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在莆田湄洲湾港秀屿港区建成的全省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目前国内存储能力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数据显示,2021年莆田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23.35亿元,同比增长20%,成为莆田新的经济增长极。
近年来,莆田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突出开放招商,大力引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风电项目,同时以创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围绕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培育龙头铸链条,招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新态势,“风”驰“电”掣“气”势足。
“全市已建成省内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投产风电装机容量占全省33.8%,可量产世界一流的HDT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日前,莆田市市长林旭阳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在光伏、风电、新型储能等方面发力,争取2026年实现新能源产业产值500亿元。
“新”“旧”发力,释放叠加效应
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同意建设哈纳斯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该接收站位于莆田湄洲湾港东吴港区,总投资200亿元,规划建设1个液化天然气专用泊位、2个2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以及配套工艺、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设施。
“最近一段时间,主要开展项目初步设计、前期报建手续等报批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3月22日,在莆田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殿民说,未来,莆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将拓展延伸相关产业链,涉足冷能利用、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等领域,助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港口、产业、城市协同发展。
这也是宁夏在福建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重大能源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通过配套天然气管道与国家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保障福建及周边省份能源供应,以清洁能源为媒介,拓展闽宁协作新内涵。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接收站将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此前,莆田已建成全省首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2003年,该项目落户莆田湄洲湾港秀屿港区,改变了福建没有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历史。
发展至今,福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建成投用6座16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储罐,年接收能力达630万吨,是目前国内存储能力最大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一年接收量,可供全省4100万常住人口使用近两年。
“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够减少50%至60%、氮氧化物减少80%至90%、硫氧化物减少100%。”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林平说,福建液化天然气产业园已成为我国第一个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打造的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开放招商,兑现资源优势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一直关注家乡发展。”2月8日,在莆田市民营经济暨产业发展大会上,国能龙源(福建)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庆钊作为代表,与当地政府签约两个项目。他说:“莆田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大会搭台,促进政企合作,加快打造风电全产业链,很是振奋人心。”
从2003年起,国能龙源便在莆田投资建设风电项目,目前装机容量达83.91万千瓦。在福建全省,该公司已投产运行18个陆上风电场项目、1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8.66万千瓦。其在莆田南日岛开发的海上风电场一期40万千瓦项目,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实施的近海风电场项目,开创了该区域海上风电商业化发展的先河。
受季风气候和台湾海峡风力狭管效应双重作用,我国东南沿海常年风力较大,风向稳定。莆田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地处狭管效应作用中心点,拥有“全国少有、全省最优”的风能资源。
莆田由此吸引了一家又一家的风电龙头企业前来投资。2012年,福建中闽海上风电有限公司落地莆田,掀起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的热潮,重点建设平海湾海上风电场项目。
据了解,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是我国东南沿海首座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场,也是我省首个立项、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的示范性项目。一期至三期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总规模达60.4万千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将为社会提供电能21亿千瓦时,减少化石燃料标准煤消耗近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万吨,相当于近5500公顷阔叶林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随着风电项目不断铺开,产业链上的相关项目接踵而至。2015年,上海电气风电设备莆田有限公司投资近15亿元,在秀屿区建设省级重点项目智能制造基地。2018年,基地建成投产。继6兆瓦和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达成批量安装和运行后,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去年4月下线,随即投用到风电项目中。
据介绍,上海电气莆田智能制造基地引入扭力机械手臂等先进工艺装备,实现磁钢检验、充磁、输送、贴装全自动化,可生产全球技术最先进、运行业绩最优良的风力发电机组。以单台7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为例,每年在4000小时满发的情况下,可产生约2800万千瓦时电量,为9000户居民提供绿色电能。
以上海电气莆田智能制造基地为“引子”,当地还招来了上海电气上电电机莆田有限公司,进一步延伸链条,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
舞动龙头,铸造产业链条
2021年,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莆田启动福建(莆田)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委托省能源中心编制福建省异质结电池创新发展产业园区(莆田启动区)规划,同时推开年度行动计划。
“获批创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不容易,机会难得,所以莆田倍加珍惜。”莆田市发改委体制改革科科长吴俊介绍,去年全市策划了32个新能源重大项目,包括异质结光伏电池生产、生产线装备制造、上游原材料开发等。
按照目标,莆田将以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个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业务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开发应用、综合创新、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
“先期投产的生产线在完成技术改造后,实际年产能超过700兆瓦。”近日在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厂区,总经理张茂斌说,“今年年内,超高效异质结太阳能2吉瓦量产项目将启动建设。”
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坐落在莆田涵江滨海产业新区,是莆田创建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的主导企业,率先在核心区实施异质结光伏电池项目。
多年来,钜能电力专注于自主研发,掌握了多项专利技术。这些技术主要用于生产异质结光伏电池,其出产的组件平均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0%。这些产品已被应用于一些央企项目,同时适用于企业厂房的屋顶项目及其他领域。
在张茂斌看来,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发展关键还在于体量,只有体量扩大了,才能吸引更多上下游项目前来落地,进而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以规模化生产换取综合成本的锐减。
在光伏电池产品的终端应用环节,莆田也取得新成果。当地瞄准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9月,莆田首个渔光互补集中式光伏发电试点项目,列入福建省2021年集中式光伏试点项目名单。该项目位于涵江区三江口镇,计划在滩涂养殖区域建设30兆瓦的装机容量。“莆田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200小时左右,据此测算,可以得出年发电量。”建设单位莆田市振兴乡村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海清说,“已经完成项目备案,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届时,将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寻找合适的光伏电池生产厂家。”
吴俊表示,“十四五”期间,莆田市将推动钜能电力、上海电气等公司申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组建异质结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检测中心,同时对接落地1至2个产学研机构,实现异质结光伏电池技术的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