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人在旭源纺织5G车间操作。
鑫森合纤光伏项目
三明市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全貌
近日,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度福建省绿色制造名单:三明市尤溪县上榜4家省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截至目前,尤溪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不含国家级)、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这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都有什么奥秘?记者前往探访。
绿色园区: 集中供热 统一除污
从尤溪县城向南,驱车不足10分钟就来到尤溪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园,宽阔的马路两边绿植葱茏、厂区林立,沿途可见白色管网统一将蒸汽输向染整企业、黑色管网将各染整企业的废水输向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城南工业园总规划面积3.97万亩,是三明市单体最大的工业园区。此次成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园区建设伊始,就强调规划,对机械产业、纺织染整进行分片,对染整专业园进行集中供热、统一除污。”尤溪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阮仁宇说,尤溪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发展的号召,始终朝着更加节能、环保、安全方向努力。
在福建富瑞热电有限公司总控室里,总控大屏上锅炉总貌、汽水系统、点火系统、除渣系统、流量累积等情况直观展现,值班人员只需关注各节点的报警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即可。
温度177℃、压力0.8MPa、密度4.8kg/m^3的低压蒸汽,温度229℃—267℃、压力2.6MPa—2.8MPa、密度12.9kg/m^3—13.7kg/m^3的中压蒸汽根据需求稳定输送到创益、格利尔、纳绮、华扬、鑫友鹏、佳宇等7家用热企业;蒸汽余热进入7MW高转速背压式汽轮机组发电,所发电量并入国网;脱硫、脱硝、除尘、除灰渣,污水、废水经集中处理达标后回收复用,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时刻监测“超低排放”的园区“发动机”。
污水处理厂是园区之“肾”。入水口处泛着白沫的污水,通过细格栅池、调节池、气浮池、脉冲厌氧池等先进设施,经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高效沉淀池+纤维盘滤池等工艺处理后,到了出水口就变成汩汩清流。出水水质全面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这里规划用地面积98亩,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1.5万吨。
绿色产业:型升级 全链低碳
在城南工业园,已形成纺织原材料从一根线—一匹布—一件衣服,再到终端产品品牌打造和销售的全产业链。低碳、绿色成为园区、企业的共识。
除了染整专业园集中供热、统一除污,园区还有一个“绿”秘笈,就是严格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项目入园。目前,园区已经实现废水在线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在线监测,已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ISO5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处置利用率100%,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消减率4.99%,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2022年,园区成立绿色园区创建领导小组,不断强化目标管理,完善制度体系,组织节能宣传及教育培训,营造浓厚的节能降碳氛围。2024年12月,园区发布绿色工厂培育计划,推动更多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同时,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办公”,实现“企业不出园,能办所有事”目标,降低成本,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便利条件。
园区围绕省政府推动万亿纺织支柱产业提质提效的要求,致力打造千亿纺织产业。目前已推动7家染整企业整合入园,实现排污总量不突破、装备技术大升级、产品品质大提升,纺织产业全链条加快形成。园区推动产业升级,以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供应链为绿色制造体系主要建设内容,鑫森合纤、丰帝锦纶、创益纺织染整、东方鑫威纺织、纳绮纺织等一批高新、绿色企业迅速崛起。
绿色工厂:智能减碳 绿色制造
全球首家针织化纤智能工厂、全国首条再生纺织闭环生产线......在城南工业园,一家家智能、绿色工厂活力十足。在鑫森合纤生产车间,屋面使用采光瓦与透光玻璃,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各场所均使用LED节能灯具,公共场所照明采取分区、分级与定时自动调光控制;屋顶除自然光源采光外,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大幅提升工厂的能源自给率;依托5G工厂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能源消耗和排放的精准监控与精细化管理;开展产品生态设计,纳入节能、低碳、节水、节材、环保等理念,生物基锦纶56长丝、GRS再生锦纶长丝等环境友好型、高性能纤维产品,满足下游市场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
从产品生命周期就开展碳足迹评价,减碳降本路径不断驱动绿色制造。与鑫森合纤一路之隔的六融工业,与鑫森合纤同属福建铭璨集团。
六融工业的垂直一体化智能工厂,是全球针织化纤类项目的首次尝试,在单一厂内实现“纺纱—加弹—织造—染整—印花—成衣”六道工序连续生产。从纱线至成衣实现“零转移”。
过去,企业需要从连江可门港、莆田秀屿等地购入己内酰胺原料,在尤溪纺丝,在福清织造染整,再到江苏、广东的成衣工厂加工。
“物流运输,重复的质检、静置等环节,包了拆、拆了包的包装等,耗时耗力耗能源。”六融工业总裁陈京伟说,“垂直一体化生产极大减少了包装损耗、运输成本以及平衡车间的能耗。”他举例,面料出厂和成衣生产前2道各需要24至36小时的平衡工序如今缩减为1道,其带来的车间面积缩减、空调能耗降低就是可观的数字。
在尤溪华扬纤纺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个个废弃塑料瓶经过清洗、分类、筛选、破碎、干燥、融化、拉丝等工艺,最终变成再生涤纶短纤维。这种纤维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服装及家居用品的生产。
这是全国首家“废料回收—再生纤维—纱线面料”全链条闭环生产的企业,利用智能仓储、配料系统与再生涤纶纤维车间无缝衔接,大幅减少原料污染与物流环节损耗,智能化粗细联络车间使生产效率提升25%,年回收处理PET瓶片能力近3万吨,日处理量达80吨。
凭借绿色制造理念和出色环保表现,华扬纤纺通过GRS认证,与多个国际品牌供应商合作。2024年,生产再生化纤3万吨,再生纱线1.2万吨,产值达4.5亿元。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机器换工”推动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物等进行资源化处理和回收利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城南工业园培育出顺源纺织、隆源纺织、旭源纺织、丰帝绵纶、东方鑫威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鑫森合纤、红树林、华扬纤纺、永丰茂纸业等4家省级绿色工厂和1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除了城南园,尤溪经济开发区还大力推动城西园、中仙临港园、溪尾园、竹木园提升整体绿色制造水平。到2027年,至少培育5家省级绿色工厂,力争3家达到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准,并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阮仁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