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出台“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 --深入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本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日期:2024-02-26【字体: 正常

《泉州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近日亮相。泉州市将持续推进全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专项行动,力争到今年年底,累计投用园区项目超60个,带动周边规模化连片开发,加快推进“一区多园”整合提升;确保新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700万平方米以上,入驻、投产企业超2000家,累计完成招商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拉动各类企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深入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本。

创精品工程

力争到年底15个专精特新产业园成形成势

根据方案,泉州市将坚持建设进度同步匹配招商进度、厂房供给精准对接招商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园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间的协同联动。

推动龙头企业建园区,促增资扩产,力争全年培育龙头企业建园区示范项目15个以上。 推动专精特新园区建设,促集聚发展,力争到2024年年底,15个专精特新产业园成形成势,推动50家以上在园、入园企业成长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突出连片滚动,促规模发展。加快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各县(市、区)争取形成更多3000亩左右连片园区。

创招商达效

力争到年底累计新增投用产业空间超千万平方米

强化招商比拼,强化“产出”考核,泉州市将进一步提高园区标准化建设招商考评权重,力争到2024年年底,建成投用面积完成招商超75%,累计新增投用产业空间超千万平方米。

突出“抓招商要落地”,盯紧项目履约落地,从策划、签约、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全过程跟踪推进,力争到2024年年底,入驻、投产企业超2000家。

同时,把推动园区企业达产达效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完善推广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对亩产达标企业,在政策上优先支持、用地上优先保障;鼓励“零地增资”,支持企业在符合规划和安全要求、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土地,拓展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对亩产不达标企业,严格落实入园协议,由属地政府按约定处置,力争入园企业新增产值700亿元、今后几年每年新增产值1000亿元以上。

创优良配套

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的良性循环

泉州市将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园区发展水平、人口、地理交通环境等情况,科学规划园区配套项目,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的良性循环。

泉州市将优化配套布局,既做产业也做城市,推动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变,产城人融合发展,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高能级、高品质标准化园区。 同时,导入创新要素。加快研发设计、中试孵化、检验检测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打造创新综合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耦合发展。

布局园区综合能源上,持续推进绿色园区建设,深入推广能源互联网模式,提升“绿电”使用率,2024年年底,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智慧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创精细管理

确定一批建设和招商成效显著的“样板园区”

泉州市将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运营机制,加快“一区多园”整合托管,有序推动政企分离、管运分开,鼓励实行“管委会+专业公司”的运营模式,鼓励培育国有资本、社会力量参与的园区投资建设主体。

示范带动上,重点从14个试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建设的园区中,确定一批建设和招商成效显著的“样板园区”,总结推广一批园区示范服务典型经验。

创优势链群

各地培育 1~2条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链

培育特色县域产业链,力争到2024年年底,每个县(市、区)培育1~2条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链,一些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的县域可发展3~4条重点产业链。

产业链供应链融通,指导园区融入全市产业链生态圈,梳理专业园区载体,布局一批延链补链型专业园区,推动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加快构建“9大千亿产业集群+N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多链主”体系,推动“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力争2024年年底滚动培育市级产业龙头企业300家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