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对接活动在厦启动

来源:厦门晚报 发布日期:2025-08-05【字体: 正常

1754357378983877.png

对接会现场。 

1754357397174202.png 

参会嘉宾体验AI中医问诊设备。

  当AI与医疗撞出“智慧火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惊喜?2025年厦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医疗专场对接会给出了答案。

  以“智汇鹭岛 AI赋能”为主题的这场活动由厦门市工信局、市卫健委联合主办,活动精心搭建起“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供需对接平台,吸引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代表们通过科技与医疗的深度对话,共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图景。

  构建“AI+卫生健康”生态 推动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

  活动现场干货满满,既有政策礼包贴心解读,医疗机构实战案例,前沿技术也纷纷登台亮相。

  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员现场解读厦门市“AI产业人才8条”政策,涵盖人才引进、培育、评价等全方位支持措施。例如,今年上半年,厦门升级“群鹭兴厦”人才计划3.0版,单列人工智能专项政策,为AI领域吸引和培育人才指明了方向。

  市卫健委相关人员介绍了厦门市在卫生健康领域人工智能场景的发展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11家三甲医院和41家基层社区机构的AI部署,构建出31个应用场景。

  市卫健委还发布了厦门市卫生领域人工智能场景的未来建设目标:到2028年,将建成50P以上医疗算力平台,培育医疗垂类大模型,构建“人工智能+卫生健康”生态体系,并围绕六大场景推动技术从研发走向临床实用。

  前沿技术集中亮相 供需对接精准牵手

  台上,多家厦门本地及省内医疗机构分享了在临床诊断决策支持、医治管控、智慧医疗等场景需求,成为AI技术落地的“靶心”。多家人工智能医疗企业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智慧医疗、大模型智能体、护理数智化等前沿技术,为医疗机构面临的“临床痛点”与“管理难点”量身定制“科技解法”。

  台下产品展示区,现场人头攒动,17家企业精准瞄准临床需求痛点,展示了在患者服务、医院管理、临床诊疗等场景的创新应用成果。“太神奇了!只需对着镜头拍张照片、看看舌头、激光号脉、回答几个问题,一份中医健康体质报告就出炉了!”参会企业代表林女士兴奋地说,“这份报告不光分析了体质情况、问题症状,还能提供饮食、运动、穴位按摩等自我调理方案。”林女士体验的是一款由厦门本地企业观健在自主研发的“保生·灵机”AI中医问诊设备,通过AI赋能实现“望闻问切”, 目前,该设备已在厦门市30个药房、中医理疗机构投用。

  大博医疗研发的智能关节置换机器人也格外吸引眼球。膝关节手术是关节类手术中最复杂、最难的。“这款机器人有了AI赋能,能在术前为医生提供科学手术方案,术中助力医生精准截骨及假体植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出血及术后疼痛。”大博医疗临床技术服务部总监李新安介绍。

  现场,需求与技术相互激荡,合作洽谈声此起彼伏。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陈媛说:“对接会为医院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期待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临床治疗更简便,造福更多患者。”慕名参会的厦门市飞亚科技有限公司张少湧说:“在这里,既能了解到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也能寻找到合作伙伴。 ”

  据了解,此次医疗专场只是系列活动的开篇。后续,厦门市还将围绕制造业、供应链、社会治理、动漫游戏等厦门优势产业开展专场对接活动,加速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的融合应用。

  相关链接

  医院

  病历流程数据 三大痛点亟待攻坚

  来自医疗行业的代表分享了当前医疗服务亟待解决的痛点,期望与各企业探索AI赋能医疗之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部主任林志刚说,当前医务人员工作极其繁忙,病历书写等文书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需要AI工具将他们从繁杂的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如何实现智能化的病历质控是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此外,复杂的就医流程往往会让患者就诊时频频卡关,医院需要智能引导系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实时导航、个性化提醒及资源协调服务。当下医院存在大量业务密集型(手术室全流程调度协同)、数据密集型(重症室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流程密集型(患者就诊、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应用场景,而这些,仅凭传统电脑系统或早期AI技术难以有效应对,需要更强大的AI工具进行优化赋能。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各医院在医疗数据的互通共享上存在难题,医疗数据的隐私性决定了全部集中处理不现实。如何安全合规地让分散在不同机构的数据“活起来”,支撑AI训练与应用是一大挑战。

  还有几位医疗代表反映,当前市场上的AI工具以通用型为主,许多AI工具懂得多,却不够精。医疗领域中处处都是“精细活”,这类“大而泛”的AI工具难以在临床治疗中施展拳脚,医院需要的是一批真正懂行的专科专病的医疗模型。

  企业

  算力数据场景 从多维度予以解决

  面对多家医疗机构代表指出的AI技术应用难题,与会企业从算力、数据、场景等多个维度提供了解决方案。

  针对多家医院提出的自主训练模型需求,作为基础设施型企业,中国电信集团翼康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强劲的算力底座,可以为患者、医疗机构和企业提供直接的算力支持,让医院能够自主打造、训练专有模型。

  针对一些医疗机构提出的AI应用面临数据瓶颈(主流大模型依赖互联网数据易产生“幻觉”误导决策,而医疗数据封闭又制约模型训练)问题,联影智能提出“大模型训练智能体(Agent)→多智能体构建医疗超级体”方案,联合第三方与医院推动迭代,并通过AI事实核查纠正常识错误(如男性卵巢疾病误判)。

针对护士信息处理难题,厦门狄耐克开发出语音识别+智能体技术,实现快速信息整理,其智慧病房及导览系统已覆盖全国3000余家医院,延伸至县域基层。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