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投敢奖敢突破 站上行业顶尖舞台 厦门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来源:厦门晚报 发布日期:2025-06-16【字体: 正常

1750034999257693.png

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在创新研发方面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1750035012977058.png

福建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实验室。

  从打破进口垄断的“中国芯”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到重塑儿童生长激素治疗新格局的益佩生®(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再到终结化疗“噩梦”的长效守护——瑞坦宁®(注射用磷罗拉匹坦帕洛诺司琼)......接连不断的新药获批上市,背后折射的是厦门市不断深化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引领发展动能的转换,为城市的持续繁荣注入澎湃动力。

  破解瓶颈

  围绕核心痛点改革增效 出台多个利好政策

  截至2024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集聚从事研发生产及服务的企业1700多家,其中资格有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5家,规上企业435家,未来产业骨干企业63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上市企业11家。

  截至2024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全年营收破千亿元。位于海沧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更是连续六年稳居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15名,进入创新爆发期,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更以“中国智造”的硬实力向世界递出亮眼名片。

  近年来,厦门市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和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以海沧区为主阵地,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难、审批慢、转化堵、应用弱”等核心痛点,坚持以改革赋能产业生态,着力打通“产品-市场(医院)”渠道,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瞄准生物医药企业“临床转化难、入院周期长、医保支付滞后”等深层次堵点,对标上海、广州等第一梯队城市,出台《关于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三医联动促进医工融合的工作方案》,实施精准改革。福建盛迪医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深切感受到厦门市厚植创新药企成长沃土,助力企业枝繁叶茂,一是敢投,对创新药临床阶段分步重奖,提前介入分担企业风险;二是敢奖,产业化奖励直指真金白银的销售转化,促进企业市场开拓;三是敢突破,出台多个保障政策,从制度创新、简化审批、权益保护多方面提供立法保障。

  打好地基

  推动企、校、医院合作 构建创新服务平台

  目前,厦门生物医药港建有生物医药相关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企业技术中心16个、新型研发机构13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个,覆盖创新药、体外诊断等核心领域,为产业创新提供坚实底座。

  不仅如此,厦门市还大力推动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建立深度战略合作;支持复旦中山医院、华西医院、长庚医院等设立临床研究中心,推动生物医药企业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成立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美花说:“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之间没有恶性竞争,而是各具特色,合作共赢,这种氛围是非常好的。通过企业、高校、医院等之间开展的互动交流,推动生物医药行业不断拓展创新。”

  厦门市针对企业研发转化痛点,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引入华西海圻(药物安评)、普蕊斯(临床CRO)等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从靶点筛选到临床试验的全流程支撑,市、区合力在生物医药港内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测试分析平台、闽台诊断产品创新创业园公共技术平台等10余个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加快创新研发转化。以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业态为突破口,推动加快形成小分子药物板块产业集聚,引进孚兴药业、维生原、紫旭医药、宝瑞药业等MAH企业24家,成为福建省内MAH项目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为创新药械提供“研发-生产”一站式服务等等。

  从最初的“甘蔗地旁建厂”到站在世界生物医药行业最顶尖的舞台。展望未来,鹭岛生物医药产业将在创新研发、产业集群、政策支持、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贡献“厦门智慧”乃至“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