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德市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2024年产业发展“成绩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三大产品”加快培育,“数实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信心源于决心,实干拼出实绩。今年的产业发展如何延续过去一年的好势头,答案也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发展的殷切期望。多年来,我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抱回了宁德时代、上汽、青拓、中铜等“金娃娃”,在闽东大地树立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个世界级产业地标。
宁德时代电机科技公司生产作业
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宁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不断提速。去年,锂电新能源产业产值2508亿元,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排名中国百强产业集群第16位;上汽宁德基地第100万台整车下线;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产值2270亿元,青拓中厚板通过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审核;铜材料产业产值383亿元,东南铜业电解提质增效项目建成投产。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版图中占据核心地位。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实施主导产业集群壮大工程,持续放大宁德时代、青拓集团等龙头企业总部效应,推动更多产业项目集聚、更多要素资源汇聚,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
蕉城时代基地电池生产作业
围绕建设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将高起点编制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持续拓展新能源产品应用场景。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将启动不锈钢国际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不锈钢产品向终端制品延伸;加快形成集铜冶炼、精深加工、再生循环为一体的铜材料产业链。
以四大主导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我市持续壮大新兴产业、焕新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布局电动康养、电动船舶、电动航空“三大产品”,前瞻布局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两大未来产业”,不断拓宽新领域、新业态、新场景。
“三大产品”潜力大、应用广,前景十分广阔。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就发展新能源产业、低空经济提出建议、提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持续拓展电动康养、电动重卡、电动船舶、电动航空、无人驾驶等新能源产品应用场景。
电机电器、船舶、食品等产业对宁德工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壮大传统产业“金娃娃”,我市将实施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培育壮大县域重点产业链,推动锆镁新材料产业链式延伸发展,推动电机电器设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精深发展。
培育未来产业“金娃娃”是实现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今年,我市将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程,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引育一批领军企业、创新型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示范场景。
良好的产业生态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去年,我市抓龙头引领、抓主体扩面、抓平台建设、抓人才引育,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出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10条”、制造业梯度培育“5条”;新增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3家;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41.3%、高出全省25.6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132.8亿元、增长10.8%,研发强度3.5%、全省第一。
抱好“金娃娃”,科技来助力。今年,我市将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创建国家级不锈钢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新增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培育高层次创新主体,实施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材料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攻关;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加快国家级先进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加强劳模工匠创新实验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持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产业是宁德的立市之本,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站在新起点,我市将着力打造以四大主导产业、三大产品、两大未来产业为代表的“432”产业体系,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推进产业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持续树起“宁德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