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单位:
|
周宁县文体和旅游局
|
![]() |
||
项目地区:
|
宁德市 宁德市周宁县
|
|||
所属行业:
|
旅游
|
|||
项目类型:
|
新项目
|
项目性质:
|
允许
|
|
合作方式:
|
独资,合资,其他
|
|||
前期工作
进展情况: |
设计规划
|
|||
项目总投资:
|
5,000 万元 人民币
|
|||
拟吸引投
资总金额: |
5,000 万元 人民币
|
|||
效益分析:
|
经济效益:品质提升后,预计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进一步增加,还能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包括景区建设、运营管理、餐饮服务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同时,有利于鲤鱼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环境效益:在景区品质提升过程中,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例如,优化鲤鱼溪水系,增加溪水活性,为鲤鱼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也为游客营造优美的游览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
|||
建设理由和条件:
|
理由:1.文化传承需求:鲤鱼溪有着800多年人鱼同乐的独特民俗风情,“鱼冢”“鱼祭文”“鱼葬”等习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文化有所淡化,需要通过项目提升来强化保护和传承。2.旅游发展需要:上世纪90年代后,因村民外出经商,景区发展陷入困境。为了重新激发景区活力,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品质提升及运营项目势在必行。3.满足游客期望: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景区设施和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提升品质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增强景区的竞争力。
条件:1.文化资源独特:拥有人鱼和谐的悠久历史文化,是福建省三大民俗风情区之一,这种独特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稀缺性,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2.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景区,引入非遗传承人,实现多元传统文化与鲤鱼溪景区相融相生。同时,2018年起争取传统村落保护资金修缮改造古建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
|||
内容和规模:
|
鲤鱼溪景区是福建省三大民俗风情区之一,2006年成为CCTV中国完美假期十佳精品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的核心景区。鲤鱼溪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华鲤鱼文化在江南最完美的延续与传承,是中国乃至世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历代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画,吟诵不止。北京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和全国小学语文通用课本第六册将《奇妙的鲤鱼溪》一文作为范文教诲于人。2008年,鲤鱼溪景区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年代最久的鲤鱼溪”。
规划建设鲤鱼溪景区内三线下地、葫芦潭段外立面改造提升、古民居活化利用、文化旅游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研学旅游基地建设、环景区小火车建设、鲤鱼文化演艺及其他旅游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
|||
其他:
|
无
|
|||
项目联系方式:
|
2024年前三季度,我省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在地区经济中分量过半,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增势良好,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20267.68亿元,同比增长4.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4%。前三季度,全省839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53.6亿元,同比增长11.6%,比全国高 4.4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显著,实现营业收入4839.8亿元,增长19.4%,比全国高9.5个百分点,居全国首位,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103.2%。