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鹭江畔 开放逐新篇--厦门自贸片区成立九年来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62项,全国首创142项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24-04-26【字体: 正常

1212133.png

厦门自贸片区一瞥

1313122.png

厦门海关关员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调研指导,助力“新三样”出口

2211333.png

以远海码头(如图)和海润码头为代表的厦门港正在进一步推动码头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

33211113.png

自贸领航上市公司CVC母基金战略合作机构签约

2321111333.png

首批“丝路海运”智能集装箱上线启航

21333361.png

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逐步构建起“商法融合”的活跃生态圈

121213111333.png

厦门自贸片区通过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口岸营商环境“加速跑”

明媚的春光里,改革开放“试验田”生机勃发,时不我待。

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邮轮船员一次体检领取四本证书的“一检四证”新模式;设立全国首只上市公司CVC(企业风险投资)母基金及福建省首只S(二手份额转让)母基金;全国首创台胞人脸信息金融服务,台胞也可刷脸大额转账……

一项项创新成果落地的背后,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勇于担当和持续探索。

鹭江两岸,改革潮涌。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厦门自贸片区久久为功,当好改革的掘进机、开放的破冰船,九年来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62项,全国首创142项,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国务院累计七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167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有31项改革创新举措入选,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丰产田”。

乘风破浪,追高逐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将持续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设想的“三步走”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高水平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发展理念,发挥沿海近台区位特色和先行先试优势,探索出一批高质量“厦门模式”创新经验,有力推动厦门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锚定创新

“试验田”里春风正盛

今年初,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市自贸委联合印发《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这份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旨在有效防范和降低海上运输安全风险,提升企业产品海运出口能级。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蓬勃发展,新能源海上运输需求也愈发旺盛。然而,储能系统属于海运第九类危险货物,该类货物的海上运输实践经验较少,海运安全尚缺乏技术数据支撑。

聚焦发展“堵点”,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组织开展第三方安全技术研究,创新编制产品临时安全措施,全国首创“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保障机制”。如今,该机制已累计保障41个航次、1152台储能集装箱安全海运出口,累计货值超50亿人民币。

“制度型开放不仅是对标国际‘引进来’,也是大胆探索‘走出去’,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与业界合作尝试撰写新能源海上运输条件的提案提交国际海事组织,逐步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新能源产业海上出运行业标准,为新能源海上运输发出“福建声音”,贡献“中国方案”。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题中之义。挂牌成立九年来,厦门自贸片区不断跳起摸高,推出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并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自贸试验区的探索贡献“厦门经验”。

“试验田”里春风正盛,一颗颗制度创新的种子破土、发芽、成长。

今年2月,厦门自贸委与厦门海事局、厦门海关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优势,共同推出国际邮轮船员健康体检“一检四证”全新模式,实现一次体检领取海船船员健康证明、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和国际邮轮公司就职体检合格证等4本证书。

厦门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副处长魏栋表示,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邮轮船员重复体检和长时间等待的问题,让邮轮船员体检总费用降低至少1/3,领证时间从至少7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左右,大幅降低了邮轮船员领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

福建自贸试验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厦门自贸片区始终步履不停,寻求突破。

去年,全国首款为在大陆台胞提供的紧急救援返台保险服务——“两岸通保”,在厦门自贸片区成功落地。

作为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银保监局以及市金融监管局支持下,由富邦财险专门为在大陆台胞研发的创新组合型保险,“两岸通保”既填补了台胞从大陆回台湾紧急救援服务的空白,也进一步健全了台胞在大陆安居乐业的保险保障。

富邦财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为105名台胞提供了超过4亿元人民币保额的风险保障,其中厦门企业的台籍专家(专才)101人,另有4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台籍专家慕名投保。

发力向新

平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上个月,厦门自贸片区发布百亿级双特色母基金——全国首只上市公司CVC(企业风险投资)母基金及福建省首只S(二手份额转让)母基金,总目标规模达120亿元。

母基金作为股权投资行业的“源头活水”,赋能子基金、赋能企业,在助推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发布的双特色母基金,围绕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业务的子基金开展投资,并聚焦航空服务、跨境电商、航运物流、国际贸易、集成电路等自贸片区重点发展产业,将有效助力产业发展。

挂牌成立以来,厦门自贸片区持续推动金融领域创新,打造的私募基金平台逐步形成聚集优势、联动优势、跨境优势、创新优势。截至2023年末,平台已吸引经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45家,经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406只,注册规模近1500亿元。

以制度创新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厦门自贸片区持续向“新”而行,推进新业态、新模式集聚落地,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九年来,厦门自贸片区聚焦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商贸物流、机械装备等领先的主导产业,已重点打造了航空维修、融资租赁、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22个创新发展平台,并且通过持续优化“创新+数字+平台+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经济新增长极,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争合作能力。

日前,厦门自贸片区迎来首个经营性船舶租赁订单——区内企业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签订8艘甲醇Ready兼营64000DWT散货船建造合同,订单金额超21亿元。

“该订单的签订充分挖掘了厦门本地金融资源、港口功能和租赁政策的独特优势,开创厦门自贸片区船舶租赁业务的全新合作模式。船舶预计将于2025年到2027年陆续交付。”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业务总监沈焱介绍说。

融资租赁业是连接金融业和实体产业的纽带,有利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改革。片区成立以来,已形成区域性的融资租赁产业集聚区,集中注册有全市80%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截至今年一季度,片区累计实现飞机、船舶等各类特色融资租赁资产余额约1250亿元。

平台引领,招大引强也有了载体和底气。上个月,由厦门自贸委和湖里区联合引入的大丰实业海西区域总部正式签约落地。该项目将以国内IP为核心,结合原创内容,运用其专业的国际化运营水平,致力于将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此外,借助厦门自贸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其既有海外优势,立足厦门,推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对外文化贸易业务。

数据显示,从挂牌成立到2023年,厦门自贸片区主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9%,片区累计新增企业43220户,注册资本6630.18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航空维修、集成电路、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占地区GDP比重已超60%。

加速谋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4月16日,6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在2024“丝路海运”年会暨“海丝”文化交流会上发布,其中3条为厦门港始发或挂靠厦门港航线,厦门“丝路海运”朋友圈再扩大。

“丝路海运”是中国首个以及规模最大的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作为“丝路海运”始发港及核心主阵地,厦门港目前共开行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含1条散货航线)。

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志平介绍说,“丝路海运”积极顺应贸易物流新业态,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海峡快线、跨境电商、大宗货物运输等特色物流通道和航线,“丝路海运”首条跨境电商快线累计开行近90艘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5000标箱,货值超过100亿元。

“港”连四海,“航”达五洲,“贸”通天下。把握“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厦门主动先行先试,聚焦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提升通关便利水平、降低口岸物流成本、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1月,厦门数字口岸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依托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通过边建设、边试点、边推广,已打通海关、码头等40多个外部单位数据,业务覆盖海运、空运、保税、非贸等领域,共推出211项应用服务,预计可帮助企业作业效率提升50%,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5亿元,推动厦门口岸营商环境“加速跑”。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近日省发改委发布的2023年省营商环境监测结果中,厦门营商环境指标连续五年位列福建省第一,2023年度18个监测督导一级指标中,12个指标全省第一,其中跨境贸易指标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打通国际物流通道,目前厦门中欧班列已稳定开行厦门—欧洲、厦门—中亚、厦门—俄罗斯三条国际货运干线,并通过拓展海铁模式,彰显了自贸片区对台特色,辐射范围涵盖中国香港、东盟及日韩等国家与地区。此外,开行国内首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厦门—巴西圣保罗全货运航线,目前已执飞超200架次。

立足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厦门片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如今,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已然成为厦门的一张亮丽名片。

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大胆创新,从最初的探索“线上+线下”法务资源大超市,到打造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再到开拓先行启动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构建起“商法融合”的活跃“生态圈”。

据统计,目前,基地汇聚了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香港海事仲裁协会、律务、公证、司法鉴定、金融等近60家专业化、市场化合作共建机构;法务服务版图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截至3月,合作共建机构累计新增服务合约数3872多件,新增服务合约标的金额达144亿元,其中“一带一路”国家约117亿元,金砖五国约14亿元。

鹭江之畔,改革潮涌。在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与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先行先试,厦门自贸片区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紧紧围绕服务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担使命、谋新篇,激活改革创新动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

发展亮点

制度创新持续突破

挂牌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创新举措562项,全国首创142项;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5个典型案例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国务院累计七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167项改革试点经验中,厦门自贸片区有“一照一码”等31项改革创新举措入选,推广落实率达到97.6%。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厦门自贸片区台商发展服务中心,为台胞台企提供两岸行业标准采信、涉台法律服务、对台政策咨询等七大类服务。厦门自贸片区“两岸三创”平台汇聚“一品创客”、云创智谷、厦嶝等三创基地,截至目前累计注册企业2680家、引进台企391家、入驻台青649人。联合海事部门开展大陆首个台胞来厦换取大陆游艇驾驶证便利化补差换证试点,打造“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服务机制,累计服务超百名台胞。新增对台航运通道,新增海天港、海沧港综保区跨境厦金航线,开通厦门港首条直航台北港的“大三通”跨境电商航线,2023年对台海运邮快件3.19万标箱,同比增长357.96%。

推动创新发展平台建设

实施“创新+数字+平台+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出22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平台,如航空维修产业平台2023年实现营收超百亿元;融资租赁平台累计引进处置飞机180架次,租赁总规模达1200亿元,二手飞机融资租赁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厦门自贸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蝉联首批基地综合评价功能区类第一名,4个项目先后入选商务部“千帆出海”计划。

开展地方特色金融服务

获批国家外汇管理局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点城市,截至2023年12月底,离岸贸易累计外汇收支585.50亿美元,上线并运行“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具有自贸特色的私募基金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片区私募基金落地规模1489.11亿元,占全市总规模的31%,片区产业引导基金获“中国最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TOP30”。

着力加强数字监管

打造厦门自贸片区进口商品溯源平台,汇聚并生成近2300类商品超1700万条进口商品溯源数据,打造片区企业综合信息基础平台,对片区5万多家企业进行全景画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