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在华创造 与华共赢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日期:2024-05-06【字体: 正常

如果要问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在哪里,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正是答案之一——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10.6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引资377.6亿元,二者占全国引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3和2.2个百分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引资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诺和诺德在天津启动无菌制剂扩建项目,阿斯利康将在江苏无锡投资4.75亿美元新建小分子药物工厂,安波福启动连接器系统武汉工厂项目……今年以来,在持续加码投资中国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华布局思路已从“在中国制造”转变为“在中国创造”。

从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引资24条”,到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再到近日商务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受访专家认为,一个个稳外资、优环境、促开放的重磅举措接连落地并持续显效,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市场的磁吸力。制度型开放将成为中国高质量引资的最大优势和机遇。

高技术产业引资稳步增长

尽管国际形势纷繁复杂,但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3016.7亿元,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与此同时,新设外资企业1.2万家,同比增长20.7%。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引资总体态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中国引资面临的国际环境较为严峻,面临来自周边国家的分流、欧美“再工业化”后外资回流本国以及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布局调整的影响。这是导致近期中国引资金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新设外资企业增长是中国引资来源国更趋多元化以及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共同结果。

“投资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的提升上。相当一部分外资高科技企业具有规模小、技术先进、投资灵活等特点,往往聚焦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推动着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赵蓓文说。

近年来,在中国加码布局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去年以来,施耐德电气在华投资步履提速:7月上海康桥工厂三期工程落成并于北京设立AI创新实验室,11月无锡绿色智慧产业园破土动工。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此前也表示,未来3年在华研发投入将再翻一番。数据显示,2023年,仅在上海新增外资研发中心就有30家,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全市累计认定561家外资研发中心。

“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在中国投资和创新发展是我们的坚定承诺。扎根中国 37年来,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始终充满信心。”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负责人芭芭拉·弗赖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如今,中国是施耐德电气的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是重要的创新源泉和发展策源地。“中国的数字化发展非常强劲,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提升工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助力中国加快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引资结构的优化得益于国内超大的市场规模和健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及各项政策的激励和导向。比如,国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了向科技型企业倾斜这一导向,使得跨国企业愈发看好中国创新发展,期待合作共赢。”赵蓓文说道。

今年以来,路博迈基金、汉领资本、渣打证券、KKR等多家外资机构通过增资、新设券商、申请公募或私募以及申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等方式,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近期美国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科尔尼发布了2024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中国的排名从去年第7位跃升至第3位,从侧面反映了跨国公司将持续扩大在华投资的意愿。

“《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意味着更开放的环境、更加聚焦科技发展的决心和更大的政策利好,外资‘在中国创造’这一趋势预计会进一步加强。”赵蓓文表示,未来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抓好法治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制度型开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获悉,商务部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共同抓好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指导各地结合实际细化出台配套举措,推动境外机构与境内科技型企业高效对接、深化合作。

“随着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以及一系列稳经济、促开放、引外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将越来越好。”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吉小枫如是说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