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区向“新”而兴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日期:2024-08-08【字体: 正常

吊臂起落、机器轰鸣,福州新区临空经济产业片区内,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片区开发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日前,这个项目进展再传捷报,保税区综合服务中心1#2#楼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据悉,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是福建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立足福州新区,辐射闽东北,面向全球。
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福州新区,赋予“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福州新区成为全国第14个、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闽水泱泱,奔腾入海。闽江入海口,800平方公里的沃土上,福州新区以占福州市6.6%的土地,2023年贡献全市24.2%的地区生产总值。成立近九年来,福州新区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系列新机制新模式,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新区力量。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聚成势“抱团”发展
在福州新区的福米产业园,一张薄薄的偏光片是制作新型智能显示屏的起点。从偏光片的生产、液晶面板的贴合、再到显示模组的组装,直至最后完整的商业显示设备,所有的步骤在这里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产链。这意味着,一块功能完备的新型智能显示屏在这里可以从头到尾完整地生产出来,无须离开园区。
新型显示产业是福州新区重点培育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在2021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福州新区创新了产业招商机制,采取了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策略,引进了昊盛科技集团,与福州新区集团共同打造以全球首个从材料到终端的一体化显示产业园区为目标的福米产业园。如今,福米产业园已建成并投产的福州恒美光电偏光片项目,是目前全球单体工厂规模最大、宽幅最大的项目,以及全国新一代面板贴合工艺龙头的福美显材贴合项目。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近期,昊盛科技集团旗下光电材料产业在核心产品的研发及创新方面捷报频传——自主研发的PMMA(偏光片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厚度仅为同行的1/2,可推进新型显示产品更轻、更薄化发展;自主研发的新一代UV胶(偏光片中使用到的重要材料),可大幅度提升耐候性和相容性。这些突破不但意味着打破日韩垄断、实现了部分光电显示核心材料的国产替代,更为福米产业园的偏光片项目构建了坚实的上游材料竞争优势,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产业园内的福州恒美光电、福米科技以“灯塔工厂”“数字工厂”为标杆指引,提升AI智造能力,搭建全市场、全链条大数据分析系统,落地数智工厂,驱动工厂的柔性生产和数智管理,实现工厂的提质增效。以福州恒美光电为例,数智工厂投用后,可达到日均收集数据3.46亿条,生产成本降低了10%-15%,有效产能提升了8%-10%。
福州新区集团采取了“产业园+定制”的发展模式,针对恒美光电和福米科技的市场定位,积极导入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上下游企业,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园区、链条、集群同向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壮大。据测算,福米产业园将各条产业链串联起来,通过共享物流网络和产业平台,上下游产品就地消化,利润率至少增加5%,数字化管理使得单位投资降低40%,产品良率提高到99%以上。这种产业集聚的效应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为福州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悉,福州新区依托国际空港、国际海港和国际信息港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新型显示、粮储食品、医药健康、文旅等六大主导产业。通过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2016-2023年,福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织密综合立体交通网 跑出发展“加速度”
近日,福州地铁滨海快线(F1快线)迎来新进展,机场站至中间风井区间顺利实现隧道双线贯通,标志着滨海快线全线18个区间中已实现17个双线贯通,距离全线“洞通”目标又更进一步。
福州新区作为福州市的“副中心”,自启动建设以来,就立足于打造“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双轨并行的对外半小时交通圈。这一愿景,正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而逐步变为现实。
在道路交通领域,福州新区正不断推进“五横四纵”的对外交通体系网,其中包括机场第二高速、滨海高速一期及228国道(仙鹏路段)等重点项目。建成后,这些道路将与316国道、绕城高速、机场高速、文松路、228国道形成“四横三纵”的对外交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316国道作为一条免费通行的城市快速路,自2023年底通车以来,已成为连接长乐城区、道庆洲大桥、福泉连接线及主城区三环路、二环路的黄金通道。
在轨道交通方面,地铁6号线已成功搭建起主城区、长乐城区与新区之间的快速通道,乘坐地铁畅游新区东湖、尽享海边风光,成为福州市民休闲出游的新风尚。如今,6号线东调段与F1快线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建成后将解决CBD、大数据产业园、东湖、机场等新区核心位置“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工作指明了方向。福州新区以高标准规划建设,系统设计推进综合立体交通网,旨在对外实现“1-2-3”交通圈——至2035年,依托高铁、高速公路等实现福州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出行覆盖;至省内主要城市2小时高铁通达,至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2小时航空通达;至国内主要城市群中心城市3小时航空通达。对内构建“10-20-30”通勤圈——至2035年,滨海新城活力中心区范围内10分钟通达高快速路出入口、交通枢纽;相邻组团间实现 20分钟跨区通行;滨海新城与主城间实现30分钟通达。
如今,随着松下港区、国际航空城等重点片区的开发,以及以F2、F3为代表的高铁进机场项目、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车路云一体化”等项目的推进,福州新区正在不断织密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海丝核心区重要门户。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现在办事真是太方便了,一个窗口就能搞定多项业务,效率极高,为他们点赞!”李女士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近日,在福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内,筹备开设餐饮店的李女士在帮办人员的协助下提交材料后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审批办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重要部署。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福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会同长乐区政务服务中心将涉及同一主题的37组政务服务事项配置为“打包办”事项,由“一件事打包办”窗口统一提供证照套餐联办服务,让群众“跑一个窗、提交一套材料、办成一件事”。
李女士的餐饮店开业审批经历,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诠释。原本需奔波于食品、卫健、消防等多个部门,正常要耗时11个工作日的手续,如今在“一件事打包办”窗口下,仅用时不到一小时便顺利完成,极大地缩短了审批周期,提高了办事效率。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福州新区成立了重点项目提速审批服务小组,为项目提供全程跟踪和精准服务,解决了项目报批中的诸多难题。同时,福州新区创新实施“一业一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制度,量身定制扶持政策,梳理汇总并汇编成册57项优惠政策及兑现制度和流程图,努力让企业能够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便利。
“我们全面提升响应企业需求效率,2023年全年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需求300多项,共同营造政务便捷高效、投资开放多元等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福州新区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福州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建设、产业导入、管理运营等多项工作齐头并进。截至2024年6月,福州新区注册园区企业数932家,总注册资金644.82亿元,其中,已注册并实际入驻企业144家,入驻员工人数超过3000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