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立足于时空数据服务,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稳步壮大,新场景新赛道新动能加快释放,2023年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
28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发布的这一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增长4.2%,总产值达8111亿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6.4%,近10年复合增长率12.1%;从业单位约22.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7.3万人。
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地理信息产业的时空数据服务潜力不断释放。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在2024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说,将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安全监管制度,支持地理信息与智能网联汽车、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地理信息新质生产力培育,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刘国洪说,将聚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推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从陆地向海洋、从地面向水下地下、从二维向三维、从分级分散向一体化转变;强化公共数据资源供给,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制度、公共数据有偿使用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采集、处理、增值开发利用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加快推动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转型升级,促进北斗规模应用,推进实景三维时空信息赋能,支持企业“走出去”。
报告显示,我国时空数据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时空数字底座持续筑牢。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卫星增至48颗,全国建成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约32000座。北斗高精度定位日渐成为车载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的标配。
高新已经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基色。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说,在2024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在2024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0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的100家“2024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成长性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4%。
//免责声明//
本网站基于非盈利目的引用或转载媒体报道及第三方来源信息,我们不对所转载内容的真实有效性、精准度及合规性作出承诺,相关内容也不代表本网站的官方态度。
所有转载内容的著作权归属原发布媒体、创作者或原版权方。若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内容侵犯了自身合法权益可向我们提交书面意见及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网站提供的所有资料仅作为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决策建议。用户应自行对网站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独立核实与判断。本网站不对用户因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站信息、链接而产生的各类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注:如存在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可通过邮箱 tczx4@swt.fujian.gov.cn 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