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福建密码”:自主算力 联合创新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24-12-30【字体: 正常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日前,福建昇腾AI产业发展论坛在厦门市召开。

论坛以助闽兴闽 共筑数智福建为主题,由厦门市人民政府指导,厦门市数据管理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技术团队等200多位嘉宾共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为福建的数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算力自主创新

论坛现场,福建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联合体宣告成立。该联合体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和应用创新,旨在依托昇腾和鲲鹏基础软硬件根技术,立足福建,放眼全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

1735546971235852.png 

福建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联合体成立。主办方供图

 

业内专家认为,福建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将为福建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

谈及人工智能发展不得不提及算力。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提。而算力瓶颈,正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735546980785756.png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大力出奇迹,预训练阶段,算力和训练数据的投入越多,大模型的性能就越高。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在演讲中表示。

面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20234月,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揭牌上线,成为我国东南地区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该中心采用昇腾AI基础软硬件,面向全省提供澎湃算力服务。

1735546988804665.png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许昀在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无独有偶,科大讯飞也在算力上谋篇布局,构建了国内首个支持万亿级浮点参数大模型训练的国产算力集群飞星一号平台,形成了超大模型训练算力集群优势。论坛上,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许昀表示,在前不久,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正式启动,将为大模型的训练和部署提供强大的计算力支持,进一步提升国内大模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凡此种种,都为福建省乃至国内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增效立竿见影

70多年前,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提出,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这一梦想,激励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前仆后继。近十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呈指数增长,人工智能在一些细分领域内的应用,不仅针对性地解决了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作效率、科研效率。

在福建东山珊瑚保护区,厦门大学科研团队在昇腾AI技术助力和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支持下,联合开发了一套珊瑚及鱼类的智能识别及分析系统。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监测手段费时费力,数据易受到天气、水质等因素影响的痛点。

过去一段5小时的视频样本,研究人员需要花费2-3天做鉴定分析。现在仅需40分钟即可完成。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刘敏表示。目前,监测数据中5种造礁石珊瑚的识别准确率已达99%35种鱼类的综合识别准确率可达93%

人工智能既能入海,是否也能上天

2023年,在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支持下,厦门大学空天信息智能研究团队基于昇腾AI推出了南强·慧眼航空智能运维视觉行业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航空高端装备的质量检测,能够精准高效地定性定量分析飞机外表面、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的各类损伤,涵盖裂纹、缺口、磨损、烧蚀、断裂、紧固件损坏等10余种复杂的性能失效或结构缺陷场景。

相比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南强·慧眼模型的检测精度和召回率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克服了微小隐蔽缺陷的误检漏报问题。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曾念寅表示,所研发的航空运维方案和智能化平台,能够一键快速生成质检报告,助力解决了该领域的降本增效难题。

在魏凯看来,我国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接近实用场景,把应用导向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他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广泛赋能各行各业,展现出不同态势。

产业百花齐放

在这一波由人工智能引领的人类产业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众多传统行业的变革与颠覆。无疑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将成为产业效率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如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应运而生。基于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自主算力服务下的福建人工智能产业已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在纺织行业,维库(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布匹检测经编机,应用于纺织业布匹瑕疵检测,检测准确率从70%提升到99.5%,检测效率提升了200%,批量部署后可节省50%人力成本。

在城市治理领域,智子引擎研发的Awaker VL多模态大模型通过对多模态视觉、文字、数据的理解及城市治理相关数据的训练,初步满足城市治理的152个场景的应用需求。

在政务领域,博思数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阳光公采大模型,为政府采购核心业务赋能注入全新动能。通过从人工盯防AI辅助监管的转变,显著提升了采购业务效率。南威白泽政务大模型打造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化办理解决方案。

在交通服务领域,视造智能的智慧加油站AI监管平台,对加油站内多场景的人、车、货、行为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分析,实现对加油站业务的智慧应用。

截至目前,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300多家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孵化超百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与多家企业联合发布多个原生大模型。

经济动能充沛

20239月,福建省政府出台《福建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也对人工智能创造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寄予厚望。

目前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的应用中,多集中于工业生产价值链最高的研发设计和客户服务两端。魏凯在演讲中说,这是很好的现象,抓住这样的势头,人工智能将为更多工业产品增加附加值。

1735547002150509.png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曾念寅在论坛上分享关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的观点。主办方供图

 

曾念寅则认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大有可为。在低空飞行器制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智能科技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环节中,蕴含万亿级市场规模,已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有专家研究认为未来10年,人工智能将为我国一些新兴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长机会,尤其在如汽车、交通运输和物流;制造业;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企业软件等行业。专家预计,在这些行业,一系列人工智能用例每年可创造超过6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将被激发出新的活力,对社会总需求产生强大、持久的带动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在媒体上刊文表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相关企业数量达4482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专家预测,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