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在泉州迎宾馆举行。这是继去年11月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后,泉州市政府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对泉州而言,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是个系统工程。根据《实施方案》,泉州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两大发展方向、三个实施途径、四大发展支撑”的总体思路,朝着建设制造强市阔步前行。一个核心目标,即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两大发展方向,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三个实施途径,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四大发展支撑,即创新支撑、政策支撑、载体支撑、项目支撑。
据悉,多年来,泉州始终专注实体经济,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0%。这些企业减少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成本5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与此同时,泉州还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推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三大质量”全面提升。目前,全市拥有省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705项,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此外,泉州的服务型制造,占比越来越重。去年全市电商交易额2817亿元、增长39%,快递业务量增长45%,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市90%以上制造业企业“触网”,演绎“互联网+”制造多样精彩。
截止目前,全国只有5个城市(或城市群)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福建省只有泉州一个。泉州将朝着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产业基地、整合资源打造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数控化与智能化改造、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等七项任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