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写好竹文章 撬动大产业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发布日期:2023-11-14【字体: 正常

天蓝、地绿、水清,美丽福建生态优。

如何在享受好生态好空气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福建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上下足功夫,“不砍树,也致富”,着力发展竹产业等绿色富民产业,林农增收致富的路子不断拓宽。

竹海茫茫涌八闽

福建竹林资源丰富,现有竹林面积1845万亩,居全国首位,是我国竹子重点产区,具有发展竹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全省竹业从业人员数量超过30万人、出口创汇金额超过10亿美元、竹产业总产值1052亿元,这些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福建各地在发展竹产业中,致力写好竹文章,让小竹子撬动大产业,推动竹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领跑人、先行者。

2016年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2022年省林业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今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福建省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这些政策坚持“以二促一带三”,不断推进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措施实、含金量高。利用丰富的竹资源优势,福建有效实现了“以竹代木”“以竹代塑”,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吃干榨尽”全利用

通过实施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福建着力提升竹山经营水平,使竹林培育逐步精细,项目区丰产竹林示范基地的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计建设竹林道路6.43万公里,丰产竹林达808.8万亩,占全省竹林面积43.79%。同时,釆取组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回收招标等形式流转竹山,福建不断优化竹林经营要素配置,探索创新“竹生态银行+合作社+农户”模式,激发竹山经营活力。全省现有竹业新型经营主体1240家、经营面积超过300万亩。全省实施竹林FSC森林认证超过300万亩。

2022年,福建省共有各类笋竹加工企业2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笋竹加工企业近400家,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超过120家,解决工人就业30多万人。已形成了竹材上游竹拉丝、竹片、竹纾解,中游竹胶板、重竹板,下游竹地板、竹家具、竹工艺品,竹下脚料再利用生产竹刨花板、活性炭;笋食品上游水煮笋、手剥笋,下游预制菜、电商零食,笋壳养殖等完整的笋、竹产业链条,以及竹工机械、无醛胶水、印刷包装等较为完整的竹产业链。竹粉、竹节、竹梢等下脚料也被再生利用,用于加工生产竹人造板、竹炭和种植竹荪等,几乎全部“吃干榨尽”,真正实现了全竹利用。

转型升级兴产业

近年来,福建通过省级竹产业项目的实施,促进竹加工产业迭代升级,竹加工已由传统的竹拉丝、竹条、竹胶合板向重组竹板材、竹炭、竹家具、竹工艺(日用)品、竹纤维浆纸、笋竹食品、竹化工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迈进。竹家具、竹厨具、竹集成材、竹地板、竹炭、竹笋加工等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区域品牌成效初显,建瓯、永安、沙县、顺昌、武夷山、尤溪等6个县(市、区)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建阳、光泽、漳平、福安、邵武等5个县(市、区)被评为“中国特色竹乡”,南平市被评为“全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中国竹工机械产业基地”,建瓯市被评为“中国笋竹城”“中国笋竹之都”,永安市被确定为“中国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政和县被评为“中国竹具工艺城”。培育形成了南平竹炭制造、政和竹茶具生产、建瓯冬春笋交易市场等多个特色竹产业集聚区域。

在创新融合方面,福建加大推动竹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对接科研院校,攻关笋竹关键技术、新产品研发取得明显成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为更好地融入“双碳”和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以竹代塑”倡议,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将继续突出深化林改,健全完善经营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助力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好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同时,推动更多竹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