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迈向深远海 --漳浦瞄准风电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推进海上风电“链式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23-03-07【字体: 正常

今年开春,闽南地区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在漳浦开工建设。规划场址位于六鳌半岛东南侧外海海域,总投资近60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可超16亿千瓦时。

这是闽南风电从陆地迈向海洋的关键一步。“海上风能资源是陆地风能资源的三倍以上。深远海风电已成产业趋势。”漳浦县常务副县长冯建辉表示,对标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等相关要求,漳浦正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延伸风电装备制造、风电技术等相关产业链。

近悦远来,海上风电“链式发展”

驱车行驶在漳浦沿海大通道,可以看到海天之间的一座座风车正迎风转动。

由于台湾海峡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狭管效应,漳浦成为福建沿海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早在10年前,漳浦县就提出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大唐国际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拥军带领团队到这里建设六鳌风电场。

“那时,主机、发电机、塔筒、叶片都从欧洲进口,价格昂贵。首批产品选用的风电叶片长25.3米,转一圈发电46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5天的用电量。”曹拥军说,如今,六鳌风电场共有85台风机,年平均发电量为1.59亿千瓦时。

闽南浅滩地区风力资源丰富。但经过10年开发,陆地风电资源已基本触到天花板,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2017年开始,漳浦县申请将沿海片区规划的‘A-G’7个场址进行开发。它们全部都属海上风电。”漳浦县发改局局长许志明介绍,由于没有山脉阻挡,海上风机每年运行的有效时间高达4000小时以上,效率比陆上风机高出20%~40%。目前,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六鳌海上风电场陆上集控中心均已开建。

从陆上风电走向海上风电,并不容易。即便是海上小型风机,重量也达上百吨,高度超百米,需要在海底打桩,并用昂贵的起重床作业。安装之后,还要在海底铺电缆。因此,海上风电成本比陆地高一倍。

想要降本,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大风机。叶片越大,发电效率越高。

基于此,“重量大、尺寸大、规模大”成为海上风电产品的特点。然而,动辄数十米的风机上路运输,十分麻烦。此外,风机价格昂贵,都在千万元级别,需连续使用20年以上。销售之后,设备制造商还需要负责长期的运营维护,环节复杂。

痛点,也是机遇。

海上风电场,像虹吸一样,吸引明阳、中船、金风、远景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签约漳浦,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加快构建。“设备哪里买?当然是就近原则,节约成本。一个机组,大部件就有主机、叶片、发电机、齿轮箱、变频箱等,还包括很多小零部件,吸引许多企业落户,带动产业发展。”漳浦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黄晓涛说,陆续落户的风电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已形成“结对关系”,运营商主攻风电市场,设备制造商主攻技术。

科技赋能,风电装备“蓄势待发”

瞅准海上风力发电商机,福船一帆公司从传统的造船业转身投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领域,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海上风电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走进海上风电重塔车间,最大的单个构件达400吨。一块长28米、宽3.2米、厚97毫米的钢板,在30分钟内就能变成一个塔筒零件。“这台数控卷板机能一体合拢成型,不仅精度高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30%以上。”福建福船一帆新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险峰表示,公司每月可生产5~6根钢管桩,每根桩的造价高达2000万元。

海上风电的塔筒制造,核心在于焊接。焊接就像外科缝合手术,稍有偏差就会造成缺陷。在云谲波诡的海面上,这些钢管桩要承受上百吨的风机塔筒,哪怕是一毫米的瑕疵,都可能引发灾难。

为此,福船一帆在全国首创了“智能焊接装置和智能焊接管理系统”。“它可以实现焊接闭环管控,并将动态数据参数记录下来。后续若有问题,可追溯还原。”高险峰表示。

前不久,福船一帆出口智利的海上风电塔筒组件首批产品完工交付。产品走出国门,得益于六鳌区块配套的5000吨级重装码头。“我们龙门吊的吊力是1200吨,超过1200吨的产品,我们通过滚装的方式装船。”高险峰介绍。

与此同时,主攻机组总装基地及叶片制造基地的中船海上风电装备公司、主攻风电主机的远景漳浦智能风机公司等一些设备制造商陆续签约漳浦。总投资60亿元的明阳智能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规划建立大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制造装配中心、大型海上风电机组样机示范工程、新型漂浮式基础制造中心和大兆瓦海上风电叶片制造与检测中心等。

目前,漳浦正在报批将军澳码头,综合年通过能力2350万吨。未来,上百米长的风机叶片、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都可以在这里生产,并走向世界各地。

据统计,目前漳浦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已达到33.5万千瓦。“我们还将逐步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渔业、绿电制氢、储能、海上旅游、海上农业等相结合的多能多业模式,为海上风电提供更多的可能。”许志明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