软件信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飞创社定位为“资源汇聚、创新孵化、产业升级”的招投孵化基地,是翔安对接高校资源、激活创新要素的关键举措。
基金矩阵成为亮点,光大控股海洋基金、农银AIC基金等项目落地,将为海洋生物医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支持。实体项目如合印大消费集合体、深蓝科技、泌康科技等,覆盖软件信息、高端制造与大健康领域,推动“实验室创新”向“产业价值”高效转化。
飞创社还授牌8个招商联络点和7个科技成果转化点,包括厦门大学校友会、嘉庚创新实验室等机构,初步形成“项目+基地+投资+人才+服务”的创新生态体系。
区级项目夯实基础,推动多元发展
其余32个区级签约项目覆盖水上运输、文旅、航空货运、零售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区域产业版图。
弘泰船运系列项目拟建造多艘集装箱船,增强海运能力,推动临港经济发展。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翔业公共货站平台和翔业快跨中心项目将提升航空物流能级,强化区域作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功能。
文旅方面,油罐艺术创意园COD项目将对原鑫海码头油罐进行改造,打造集文化、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公园,丰富文旅业态,带动服务业繁荣。
沃橙零售项目计划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美光影业项目将依托翔安特色场景资源,打造“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投流发行”一体化影视基地,吸引产业人才集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十五届投洽会翔安区签约成果丰硕,为翔安区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翔安区的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区域创新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翔安何以成为投资热土?
翔安区在本届投洽会成绩亮眼,并非偶然。建区22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22亿元跃升至950亿元,增长39倍;财政总收入从1.2亿元增至115亿元,增长98倍。2023年上半年,翔安GDP增速达8.9%,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连续三年半领跑厦门。
翔安不仅是厦门“跨岛发展”主阵地,还承担综合改革试点、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使命,被列为临空经济重点开发区域,为企业提供优越的制度环境。
产业方面,翔安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已引进天马、中创新航、协鑫等百亿级项目,形成3条600亿级产业链,成为厦门先进制造业核心区,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政府协同创新”模式也显著提升营商环境。翔安首创“四同联合机制”,推动信息同步、决策协同、落地共享,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本次签约凸显出翔安在强链补链方面的突破。新能源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时代锂电、中创新航、协鑫储能等领军项目密集落地,覆盖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等高价值环节,产业链日趋完整。
翔安正加快构建“环厦大科技创新圈”,已集聚2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创新实验室和35个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群英领翔”计划,今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6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4家,形成“顶尖人才+科技企业+创新成果”良性循环。
1—7月,翔安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高于全市18.8个百分点。3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7家获评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14家登陆厦门“专精特新”专板,创新生态持续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站在新的起点,翔安区以本次投洽会为契机,持续推进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4+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厦门乃至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