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灵巧的机械臂上下舞动,现代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共享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统一调配产能……放眼福州,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通过生产换线、人机协同、上云上平台等方式,从埋头苦干、以量取胜的传统生产模式中破茧而出,向智能制造要效益、要动能。
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记者 池远 摄
在福耀集团新建成的绿色智慧工厂,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有规律地来回摆动。一块平板玻璃经过裁磨、压制、镀膜等精细工序变为成品,直至物流装箱,全生产线实现高度自动化。
“这是福耀最新打造的‘4.0工厂’,生产线人数减少近20%,生产效率提升200%,每30秒就能生产一套天窗。”福耀主管汽车玻璃生产的负责人吴礼德说。
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福耀正积极布局,将“神经系统”覆盖全球工厂,触达产业链上下游。在福耀全球工厂里,50%以上自制数控机床采用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并接入信息处理中心,可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经测算,福耀生产效率由此提升了30.5%,产品不良率降低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2%。
“智改数转”让传统产业插上了“数字的翅膀”,“福州制造”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迈向“福州智造”,塑造发展新优势。以纺织重镇长乐为例,培育形成超千亿产值的纺织产业集群,2023年纺织行业完成规上产值1627.8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62%。从微观的视角观察,纺织产业的脊梁挺起,数字的“智慧”功不可没。
福建辅布司纺织有限公司曾创造了不生产一米花边,却“撬动”长乐整条花边产业链的传奇,这与一颗“智慧”的大脑息息相关。为了解决小单居多、订单分散、产品非标、拼单困难等长期制约面辅料行业发展的痛点,辅布司提出新思路——设备上云共享,实时获取机器参数,基于机器参数和订单工艺,实现智能派单、集采拼单,在实现供需精准快速对接的同时,也降低了工厂设备的闲置率。此外,辅布司还自主研发了蕾丝花边面料智能缺陷检测系统,练就“火眼金睛”,利用视频识别功能,自动检测出布面疵点,实现生产质效同升。
同样是在长乐,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工业4.0超级工厂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智能机器人自动抓取、拆分、套袋、码垛,举重若轻,成为永荣股份将智能化贯穿企业运营全流程的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永荣股份的半年“成绩单”依旧亮眼——销售额较去年目标增长超20%,净利润增长超50%,出口销量超出预期10%,在国际市场锦纶出口量占中国锦纶出口量的35%以上。
成绩的背后,智能化是重要助力。永荣股份打通了“订单—排产—生产—检验—包装—仓储—交付”的全流程智能制造,通过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有效降低人为错误导致的损失,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降低次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将于16日在榕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将举办“智”在必行——智能产业创新成果对接会,邀请海内外院士专家作主旨演讲,探讨产业发展态势与技术创新。
近年来,福州坚持以“数”赋能,以“智”提质,通过夯实基础、标杆引领、区域复制,推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上线全省首个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项目99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13个。同时,福州以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制定出台省内首个纺织行业转型指南,创新开展电子行业通用版数字化转型方案竞赛,启动建设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引入数字化服务商55家,汇聚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超60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