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平潭时报 发布日期:2025-05-22【字体: 正常

平潭四面环海,拥有与生俱来的海洋优势,自“海上福州”战略实施以来,平潭抢抓历史机遇,以海为笔,奋力书写着向海图强的时代答卷。回顾平潭向海图强的生动实践,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总结,更是指引平潭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4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考察时指出,平潭面临的机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十多年来,平潭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全力做好“海”的文章,充分释放“海”的潜力。

  平潭秉持“靠海吃海”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渔业发展。平潭海域水质优良,适合多种海藻生长,尤其是海带和紫菜。这些海藻除作食品外,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生产,进一步提升了渔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平潭渔业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将优质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平潭在推动旅游业经济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方面,平潭积极整合旅游资源。石头、沙滩、海水、阳光、林带……对这些自然资源叠加组合,成就了平潭独特的优质旅游资源。在对资源进行分类规划的基础上,平潭重点推出了坛南湾、龙王头海洋公园、长江澳、仙人井、将军山以及北港村等特色景点。通过精心规划和建设,这些景点成为了平潭旅游业的亮点和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有效提升了旅游吸引力和消费活力,带动蓝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平潭充分利用春节、蓝眼泪季、“五一”假期、暑期旅游旺季以及“十一”黄金周等关键时段,分阶段开展各类旅游活动。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平衡旅游季节性的波动,还能在不同时间段内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从而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数据显示,2024年,平潭共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游客旅游花费1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3.9%。

  闽在海中,海为闽人田。平潭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平潭人民与海洋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已经成为平潭人民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这些海洋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了平潭人民重要的文化财富,承载着平潭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纽带。

  壳丘头遗址群是当地一个极具历史与科学价值的考古遗址。作为福建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重要遗址,壳丘头遗址群是探索地区史前文化发展脉络的珍贵线索。壳丘头遗址群的考古发现,间接证明福建沿海地区是太平洋岛国南岛语族的起源地。在考古学研究领域中,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既是我国史前海洋文明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是与太平洋地区早期文明扩散、交流、互动的直接证据;既承载着中华文明由内陆向海洋扩散的重要历史,也为加强文明互鉴、美美与共,搭建中国与太平洋地区的文化桥梁提供了支撑基础。

  多年来,平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风能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之路,积极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平潭化风为宝、以风兴业,凭借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积极打造“风能+”协同发展模式。目前,平潭全岛进入“深度全绿电”供应时代,新能源产业正逐渐成为平潭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平潭在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将绿色理念深深根植于广大群众的思想与行为中。一方面,平潭推广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改用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以低碳交通方式优化市民的出行选择。另一方面,平潭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节能先行”“我为岚岛添新绿”等活动,广泛传播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市民对绿色发展的参与度,更培育了市民良好的生态观念和行为规范,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AI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